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一個沒讀過什么書的農(nóng)民,兒子寄宿在縣城的中學讀高中,兩個星期回家一次。眼看兒子馬上升高三了,在這個人生的關鍵時刻,他竟然偷偷喜歡上了班里的一個女孩,還生出了一系列不切實際的幻想。
事情是這樣的。那天我在灶邊給忙著收稻的愛人做飯,突然接到兒子班主任打來的電話,讓我趕緊去一趟學校。我趕到了學校,前腳剛進班主任的辦公室,一名中年男子就指著我大罵:“你怎么當媽的……”在他喋喋不休的描述中,我才知道,兒子喜歡上了他的女兒,也就是兒子的同班同學。兒子天天給人家遞小紙條,甚至還在放學后尾隨人家。這些行為對女孩的學習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女孩當著我的面,聲音有點哽咽:“阿姨,你讓他不要這樣了好不好,我很害怕?!?/p>
我一下子急哭了,一邊抹淚罵兒子不懂事,一邊跟對方道歉并表示回去會好好教育兒子,這事才算完。對方走后,班主任拿出一張成績單,兒子的排名從班上十幾名落到了三十幾名:“他成績下滑得很厲害,上課經(jīng)常走神,有時嘴角還會不自覺地微笑。我建議你帶他回家冷靜下,有必要的話去看看醫(yī)生吧?!睕]辦法,我只能幫兒子收拾了幾件衣物,上了回家的大巴車。
回去的路上,我忍不住嘮叨兒子:“這都馬上高三了,你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一天天想這些干嗎……”兒子一直不說話,直到我嘀咕了一句“人家又不喜歡你”。兒子眼神發(fā)亮,十分激動地說:“她只是在考驗我?!钡仓徽f了這句,之后無論我說什么,兒子都不發(fā)一言。沒辦法,我只能打電話給在省城上班的女兒。
女兒回來之后,他這么跟他姐姐說,他與女孩是兩情相悅,女孩家里有人在大學當校長,已經(jīng)打電話說要錄取他們了,他倆約好了要一起上大學,女孩說那些狠話,只是迫于家里和學校的壓力……我一時語結,趕緊打電話跟老師還有對方家長核實,結果人家明確告知我:不可能,家里沒有親友在高校工作。我很疑惑:那兒子一廂情愿的幻想又是哪兒來的?
現(xiàn)在,兒子每天將自己關在房間,學校讓他在家好好修養(yǎng),調整好再去上學。我知道學校是怕兒子的狀態(tài)影響其他同學,也影響學校的升學率。可是兒子年紀也不小了,這樣再耽誤一年,對他個人的成長肯定不好。兒子平時在家跟我們本來就沒什么話說,唯一能跟他姐姐說兩句,可她姐姐也要上班啊。我們都覺得他到學校跟同齡人在一起,會更好一些。請問老師,在我兒子的人生關鍵時刻,有沒有什么辦法讓他早日恢復正常呢?
黑龍江 梅梅
我雖然能夠理解您作為高三學子家長的內(nèi)心需求,但恕我直言,我在認真看完這封信后,擔心孩子的精神狀態(tài)之余,更擔心您粗暴的教育方式。在孩子心理狀態(tài)已經(jīng)明顯異常的情況下,您還在談“早日恢復正常”“及時返?!钡葘W習問題,這充分說明您和家人平時過于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嚴重忽視了青春期青少年的內(nèi)心世界與心理健康。
目前,從來信的一系列描述來看,孩子的狀況與鐘情妄想癥有相似之處。鐘情妄想癥的癥狀一般會顯示出高級意向(工作、學習等)減退,而低級意向(性欲、食欲等)亢進。有的患者會偷偷愛戀思念對方,藏在僻靜處,獨自遐想發(fā)呆;有的患者會自作多情,堅定認為異性對自己產(chǎn)生了愛情,由此朝思暮想;甚至有的還會找到對方糾纏不清。但需特別注意的是:鐘情妄想癥屬于精神疾病范疇,必須接受正規(guī)醫(yī)院精神科的診斷和治療,非專業(yè)人士無權定義。如果帶孩子去正規(guī)醫(yī)院精神科檢查后,被確診為精神類“鐘情妄想癥”,您和家人一定要擺正心態(tài),注意配合醫(yī)生的治療方案,用心陪伴孩子并做好長期治療的準備。
如果排除了“鐘情妄想癥”的可能,那我在這里關于“早戀”也有幾句話想說,供參考。從發(fā)展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沒有絕對的“早戀”“晚戀”一說,無論是人生的哪個時期,感情沒有對錯。孩子在被學?!皠裢恕敝?,老師在家長面前(女孩也在場)提及此事,會讓孩子感覺談戀愛是犯錯誤,甚至是犯罪,內(nèi)心容易產(chǎn)生罪惡感,影響今后的情感觀念。因此,您現(xiàn)階段最應該做的是冷靜下來,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婚戀觀。
建議您或家人在孩子情緒比較穩(wěn)定且沒有外人在場的時候,與他進行深入交流,了解他的想法,理解他的情感需求。深入交流的時候注意理解和共情,不要打探孩子的情感隱私,不要問他過多關于戀愛及那位女生的事情,可以適當問一問孩子平時住校期間的學習及生活情況。只談成績以及“早戀”對學習的影響,會讓孩子反感產(chǎn)生抵觸情緒,不利于親子交流與孩子的健康成長。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關心之后,再告訴他:戀愛是人生中美好的事情,但一定要尊重對方的意愿,注意交往分寸,不干擾強迫對方。同時,要鼓勵孩子考上理想院校,只有讓自己更加優(yōu)秀,才有可能吸引欣賞的人。
這次與孩子平和交流之后,您和家人要盡可能地信任孩子,讓他自主安排處理相關事宜,平衡學習與情感。至于孩子要不要回學校繼續(xù)上課,要詢問孩子的意見和感受。只有讓孩子感受到家人對他的愛與尊重,信任與關心,他才能夠通過此事有所歷練與成長。
在此,我不得不提醒所有青春期的父母,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孩子,而是培養(yǎng)具有完整人格的孩子。愿梅女士有所反思和調整,也希望這封回信能夠給予家長朋友們更多的思考。
李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