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亮
把質(zhì)感較硬的獸皮變成柔軟的衣服,這個過程中最關(guān)鍵的一步叫鞣制。鞣制是利用可以作為鞣劑的材料和皮中的蛋白質(zhì)發(fā)生反應(yīng),讓皮變軟?,F(xiàn)代的皮革制造,主要利用鉻離子改變皮中蛋白的性質(zhì),使生皮變?nèi)彳?。在科技欠發(fā)達的古代,人們則主要采用天然材料來達到這一目的。
“植鞣”顧名思義是利用植物來使獸皮變軟。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發(fā)現(xiàn)某些植物的枝葉或皮可以實現(xiàn)這個目標,這其中就包括我們熟知的茶葉。茶葉經(jīng)過沸水煮熟后,里面的單寧酸就會滲出到水中。待水溫下降后把獸皮放在其中,讓水里的單寧酸滲透到皮中,跟里面的膠原蛋白結(jié)合,泡到皮變軟后再揉搓就能得到皮革。除了茶葉,楊梅、落葉松等樹木也是常用的植鞣材料。
茶葉雖然常見,但也不是到處都有。相比來說,唾液卻是隨時可用。
在很早的時候,人類就發(fā)現(xiàn)了唾液具有讓皮子變軟的功能。生硬的獸皮被放到口中后,里面的膠原蛋白會在唾液中的蛋白酶的催化以及口腔熱度的影響下發(fā)生變化,再加上牙齒啃咬的作用(硬東西咀嚼后會變軟),就能完成獸皮的鞣制了。
唾液雖然人人都有,但一口口地咬也實在太浪費時間,不如直接泡在水里。水中富含的金屬離子滲入皮下,會讓生皮中的膠原蛋白縫隙變大,從而達到鞣制的效果。如果附近沒有水源,動物自身的血液和尿液同樣是另類的“水”,盛放在一個大的盆中就可以作為天然的鞣制原料。
古代打獵不容易,每一只獵物都要充分利用。除了血,動物的脂肪和腦漿同樣具備鞣制的功能。
將腦漿和脂肪撒在剛剛經(jīng)過簡單烘烤的皮子上,里面的油脂會在炭火余溫的影響下逐漸滲出,油脂中的分子進入皮下膠原蛋白的縫隙,改變其性質(zhì)。除了涂抹均勻,揉搓時間的長短同樣是這一方法能否成功的關(guān)鍵。
由于烘烤的原因,皮子多少還會有些硬感,通常需要揉搓好幾個小時才能徹底柔軟。最后還要用清水再洗一遍,去除殘留在皮子上的腦漿和脂肪。
除了油鞣,另一個需要用到火的鞣制方法是“煙熏法”。
首先點燃篝火燃燒一段時間,等到煙灰足夠多后,再將獸皮綁到木框或竹條上,拿到篝火附近熏烤。此方法要特別注意獸皮和篝火的距離,太近,容易烤焦皮毛;太遠,無法充分排除皮中的水分,達到鞣制的目的。此外,為了能夠籠煙,篝火最好在爐灶里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