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羅斯]S.A.阿列克謝耶維奇
戰(zhàn)爭發(fā)生時,他們只是2歲~12歲的孩子,他們沒有童年,代替他們童年的,是戰(zhàn)爭。當金色的童年被鐵蹄踏破,心愛的家園和校園淪為廢墟,他們的記憶中沒有戰(zhàn)爭史詩的波瀾壯闊、大氣磅礴,有的只是饑餓、恐懼、疼痛、無助……縱然時隔經(jīng)年,戰(zhàn)火平息、生活安定,早已為人父母的他們卻感覺恍如昨日,對于發(fā)生在童年的戰(zhàn)爭,再提及時,他們似乎沒有激動,也沒有悲傷,只是喃喃自語:“我還是想你,媽媽……”
季娜·科夏克,八歲。
現(xiàn)在是一名理發(fā)師。
一年級……
1941年5月,我剛上完一年級,父母把我送到了明斯克郊區(qū)的戈羅季謝少先隊員夏令營去度假。我到了那兒,才游了一次泳,過了兩天,戰(zhàn)爭就爆發(fā)了。我們被帶上火車,離開了那里,德國的飛機在天空中盤旋,我們卻高聲叫喊:“烏拉!”至于這些飛機是不是別的國家的,我們搞不清楚……可是一旦它們開始轟炸,所有的色彩都消失了。我的生活里第一次出現(xiàn)了“死亡”這個詞,所有人都在說著這個莫名其妙的詞,而媽媽和爸爸沒有在身邊……
當我們離開夏令營時,每個人的枕頭套里都被塞進了些東西——有的塞了米,有的塞了白糖,甚至連最小的孩子都沒有被忽略。人們都特別珍惜這些食物。在火車上,我們看到了受傷的士兵。他們呻吟著,疼得厲害,我們想把所有的東西都給他們。這在我們那里被稱作“去給爸爸吃”,我們叫所有男軍人“爸爸”。
有人告訴我們,明斯克被燒毀了,一切都被燒毀了,那里已經(jīng)被德國人占領(lǐng),我們要坐車去大后方。我們要去的,是沒有戰(zhàn)爭的地方。
終于,我們到了摩爾多瓦。
這地方的風景非常美麗,周圍聳立著不少教堂。房子都很低矮,而教堂很高大。沒有睡覺的床和被褥,我們就睡在稻草上。冬季來臨的時候,平均四個人才能擁有一雙皮鞋。隨之而來的是饑餓。挨餓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周圍的大人,因為所有的食物都供應(yīng)給前線了。保育院里收養(yǎng)著250個孩子,有一天,女教導(dǎo)員招呼大家去吃午飯,卻沒有任何可吃的東西。女教導(dǎo)員和院長坐在食堂里,看著我們,眼睛里充滿淚水。
后來,大人們給我們水喝,我們都腆著個大肚子走來走去,譬如我,能喝下一小桶水,給我盛多少,我就能喝下多少。是大自然拯救了我們,我們?nèi)缤瑫圆莘雌c的動物。春天,在方圓幾公里的范圍內(nèi)……圍繞著保育院沒有一棵樹發(fā)芽長葉,因為我們吃光了所有的嫩芽,甚至剝光了嫩樹皮。我們吃野菜,所有野菜都吃了個遍。保育院發(fā)給我們每人一件短呢子大衣,在大衣上縫了口袋,我們用來裝野菜。我們穿著大衣,嘴里嚼著野菜。夏天拯救了我們,而冬天變得更加艱難。很小的孩子,有40人,我們住在一起,每到深夜都會號哭不止,呼喚著爸爸和媽媽。教導(dǎo)員和老師盡量不在我們的面前提到“媽媽”這個詞。他們給我們講童話,都提前挑選好圖書,上面不能出現(xiàn)這個單詞。如果突然有人說出“媽媽”這個詞,孩子們就號啕大哭,傷心的痛哭根本無法勸得住。
整個戰(zhàn)爭期間,我都在等待,等戰(zhàn)爭一結(jié)束,我就去尋找媽媽。
戰(zhàn)爭結(jié)束了……我等著,一天、兩天,沒有一個人來找我。媽媽沒來接我,而爸爸,我知道,他在軍隊里。我這樣等了兩個星期,再也沒有耐心等待了。我爬上了一列火車,鉆到一張座椅下,往哪兒去呢?我不知道。我想所有的火車都應(yīng)該去明斯克。而在明斯克,媽媽會等著我!我的爸爸也會回來……他成了戰(zhàn)斗英雄!他身上掛滿勛章和獎?wù)隆?/p>
我已經(jīng)51歲了,有了自己的孩子??晌疫€是想媽媽。
S.A.阿列克謝耶維奇,白俄羅斯記者、散文作家,已出版的著作有《戰(zhàn)爭的非女性面孔》《最后一個證人》《切爾諾貝利的回憶》等。2015年,其著作《我還是想你,媽媽》榮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
童年是那泓清澈的眼眸,世間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白云飄著,青山躺著,綠樹站著,鳥兒唱著,魚兒游著;童年是那張純真的小臉,笑容還在臉上沒有消散,糖果還在嘴里沒有融化,夜里正做著一個甜甜的夢……可是,童年突然地、毫無征兆地結(jié)束了。在他們的眼中,戰(zhàn)爭是失去爸爸,是親人慘死在自己身邊,是逃亡路上的忍饑挨餓,是士兵的皮鞋把土地都踩疼了,是無家可歸的狗蹲坐在被燒毀的家門前哭泣……每一頁,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每一章,都是對戰(zhàn)爭無聲的控訴。我們幸運地身處一個和平的時代,但是這本書依舊值得我們?nèi)ラ喿x。因為它教會了我們珍惜和平,珍惜親情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