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秀萍
高血壓病為臨床常見病,患者以中老年人為主[1]。該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動脈舒張壓或收縮壓的持續(xù)攀升,輕度患者癥狀較不明顯,中度患者會出現(xiàn)頭暈、頭痛、心悸、疲勞等癥狀,重度患者會因心、腦、腎等器官受累而誘發(fā)心梗、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2,3]。研究發(fā)現(xiàn),高血壓病疾病進展時患者常伴有糖代謝與脂肪水平異常;高血壓病還會損傷血管,降低其彈性,繼而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3,4]。由此可見,高血壓病具有嚴重的危害性,應做好防治措施。流行病學研究發(fā)現(xiàn),高血壓病的患病率具有明顯的地區(qū)差異,了解不同地區(qū)高血壓病的患病率與風險因素,對防治疾病具有重要意義[5]。鑒于此,本研究就北京市西城區(qū)展覽路地區(qū)6個社區(qū)3 000名50歲以上常住居民的高血壓病的患病情況與風險因素進行調(diào)查與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分層抽樣法,選取北京市西城區(qū)展覽路地區(qū)6個社區(qū)3 000名50歲以上常住居民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 489名,女1 511名;年齡50~94歲,平均年齡(71.4±3.3)歲;文化程度中,初中及以下1 874名,高中與中專943名,大學及以上183名;萬明園社區(qū)、阜外東社區(qū)、南營房社區(qū)、北營房西社區(qū)、北營房東社區(qū)、新華南社區(qū)各500名。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年齡>50歲;(2)北京市西城區(qū)展覽路地區(qū):萬明園社區(qū)、阜外東社區(qū)、南營房社區(qū)、北營房西社區(qū)、北營房東社區(qū)以及新華南社區(qū)的常住居民,居住時間>5年;(3)對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標準:(1)年齡≤50歲;(2)非北京市西城區(qū)展覽路地區(qū)常住居民;(3)不配合問卷調(diào)查或資料不完整。
1.3 方法 以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了解居民的基本資料,同時對其進行體格檢查與血壓測量,統(tǒng)計高血壓病患病率,并以單因素和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高血壓病的風險因素。
1.3.1 問卷調(diào)查方法:參閱國內(nèi)外相關(guān)資料,詢問專家意見,制定問卷調(diào)查表,內(nèi)容涵蓋一般資料(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民族、文化程度、職業(yè)、家庭住址等)、高血壓病風險因素(包括吸煙史、飲酒史、高鈉飲食、運動鍛煉、高血壓病家族史等)。在征得居民的情況下發(fā)放并回收問卷,采用統(tǒng)一的指導方式協(xié)助居民完成問卷,現(xiàn)場回收。
1.3.2 體格檢查方法:運用KLF-A測量儀測量身高、體重,計算體重指數(shù)。體重指數(shù)=體重(kg)/身高2(m2),18.5~24.0 kg/m2視為標準體重指數(shù)[6]。
1.3.3 血壓測量方法:嚴格按照《中國血壓測量指南》[7]推薦的血壓測量法操作,運用歐姆龍HEM-1020電子血壓計測量收縮壓與舒張壓?;颊哐獕簻y量前30 min禁止吸煙、飲用咖啡,靜坐5 min后測量右上臂血壓,連續(xù)2次,中間間隔2 min,取2次測量的平均值,若2次測量結(jié)果相差超過5 mm Hg,間隔2 min后再測1~2次,取平均值[8]。
1.4 高血壓病診斷標準 參照2018年修訂的《中國高血壓病防治指南》標準執(zhí)行,收縮壓≥140 mm Hg、舒張壓≥90 mm Hg則確診[9]。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風險因素采取Logistic回歸分析法,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高血壓病的患病情況 3 000名居民中,患高血壓病923名,患病率30.8%;其中包括男578名(38.8%),女345名(22.8%),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男、女性居民的高血壓病患病率均有隨年齡增長而提升的趨勢,且各年齡層男性居民的患病率均明顯高于女性(P<0.05)。見表1。
表1 高血壓病的患病情況
2.2 高血壓病的單因素分析 高血壓病居民與非高血壓病居民的性別、年齡、體質(zhì)量指數(shù)、吸煙史、飲酒史、高鈉飲食、運動鍛煉、高血壓病家族史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高血壓病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將高血壓病設(shè)為因變量,將性別、年齡、體質(zhì)量、吸煙史、飲酒史、高鈉飲食、運動鍛煉、高血壓病家族史設(shè)為自變量,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性別、年齡、吸煙史、飲酒史、高鈉飲食、高血壓病家族史是高血壓病的風險因素,體重指數(shù)、運動鍛煉是高血壓病的保護因素。見表3。
高血壓病是中老年人群常見的多發(fā)性疾病,近些年,世界各國的高血壓病患病率皆持續(xù)攀高。Deo等[10]報道印度卡卡里部落高血壓病的患病率為16.8%。波蘭東南部農(nóng)村地區(qū)健康居民高血壓病患病率是25.8%[11]。墨西哥城的患病率是31%[12]。而在我國,邢臺市城鄉(xiāng)居民患病率為19.0%,合肥市包河區(qū)流動人口患病率為31.6%[13,14]。由此可見,高血壓病在不同國家、不同城市的患病率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羅國金等[15]報道四川省彭州市30歲以上居民高血壓病患病率是25.41%。孟泉祿等[16]報道指出,青島市市北區(qū)>65歲人群的患病率為54.59%。由此可見,高血壓病在不同年齡層人群中的患病率存在明顯差異。本研究通過對北京市西城區(qū)展覽路地區(qū)50歲以上居民高血壓病的患病情況進行分析,結(jié)果顯示,3 000 名常住居民的高血壓病患病率是30.8%,與標化率25.0%相比略有提升。
表2 高血壓病的單因素分析
男女居民高血壓病患病率對比發(fā)現(xiàn),男性高血壓病患病率(38.8%)明顯高于女性(22.8%),與吳妮娜等[17]報道的北京市M區(qū)成年居民男性患病率(39.33%)相近,但低于女性患病率(33.68%)。由此推斷,性別是該病的影響因素之一,男性是風險因素,分析原因主要在于:男性吸煙史、飲酒史的構(gòu)成比高于女性;且男性面對的社會壓力較女性大。不同年齡層高血壓病的患病率對比結(jié)果顯示,男、女性居民的高血壓病患病率均有隨年齡增長而提升的趨勢,說明年齡是高血壓病患病的影響因素,年齡越大則患病率越高,原因為隨著年齡的上漲,動脈血管硬化風險加大,血管舒張力降低,血液流通性下降,導致血壓上升[18]。
本研究的風險因素分析結(jié)果顯示,除了性別、年齡外,吸煙史、飲酒史、高鈉飲食、高血壓病家族史也是高血壓病的風險因素。高鈉飲食會造成機體水鈉潴留,增加血容量,也會造成細胞水腫,血管腔變窄,血管外周阻力提升,繼而出現(xiàn)血壓上升[19]。高血壓病具有家族遺傳性,有高血壓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病率明顯升高。本研究結(jié)果還顯示,體重指數(shù)與運動鍛煉是高血壓病的保護因素。體質(zhì)量指數(shù)標準者的患病率低于超重、肥胖者,原因可能為:超重、肥胖者的平素飲食量多,血液中胰島素水平偏高,而胰島素會刺激交感神經(jīng),促使血管收縮,繼而引發(fā)高血壓病[20]。運動鍛煉能改善新陳代謝,舒張血管,提高血液流通性,所以有利于血壓控制。
表3 高血壓病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綜上所述,北京市西城區(qū)展覽路地區(qū)50歲以上居民高血壓病的患病率為30.8%,性別、年齡、吸煙史、飲酒史、高鈉飲食、高血壓病家族史是該病的風險因素,應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措施予以干預,以降低高血壓病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