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靖怡
我家小區(qū)的人行道兩旁種了很多樹。以前我問媽媽,媽媽告訴我這種樹叫“肥皂果”;前陣子,我又隨口問了爸爸,爸爸告訴我這種樹叫皂莢,我一直以為這是同一種樹的兩個名字。
自從學(xué)了《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這篇課文,我更加留意自家門前的這些樹了。今天,走在小區(qū)人行道上,我發(fā)現(xiàn)這些樹的葉子明顯比前幾天黃了很多,風(fēng)一吹,葉子就掉得滿地都是,把人行道鋪得滿滿的,就像一塊踩上去能沙沙作響的金黃色地毯,煞是有趣。樹上的果子也時不時噼里啪啦往下掉,我在樹下站了會兒,還被砸中一回呢!這些果子被來來往往的人一踩,地上變得特別黏,走在上面會嘎吱嘎吱地響。倘若有人穿著拖鞋走過,估計鞋子都會被粘掉的。
我往這些果子上倒了一些水,出現(xiàn)了很多白色的泡泡,踩在上面可滑了,一不小心就是一個屁股蹲。摔跤對于我們孩子來說倒并不是那么糟糕的一件事,我只是很想知道地面變滑的真正原因。
我通過網(wǎng)絡(luò)搜索,才知道原來“皂莢”和“肥皂果”竟然完全不一樣!雖然它們都具有清潔功能,但是皂莢是豆科植物,果實(shí)是豆莢狀的;而“肥皂果”學(xué)名為無患子樹,是無患子科植物,果子是圓圓的。
我終于明白了,原來我們家樓下的樹都是“肥皂果”呀!能夠自己把一件事弄明白,真是太讓人高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