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文斌 楊秀芬 汪海紅 王 福 李佳純
(1.滇西科技師范學院體育學院,云南 臨滄 677000;2.滇西科技師范學院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云南 臨滄 677000;3.甘肅中醫(yī)藥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甘肅 蘭州 730000)
2018 年7 月,《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印發(fā)〈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的通知》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1]。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對云南邊境地區(qū)高校的安全穩(wěn)定和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過SCL-90 量表對云南邊境地區(qū)的高校新生進行測查,了解和掌握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根據(jù)測查結果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預措施,實現(xiàn)心理問題的早發(fā)現(xiàn)和早預防。
該研究以云南邊境地區(qū)高校滇西科技師范學院學生為研究對象,利用計算機測評軟件進行施測,4120 人參加測評,收回有效問卷4045 份,施測有效率為 98%。其中,男生 1218 人,占測評人數(shù)的 30%,女生 2827 人,占測評人數(shù)的70%。
采用 《SCL-90 癥狀自評量表》 對學生進行團體測試,此量表共90 個項目,包括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和其他共10 個因子。本量表條目一般采用5 級評分法,1 為無癥狀反應,5 為癥狀嚴重,分數(shù)越高,癥狀越明顯,被測試的感覺越差。按全國常模結果,有以下幾種結果:①SCL-90 總分小于160 分,則說明狀況良好,暫時未出現(xiàn)心理問題;②若 SCL-90 總分在 160 分和 208 分之間,則有輕度心理問題傾向;③若SCL-90 總分在208 分和250 之間,則有中度心理問題傾向;④SCL-90總分大于250 分,則有重度心理問題傾向。
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SPSS17.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主要采用的統(tǒng)計方法包括描述性統(tǒng)計、相關分析、回歸分析等。
根據(jù)標準對SCL-90 問卷的結果進行統(tǒng)計,結果顯示,10 個因子的平均得分均未超過2 分,但其中得分最高的2 項是強迫癥狀因子分 (1.89)和人際關系敏感因子分 (1.65)。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可能存在的最主要的心理困擾包括強迫、人際交往敏感、敵對。
表1 各類癥狀學生分布情況表
表1 顯示,心理正常的人數(shù)占77.60% (總分<160),總體心理問題陽性檢出率為 22.39%。在該部分學生中,存在中重度心理問題的占總人數(shù)的6%,略高于其他高校的相關調(diào)查結果,心理健康狀況屬于正常水平,中重度心理問題狀況有所上升。與去年統(tǒng)計結果 (心理問題陽性檢出率為21%,中重度心理問題檢出率為4.9%) 進行卡方檢驗發(fā)現(xiàn),今年與去年的陽性檢出率(X2=2.12,P(Sig)=0.14>0.05) 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今年與去年的中重度心理問題檢出率(X2=4.17,P(Sig)=0.04<0.05) 差異顯著,說明今年的中重度心理問題檢出率較之去年有明顯的上升。
為全面考察心理健康水平與年代之間的相關性,分析了SCL-90 九個因子與年代之間的散點圖,發(fā)現(xiàn)在九個因子上二者均呈線性的上升模式 (除敵對外),以 “人際關系” 和 “強迫”兩項因子作圖為例 (因這兩個因子得分最高,圖1、圖2)。
圖1 人際關系因子與年代的相關
圖2 強迫癥狀因子與年代的相關
圖1 和圖2 說明,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自2016年以來呈現(xiàn)逐漸下降趨勢,變化的幅度大致屬于中等程度。
表2 SCL-90 各因子與年代之間的相關
表2 顯示,年代與SCL-90 各因子的相關分析結果表明 (表4),SCL-90 各因子 (除恐怖外) 與年代均呈顯著正相關。年代可以解釋精神病性因子40%的變異;解釋強迫、人際關系、抑郁、偏執(zhí) 4 個因子分別 24%、23%、30%、29%的變異;解釋軀體化、恐怖和焦慮3 個因子 14%、12%、36%的變異;解釋敵對因子7%的變異。
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總體狀況良好,77.6%的人心理狀況正常,SCL-90 量表總分>160 分,(即需要引起注意的學生) 共906 人,占總參評人數(shù)的22.4%,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亞健康狀態(tài) (陽性) 的人數(shù)為665 人,占總參評人數(shù)的百分比例為16.4%,中度心理問題的人數(shù)為192 人,占總參評人數(shù)的4.8%,陽性項目數(shù)比例較高的因子是強迫 (1.89)、人際敏感 (1.65%)。
量表10 個因子的平均得分均未超過2 分,但其中得分最高的2 項是強迫癥狀因子分 (1.89)和人際關系敏感因子分 (1.65)。存在這種現(xiàn)象可能是進入大學后,由于每個新生來自不同的地區(qū),各個地區(qū)的經(jīng)濟文化背景、家庭環(huán)境、行為方式和生活行為習慣迥異,導致他們對一些社會問題的見解各異。有些同學以自我為中心來處理新環(huán)境中的人際關系,時常用主觀、極端、簡單化的傾向來認識和評價他人,這使得他們在與人交往過程中,一旦出現(xiàn)不符合自己預期的情況,便容易產(chǎn)生交往障礙;還有部分同學缺乏溝通技巧[2],缺乏在公共場合表達自己、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和勇氣,導致自卑心理過重,還有些同學因人格因素,阻礙了人際交往[3]。
新生入校后,在新生中開展有關心理適應等內(nèi)容的講座,為新生介紹學校的心理健康咨詢機構以及如何尋求心理咨詢服務,大范圍普及心理健康知識[4]。各院系積極組建、大力扶持學生心理健康社團,充分發(fā)揮學生心理健康社團骨干、班級心理委員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機干預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作用
著力構建知識教育、實踐活動、咨詢服務、預防干預、平臺保障 “五位一體” 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建設、隊伍建設和體系建設,積極建設學校、院系、班級、宿舍 “四級” 預警防控體系,實現(xiàn)心理問題的早發(fā)現(xiàn)和早干預[5]。
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衛(wèi)生部、共青團中央關于 《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 文件精神,配齊、配強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定期指派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參加專業(yè)督導,提高專業(yè)水平。以多種形式開展兼職心理健康教師和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培訓,幫助兼職心理健康教師充實心理健康知識,提高業(yè)務水平,能將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心理健康工作方法有機結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和科學性[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