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寫生,顧名思義,是指以實物為對象的作畫方式,要求藝術家表現鮮活、真實的生命以及生生不息的精神永恒。分析和研究不同群體以及同一群體中的不同個體的形神特征,是畫好人物肖像的前提和需要一生修煉的功課。
關鍵詞:高原;寫生;肖像
當翻山越嶺呼哧帶喘地來到西部海拔4000米以上的塔什庫爾干,撲面而來的是一個個生猛逼人的高原人物形象——巍峨雪山映襯著高原紅的臉蛋,那種高遠曠達的氣質渾然一體,勃發(fā)著蒼勁的生命張力。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索性抄起家伙,甩開膀子,劈頭蓋臉來上一張肖象寫生,實在是一件很過癮的事兒!
在大城市憋久了,看慣了粉面女郎和油頭小生,突然被高原人的形象所深深的吸引和打動:這是坎爾洋村的寫生現場,高山大原,巍峨寥廓,故而人面渾然靜穆,莊嚴沉雄;這里風雕水蝕,流沙日照,故而斑斑駁駁,愈顯滄桑;這里光照強,故而面色黝黑,臉頰通紅;這里風沙大,故而鼻高目深,眉濃睫長,以御風塵;這里氣候干,故而唇薄嘴抿,以蓄水分;這里多徒步行走、徒手勞作,驅牛馬逐水草,跋山涉雪,故而身材魁偉,四肢健達;這里交通不便,少與人往來,故而性情多內斂,每遇外來客,先有驚疑拘謹之態(tài),久之熱情曠達;這里信息閉塞,娛樂貧乏,故而彈琵琶、擊手鼓、弄鷹笛、起歌舞、騎馬叼羊聊以自娛;這里靠天吃飯,不需媚人,故而品性坦誠、真實、簡單、直接;這里教育落后,不諳什么孔孟之道,故而略顯原始、單純、野逸、可愛;這里有天地靈氣和日月精華,白天驕陽高照,夜間繁星閃爍,是真正離天空最近的地方;這里雖然是條件艱苦的窮鄉(xiāng)僻域,卻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綠洲桃源。
眼前是一張張陌生而又真實的臉龐,深情凝望含羞帶澀的姑娘,預估她多年后老態(tài)龍鐘的模樣;平靜審視蓬頭散齒的老婦,推想其曾青春年少時的容顏。忽而瞥見愣頭愣腦的小伙,形象宛如鷹隼;忽而發(fā)現一位端莊威嚴的老漢,神態(tài)酷似山魈。
寫生,顧名思義,是指以實物為對象的作畫方式,要求藝術家表現鮮活、真實的生命以及生生不息的精神永恒。顯而易見,寫生并不是僅僅停留在刻畫對象的表面形式,而是要求藝術家切身體會被刻畫對象的精神世界,與對象的靈魂相融。以人物肖像畫為例,傳神是第一要務也是最高旨歸。在中央美術學院的中國畫人物教學中,以形寫神的寫實主義教學思想被徐蔣奉為圭臬并逐漸在教學中占據主導地位,然而如果始終把“形準”放在繪畫訓練第一位,那么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將逐步面臨以下困惑:一是為形所困,難以擺脫客觀對象進行藝術加工和想象;二是難以達到中國傳統(tǒng)美學思想中的氣韻高度和意象造型;三是在攝影術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徒手作品達到完全“形準”的必要性和價值有待商榷。當然,在基礎繪畫階段,“形準”作為一種能力無可厚非,然而當這種能力一旦掌握之后或者窮盡一生也無法達到的情況下,與“以形寫神”相左的觀點“以神寫形”似乎更準確而具有現實意義。
早在1961年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以“關于中國畫寫生的體會”為題舉行的講座中,石魯帶來與蔣兆和不盡一致的觀點。石魯這樣說:“有人說形不準,則神不全,只要把物體的各種‘形都畫出來,人物的性格、神氣就自然而然出來了。他們說的神是結果,形則是依據、先導。我的公式是神—形—神。人們的第一感覺中的神,是觀察的出發(fā)點,是事物的精神狀態(tài)和我的呼應……要用第一印象來主宰我們對形的研究……”可見,石魯是把神放在第一位,形放在第二位,或者說形是寫神的手段而不是最終目的。石魯的這一觀點引起蔣兆和的注意和思考,并在自己的作品題跋中拿出顧凱之“以形寫神”之科學論點加以反駁和重申自己的主張。然而,兩千年前的顧愷之究竟是把形放在第一位還是把神放在第一位呢,以形寫神可不可以理解為“寫神以形”呢?雖然徐蔣體系在以形寫神之后又加了個形神兼?zhèn)洌欢紊窦鎮(zhèn)涫墙Y果卻不是方法,那么在實際的寫生和教學中,形和神究竟是孰先孰后,孰主孰次或者如何平衡兼得呢?石魯在他《學畫錄》里這樣寫道:“以神造型,則形可變;以形求神,則神微?!?/p>
宋代陳造《江湖長翁集》:“使人偉衣冠,肅瞻眂,巍坐屏息,仰而視,俯而起草,毫發(fā)不差,若鏡中寫影,未必不木偶也。”此語生動揭示了寫生之中的弊病——為形所困則必失神如木偶。以寫神為第一切入點,形為從屬,緊密圍繞神展開并深入,最終更徹底地揭示神采。并非不注重形,而是此形非彼形,此時的形(形體、結構、空間、比例、體面關系等)并不受客觀對象的束縛,而是根據寫神的需要主觀地去或夸張或減弱,或提煉突出,或裁剪概括,在具體深入過程中去主動處理,正如“春天在樹枝頭蕩漾”,抓住這一帶有本質性的神,仔細觀察研究,甚至用望遠鏡再仔細看枝、梢,春意就更濃了,而且造型上也找到了筆法,榆錢的枝條柔軟如蝦須,垂柳的枝條搖曳多姿。在具體研究過程中,之所以不能忽略、輕視它,是因為它是神的依托,卻不是目的。
究竟是形為先還是神為先,筆者認為,要根據具體對象的特征區(qū)別對待,不可一概而論。根據描繪對象,若需要描繪符合客觀史實的偉人領袖的主題性創(chuàng)作,則需要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洌┟钗┬?,首先身材、相貌等必須高度尊重原型,然后致力于氣質神采;若是浪漫主義主題創(chuàng)作,如描繪遠古時期的三皇五帝、詩仙書圣、文人高士等,其相貌原型無從考究,則神采為先,外形從之。另外,描寫尋常百姓、民族風情、階層職業(yè)、特定工種等人群,則在強調其地域特征、身份特征的前提下遵循“形異則重形,神足則重神”的原則,分而論之。在刻畫不同群體時,如描繪籃球運動員則身高特征為第一位,描繪舉重運動員則體健特征為第一位,描寫街頭清潔工則飽經風霜之態(tài)為第一位,描寫流浪乞丐則閑散落魄之態(tài)為第一位。安格爾筆下的達官貴人盡顯高貴典雅之態(tài),列賓筆下的勞工纖夫則多顯悲苦艱辛之情。在同一群體中描繪具體個體時,則更需具體到此人此刻之神態(tài)表情,如在寫生塔吉克族這一群體時,除寫其面黑腮紅、鼻高目深的共性特征之外,其表情特征又因人而異,表現出個性化,如老護邊員或村干部則常露莊嚴有加、不怒而威之態(tài),老叼羊手則顯沉雄豪邁、略帶自負之態(tài),老農或牧羊人則多現拘緊驚異、手足無措之態(tài)。郭若虛《敘制作楷模》云:畫人物者,必分貴賤氣貌、朝代衣冠,釋門則有善功方便之顏,道像必具修真度世之范,帝皇當崇上圣天日之表??梢砸娎L畫需要注意注重不同人群的身份特征。
分析和研究不同群體以及同一群體中的不同個體的形神特征,是畫好人物肖像的前提和需要一生修煉的功課。
遠方的雪山巍峨聳立,曠達遼遠,歷經千年,亙古不變,而繪畫形神兼?zhèn)渲辆骋蝗缥饔蛑ド剑档梦覀冇抿\的心去朝圣、去攀登——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作者簡介:
李江濤,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