也許它不像蒙古草原那樣遼闊吧?大人們都叫它“草甸”。據(jù)說從我們這里朝西一直走,會走到科爾沁草原去,究竟是不是這樣,我不知道,知道的是往西走這樣的草甸更寬更遼闊。
我們這兒的草甸寬有兩里,每天上學(xué),都要從中間一條羊腸小路穿過去,還要越過一道大土溝,下雨時泄水用的,春夏秋三季都有流水淌過。天不落雨時,土溝里的水很淺,脫下鞋子蹚著水就能過去。冬天里,流水凍住了,我們從冰面上一滑,能從這邊滑到那邊,然后踏著羊腸路上的積雪去學(xué)校,或者放學(xué)回家來。
春天和夏天時,草甸里有各種花各種鳥雀,還有蘑菇和地皮菜。地皮菜學(xué)名叫地衣,形狀像紫菜,薄如紙,拿水浸了,樣子又很像木耳,但沒有木耳肥厚。草甸里的婆婆丁也多,挖回家可以蘸醬食用。春天里,幾乎家家飯桌上都會擺著這種菜肴。只是那時我淘氣,挖婆婆丁的事兒都是姐姐做的。但我在草甸里采過蘑菇。草甸里的蘑菇叫草蘑,白色的圓頂,從遠處看,像一朵朵白色的花兒。
草甸里也有牧羊的、牧馬的、牧牛的,羊群、馬群、牛群像紅云朵白云朵一樣游來游去。草甸里也有水洼,亮亮地點綴在草色間,是蝌蚪的家,也是鳥雀們解渴的水源。一種叫“鴿了”的鳥最喜歡待在草甸里,飛翔時不是掠著飛,是直線向上扇動翅膀,越飛越高,似乎要飛到云端上去。上學(xué)后學(xué)過一篇課文,里面提到一種鳥“叫天子”,我猜想鴿了也許就是叫天子吧?只是我沒有考證過。每次在草甸里看見鴿了時,我常常想:要是鴿了的翅膀也是我的翅膀,該多好啊,我就能飛上天空去,會飛得高過云彩。
我們這兒夏天炎熱,草甸里卻時時有風(fēng)吹蕩。風(fēng)中偶爾有煙氣升起來,那是放牧的人湊在一處,拿草捆燃了一堆篝火,把幾棒青玉米貼在草捆燃著的暗火上,一會兒工夫,青玉米的香味便隨風(fēng)蕩漾開去,能香出很遠。小學(xué)三年級之前,只要一有空閑,我常跟放羊的拐叔到草甸里去。拐叔沒有媳婦,一個人生活,卻很喜歡孩子。當(dāng)有人把青玉米烤熟時,拐叔會帶我湊過去,一邊跟其他牧人閑話,一邊遞給我一棒香噴噴的青玉米。夜里睡覺時,我還想著白天在草甸里的事情。
草甸里的螞蚱也多,大的小的,紅的、綠的、褐色的、渾身帶麻點的,每走一步都能驚起幾十只。會飛的飛,會蹦的蹦,活躍得像我們這些淘氣的孩子。特別是一種帶白脖的綠色螞蚱,飛的時候總發(fā)出“沙沙”的聲音,名字也叫“沙蟲”。上學(xué)回來時,見到一只在眼前“沙沙”地飛,我們就會有節(jié)奏地拍起一巴掌。這小東西很怪,只要巴掌聲響起,會很配合地收縮翅膀落到我們身邊。弓著身悄悄走過去,將五指并攏成一個罩子模樣,猛地扣過去,“沙蟲”往往就成了我們手中的獵物。捉住了,我們從不禍害它,拿回家用縫衣線拴住它的尾巴尖,松開手后,雖然它被我們牽著,也能在空中“沙沙”地飛。
我們不禍害它還有另一個原因,它不僅是白脖,它的翅膀展開后,里面還是紅色的,很是好看,哪個孩子見了都喜愛。
當(dāng)然我們還有更喜愛的,那就是捉魚逮泥鰍了。
草甸里的大土溝連通南北,如果放學(xué)我們選擇大路走,會經(jīng)過一座兩孔水泥橋。流水自橋孔淌過,魚和泥鰍也會順?biāo)瘉?。把米篩放在橋孔的下端,水自上流下,魚和泥鰍便乖乖地成為篩中之物。我們上學(xué)自然不會帶米篩,但這個很好辦,夏天我們穿著背心呢,把背心脫下來,拿幾棵草把背心的上端系住,倒過來撐開,就是一個能捉魚和泥鰍的網(wǎng)兜。把捉到的魚和泥鰍拿回家,魚去鱗刨肚洗干凈,和土豆燉在一起,連土豆都擁有了魚的香味。而泥鰍可不是這種吃法。泥鰍的肚子里有泥沙,先要拿一盆清水泡上一天,讓泥鰍把肚子里的泥沙吐干凈,然后拿鹽鹵上,打泥鰍醬吃,也屬于很好的美味。
別看魚和泥鰍好吃,拿回家大人們還做成美味,可大人往往一邊吃著我們捉的魚和泥鰍,卻一邊嘮叨我們不許再玩水。大人們嘮叨,是擔(dān)心我們到深水里洗澡出事故。比如我們村內(nèi)有三個水塘,里面的水都很深,大人進去都能淹沒頭頂。倘若我們哪個進去洗澡了,被家中大人看見,保準(zhǔn)這個小伙伴夜晚睡覺時,被大人堵在被窩里掐一頓屁股。還有的小伙伴,如果正在水塘里洗澡讓大人看見了,大人不打也不吵,過去把脫在水邊的衣褲撿了,夾在腋下就走,小伙伴只好光著身子回家。大人們約束我們洗澡的辦法很管用,卻害得我們不少小伙伴都是旱鴨子,不會游泳。
不會游泳,自然不會往深水里去,也不會發(fā)生危險了。而只要我們不下水洗澡,大人們是給我們很多自由的,很少再呵斥我們。
我的自由,有很多都用在了草甸里。就連學(xué)校搞活動,偶爾也與草甸有關(guān)。有一次過六一兒童節(jié),就把活動安排在草甸里。老師們事先準(zhǔn)備了很多寫了兒童節(jié)禮物的小紙條,拿到草甸里藏起來,讓我們像踏青一樣去尋找。找到了,回到學(xué)??梢灶I(lǐng)禮物。這樣的活動很對我們脾氣,我們巴不得到草甸里玩呢。連女生們這時候也不再拘謹(jǐn),嘰嘰喳喳成了一只只小燕子,在草甸里到處飛,飛得比我們男生還歡快。
與女生們相比,我們男生顯得有些貪玩。女生們積極尋找小紙條,我們男生卻看見螞蚱捉,看見野兔也追,累得呼呼喘氣跑不動了,就躺在草甸里耍懶,一邊歇息,一邊眼望天空飄動的白云。
由于草甸里到處開著野花,雖不敢說是花的海洋,卻能亮人的眼。有的男生也不怕遭女生們笑話,竟然采起五顏六色的野花來,還大呼小叫,唯恐別人不知道似的。
然而,不管男生們在草甸里大呼小叫采野花,還是女生們像小燕子一樣在草甸里飛,其實都是把身心交給了草甸,交給了童年的草色。草色永遠是清新的,美好的,鮮亮的,我們的童年也綠意濃郁。
選自《少年文藝》(江蘇)2020年第4期
竹風(fēng),原名鐘峰,滿族,兒童文學(xué)作家。祖籍遼寧錦州,出生于黑龍江雙城。1997年開始兒童文學(xué)創(chuàng)作,在《兒童文學(xué)》《少年文藝》《東方少年》《文學(xué)少年》《小溪流》等兒童文學(xué)雜志上發(fā)表小說、散文、詩歌。兒童小說以寫現(xiàn)實鄉(xiāng)土見長,代表作有《雪道》《冰爬犁》《紙蜈蚣》《挖草藥的少年》《山雞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