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珊 吳昊 彭小華
摘 要: 陜北靖邊龍洲丹霞地貌集中區(qū)位于毛烏素沙地南緣,地處我國大陸地貌地形第二級階梯,是毛烏素沙地向陜北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屬中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龍洲丹霞地貌造景地層為下白堊統(tǒng)洛河組(K1l)沙漠相風成砂巖。丹霞地貌以波浪式為特色,還有溝谷型丹霞、丹霞方山、丹霞赤壁等多種形態(tài),千姿百態(tài),屬國內罕見、世界稀有的自然景觀。龍洲丹霞地貌在科學研究和美學觀賞方面有著極高的價值,具備申報國家級乃至世界級地質公園潛力。
關鍵詞: 丹霞地貌;類型;價值;龍洲
【中圖分類號】P642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29.218
靖邊縣龍洲丹霞主要分布于龍洲鎮(zhèn),位于靖邊縣東南約22公里處。龍洲丹霞南北寬約11千米,東西長約15 千米,總面積166平方千米。地理坐標介于北緯37°28′40″-37°34′36″,東經108°56′50″-109°07′07″之間。主要類型以波浪式丹霞地貌為特色,還有溝谷型丹霞、丹霞方山、丹霞赤壁等多種形態(tài),是我國丹霞地貌新的重要組成類型,特征鮮明,國內罕見、世界稀有。龍洲丹霞特殊的發(fā)育部位、獨具特色的類型為丹霞地貌國內、國際對比研究、成景機理研究提供了典型范例;龍洲丹霞美學觀賞價值為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
1 地理概況
龍洲鎮(zhèn)位于靖邊縣城東南約22 km(圖1),地理坐標介于108°56′50″~109°07′07″E,37°28′40″~37°34′36″N,東與楊橋畔鎮(zhèn)接壤,南與青陽岔鎮(zhèn)、小河鎮(zhèn)為鄰,西與天賜灣鎮(zhèn)、鎮(zhèn)靖鎮(zhèn)相連,北與張家畔鎮(zhèn)、楊橋畔鎮(zhèn)毗鄰,下轄8個行政村,總面積約220 平方千米。
龍洲丹霞地貌分布區(qū)位于陜北黃土高原區(qū)向沙漠高原區(qū)的過渡地帶。區(qū)內地勢南高北低,海拔1142.3~1736.0米,最高點位于調查區(qū)東南部的老虎垴,高程為1736.0m,最低點位于東北部的膠泥墩,高程為1142.3m。北部屬風沙灘地,南部為澗地。
2 地質概況
2.1 地質構造
龍洲地區(qū)在地質構造單元上屬于鄂爾多斯盆地內部的陜北斜坡,該構造單元在晚元古代早期為隆起區(qū)沒有接受沉積,僅在寒武世-早奧陶世沉積了海相地層,晚古生代以后開始接受陸相沉積,主要形成于早白堊世,是向西傾斜的平緩單斜傾角不到1°[1]。陜北斜坡占據(jù)著盆地中部的廣大地區(qū)范圍以發(fā)育鼻狀構造為主,地層產狀平緩,構造簡單。晚白堊世以來,鄂爾多斯盆地間歇性抬升,在盆地內部形成了一系列的節(jié)理、裂隙,是龍洲丹霞地貌受水流侵蝕形成的主要通道。
2.2 地層巖性
洛河組作為龍洲丹霞唯一的造景地層,在研究區(qū)出露面積約9.2km2。區(qū)域上與下伏的侏羅系安定組和直羅組呈不整合超覆接觸,上部被上更新統(tǒng)地層角度不整合履蓋。
研究區(qū)洛河組為沙漠相風成砂巖[5],發(fā)育大型板狀交錯層理和中-大型槽狀交錯層理[2],延伸穩(wěn)定,達數(shù)10至100m以上,說明當時沙丘形成時受穩(wěn)定的單向風力作用,且沉積區(qū)地勢平坦、地下水面平穩(wěn),才與風力作用相結合,削切出平直的平板形的交錯層[6]。層理產狀相對較為穩(wěn)定,傾向南動,傾角3-10°。
3 龍洲丹霞地貌類型
龍洲地區(qū)丹霞地貌地質遺跡47處,其中波浪式丹霞地貌13處、丹霞溝谷24處、方山2處、赤壁6處、丘陵2處、峰叢1處(表1)。典型的波浪式丹霞地貌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觀賞價值,發(fā)育波浪式“陀螺狀”“油塔狀”“金錢狀”“絲帶狀”多種形態(tài)[2];溝谷型丹霞地貌主要有巷道式(巷谷)、峽谷、(狹縫式)線谷、(寬谷式)寬谷4種類型[3];方山型丹霞地貌典型代表為閆家寨丹霞,立于溝谷之中俯視該丹霞地貌,具有方山、頂平、身陡、麓緩、上部黃土覆蓋等特征[4];丹崖赤壁地貌典型代表為水上丹霞赤壁、淤壩溝丹崖赤壁。
4 龍洲丹霞地貌價值
4.1 龍洲丹霞地貌屬于中國半干旱區(qū)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位于毛烏素沙地區(qū)與黃土高原區(qū)過渡帶[2]。以波浪式丹霞為特色,兼有線谷、巷谷、丹崖赤壁、孤峰等多種組合形式。是波浪式、溝谷型丹霞地貌研究的天然博覽館。龍洲波浪式丹霞地貌景觀獨特,在世界范圍內,可與美國亞利桑那州波浪谷可與之媲美,具有極高的對比研究價值。
4.2 龍洲丹霞地貌造景地層洛河組中發(fā)育的大型交錯層理、斜層理,是研究鄂爾多斯盆地白堊紀古地理、古氣候、古環(huán)境的重要場所。
4.3 龍洲丹霞地貌其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千姿多彩的形態(tài)美,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是陜西乃至中國的稀有旅游資源,對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具有重要推進作用。
5 結論及建議
靖邊龍洲丹霞是中國半干旱區(qū)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位于毛烏素沙地區(qū)與黃土高原區(qū)過渡帶,其類型以波浪式為特色,兼有溝谷型丹霞、丹霞方山、丹霞赤壁等,屬國內罕見、世界稀有的自然景觀,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美學觀賞價值。建議地政府積極開展國家級乃至世界級地質公園和世界自然遺產地申報,促進對這一自然瑰寶的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
參考文獻
[1] 陜西省地質調查院.2017.中國區(qū)域地質志·陜西志[M].北京:地質出版社.
[2] 彭小華,吳昊,李益朝,張瑜,祝捷,黨晨.2020.陜西靖邊龍洲波浪式丹霞地貌成因機理初探[J].地球學報,2020,41(03):443-451.
[3] 吳昊,李益朝,王秦偉,陳艷,姚珊,彭小華,李興文,祝捷.2018.陜北延安丹霞地貌類型特征及演化模式分析[J].礦產勘查,(9):1812-1819.
[4] 黃進,陳致均,齊德利.2015.中國丹霞地貌分布(下)[J].山地學報,(6):649-673.
[5] 江新勝,潘忠習,付清平.2000.鄂爾多斯盆地早白堊世沙漠古風向變化規(guī)律及其氣候意義[J].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30(2):195-201.
[6] 魏斌,張忠義,楊友運.2006.鄂爾多斯盆地白堊系洛河組—環(huán)河華池組沉積特征研究[J].地層學雜志,(4):367-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