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才,朱如龍,朱耿軍,舒高華
(1.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122;2.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
相對于城市市政供水,水電移民安置點生活供水工程多處在山區(qū),地形起伏較大,地形地質條件較惡劣,供水規(guī)模普遍較小,且多采用重力輸水方式。以往的設計中,很多設計人員仍采用市政水泵供水的設計思路,導致供水管道管徑偏大,出現(xiàn)半管流、虹吸負壓等不利工況?;谏鲜霈F(xiàn)狀與問題,本文以云南省瀾滄江苗尾水電站苗尾遷建集鎮(zhèn)供水工程為例,淺談山區(qū)長距離供水工程管線設計的要點,為山區(qū)長距離重力輸水工程設計提供一定的參考。
(1)長距離重力輸水管線,從安全角度出發(fā),應采用恒定流的供水方式,即從取水點到用水點供水周期穩(wěn)定,流量盡可能保持不變。
(2)分段泄壓,將管道靜水壓力控制在安全范圍內。
圖1為重力輸水管道分區(qū)原理,從水源地G1輸水至水池G4,若輸水管道不分段,且全線采用相同的管徑,則水力坡度為i=ΔZ/L,這時部分管道承受的壓力很高,可是G3點管道中仍出現(xiàn)負壓,顯然是不合理的。如將輸水管道分成3段,并在G2、G3處建造水池,則G2點附近管道的工作壓力有所下降,G3點也不會出現(xiàn)負壓,大部分管道的靜水壓力顯著減小。
圖1 重力輸水管分區(qū)原理
輸水管分段并在適當?shù)奈恢媒ㄔ焖睾?,不僅可以降低輸水管的工作壓力,并且可以降低輸水管的靜水壓力,因此是經(jīng)濟合理的,水池應盡量布置在地形較高的地方,以免出現(xiàn)虹吸管段[1]。
設計時,輸水量Q、位置水頭H及輸水距離L均為已知參數(shù),可據(jù)此確定輸水管管徑的大小。假定供水管道為單管輸水,G1~G2管段位置水頭為h1,管道流量為設計流量Q,管道長度為L1,G1~G2管道可采用兩種不同管徑d1,d2的管道串聯(lián),則根據(jù)《水力學》(第四版)串聯(lián)管道的水力計算公式,該管段的水頭損失為
式中,H1為管道水頭損失;Q為管道設計流量;l1、l2為兩種不同管徑對應的長度;K1,K2為兩種不同管徑對應的流量模數(shù)
苗尾遷建集鎮(zhèn)供水工程管道沿線地形落差較大、地形起伏段多,設計采用分段輸水的方案,即在管道沿線適當?shù)牡胤皆O置泄壓池,將管道分成若干段,管道采用PN1.6 MPa的焊接鋼管,每段管道的地形落差不超過160 m,從而降低管道的工作壓力,保證管道安全運行。
從圖2中可以看出,若輸水管線不分段,則很長一段管道將處于負壓狀態(tài),且最低點管道靜水壓力將達到約800 m,顯然不合理,因此,設計中根據(jù)地形條件設置泄壓池將整條管道分成8段,每段管道位置水頭控制在160 m以內,并將泄壓池布置在高處,保證各管段不會出現(xiàn)虹吸現(xiàn)象,并在局部凸起處布置排氣閥,低洼處布置排泥閥,工程共布置泄壓池7座,排氣閥井13座,排泥閥井15座。
圖2 供水管道縱斷面示意
在城鎮(zhèn)市政管網(wǎng)設計中,水力計算涉及到管網(wǎng)平差、水頭損失計算等,管網(wǎng)平差的目的是要確定管網(wǎng)中各管段的管徑,水頭損失計算則是要確定水泵的揚程,并對各種不利的工況進行校核。而重力供水工程中不涉及到水泵,即“揚程”已經(jīng)確定,因此水力計算的目的是要根據(jù)已知的“揚程”和流量來確定各段管道的管徑,并復核各管段的承壓情況。
本工程設計流量Q=11.57 L/s,每個管段均按照采用不同管徑的管道串聯(lián)進行計算,兩種管徑分別為d1、d2,兩種管徑對應的長度分別l1、l2(l1+l2=L,l2可等于0),兩種管徑對應的流量模數(shù)為K1、K2。
第一段管道從取水點至1號泄壓池,管道長度L=5 896 m,位置水頭H=25 m,從計算表1中可以看出,若全部采用DN150管道,則管段過流能力為10.74L/s小于設計流量;若全部采用DN200管道,則管段過流能力為23.14 L/s,遠大于設計流量;若采用DN150與DN200兩種管徑串聯(lián),其中DN200的管道長度為2 000 m,其余為DN150管道,則管段過流能力為12.54 L/s,流量略大于設計流量,可滿足設計要求,因此,可以確定第一段管道采用2 000 m DN200管道與3 896 m DN150管道串聯(lián)。依次類推確定其他管段的設計管徑,計算結果見表1(僅列出前三段管道計算結果)。
表1 輸水管道管徑試算
泄壓池設置的目的是為了為防止管道運行時承壓過大,將管道分段泄壓,保證輸水管線的運行安全。設計時應使泄壓池上游來水量與下游供水量基本保持平衡,根據(jù)CECS 193:2005《城鎮(zhèn)供水長距離輸水管(渠)道工程技術規(guī)程》規(guī)定,當輸水管道高差較大或距離很長需要分段時,可設調節(jié)水池(泄壓池),其容積應根據(jù)工藝要求通過工況分析和水力計算確定。當輸水規(guī)模不大或要求不高時,重力輸水管道中間水池(泄壓池)容積可按不小于5 min的最大設計水量確定。
苗尾遷建集鎮(zhèn)供水工程泄壓池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共設泄壓池7座,泄壓池尺寸為:1.8 m(長)×1.6 m(寬)×2.3 m(高)。根據(jù)地形條件將泄壓池布置在地形相對較高點,保證各管道可重力供水且沿途管道不會出現(xiàn)負壓。
在壓力管道中因流速劇烈變化引起動量轉換,從而在管路中產(chǎn)生一系列急驟的壓力交替變化的水力撞擊現(xiàn)象,稱為水錘現(xiàn)象[2]。由于水錘的產(chǎn)生,使得管道中壓力急劇增大至超過正常壓力的幾倍甚至十幾倍,如不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宜造成水管爆裂,引發(fā)事故。重力輸水系統(tǒng)設計主要對末端關閥水錘進行防護,具體措施有:
(1)在管道凸起及適當位置設置空氣閥,空氣閥是一種用于防止水錘過程中產(chǎn)生負壓的特殊閥門。當管道內壓力低于大氣壓時吸入空氣,而當管道中壓力高于大氣壓時排出空氣[3]。工程實際中,采用空氣閥進行水錘防護,可有效減小發(fā)生水錘事故概率。
(2)管道末端采用緩閉蝶閥,管線需要停水檢修時,緩慢關閉末端檢修閥門,采用250 s內兩階段關閉,前100 s相對快速均勻關閉80%,后150 s內緩慢關閉另外20%[4]。
(3)重視充水啟動過程,管道初次充水啟動應控制水流速度不超過0.3 m/s,密切關注沿線空氣閥的工作狀態(tài),保證其排氣暢通。
供水工程重力輸水系統(tǒng)具有運行費用低,維護管理方便,在水源與用水點地形落差較大的地區(qū)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工程設計中應注重管道布置,盡量減少管道起伏,并合理布置泄壓、排氣等設施,保證輸水系統(tǒng)運行安全。另外,針對水電移民安置點生活供水工程,應加強對輸水系統(tǒng)管理人員的培訓,正確掌握重力輸水系統(tǒng)運行維護管理方法,防止誤操作導致發(fā)生水錘事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