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曼
【摘 要】 目的:對中風失語患者接受針灸治療的效果開展分析研究,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jù)。方法:此次研究的對象是選擇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來本院就診的120例中風失語患者,將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隨機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均有60例患者。兩組患者采取的是基礎治療方式,主要是使用拜阿司匹林和腦蛋白水解物治療。對照組在此基礎上,增加西藥治療,觀察組患者增加中醫(yī)針灸治療,對兩組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經(jīng)過治療后,觀察組共有31例患者顯效,有25例患者治療有效,有4例患者無效,臨床中的治療有效率是93.33%;對照組共有26例患者顯效,22例有效,12例無效,臨床中治療有效率是80.00%。觀察組的臨床治療有效率比對照組高,兩組結果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性(P<0.05)。觀察組患者的語言功能評分平均是(172.43±7.88)分;對照組的評分是(160.23±7.37)分。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前后的評分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性,觀察組比對照組高,結果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性(P<0.05)。結論:中風失語癥使用針灸治療的效果非常理想,臨床中有效率高。
【關鍵詞】 針灸;中風失語癥;臨床效果
根據(jù)研究顯示,中風在我國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這和人口老齡化,飲食生活習慣變化有緊密聯(lián)系,中風失語是主要表現(xiàn),中風失語患者的生活壓力較大,心理負擔重,使用安全的治療方式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非常重要[1]。中風后,患者突然倒地不起,手足癱瘓、無法行走、無法言語。在中醫(yī)角度來看,該疾病是因為火氣瘀滯于五臟,導致了臟器的功能失調?,F(xiàn)代西醫(yī)認為,失語是因為病灶直接或間接對大腦半球語言中樞產(chǎn)生了影響,導致患者的語言功能障礙。根據(jù)研究顯示,針灸頭部穴位,能夠讓患者的腦部血液循環(huán)得到改善,對患者的中樞神經(jīng)進行刺激,直接或間接的讓患者的語言功能得到恢復。此次本院就120例中風失語患者進行分析研究,現(xiàn)進行以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據(jù)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的120例中風失語患者進行研究分析,共有68例男性患者和52例女性患者,年齡最小是30歲,最大是76歲,平均(61.32±7.33)歲。全部患者都滿足中風失語的診斷依據(jù)[2]。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均有6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性資料對比不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性。
1.2 研究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的基礎治療,包括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靜脈滴注腦蛋白水解物針120mg。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西藥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針灸治療。西藥治療:桂哌齊特針320mg靜脈注射,1次/d。針灸處方:百會、神庭、廉泉、焦氏頭針言語區(qū),且頭針留針6h;配穴:對于有肢體障礙患者配肩髃、肩髎、外關、曲池、合谷、風市、環(huán)跳、陽陵泉、懸鐘、足三里、昆侖,對于有吞咽困難者配啞門、完骨、風池,對于有構音障礙者配金津、玉液點刺放血。
1.3 療效判定
顯效:患者的語言功能良好,能夠正常的溝通;有效:患者意愿表達較好,偶爾有理解障礙;無效:患者的癥狀沒有改善,或更加嚴重;有效率=(顯效+有效)/總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分析處理,采用x2檢驗和t檢驗,P<0.05,說明本次研究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jīng)過治療后,觀察組的臨床治療有效率比對照組高,兩組結果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性(P<0.05)。
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前后的評分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性,觀察組比對照組高,結果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性(P<0.05)。
3 討論
中風后,患者突然倒地不起,手足癱瘓,無法行走,無法言語。在中醫(yī)角度來看,該疾病是因為火氣瘀滯于五臟,導致了臟器的功能失調[3]?,F(xiàn)代西醫(yī)認為,失語是因為病灶直接或間接對大腦半球語言中樞產(chǎn)生了影響,導致患者的語言功能障礙。根據(jù)研究顯示,針灸頭部穴位,能夠讓患者的腦部血液循環(huán)得到改善,對患者的中樞神經(jīng)進行刺激,直接或間接的讓患者的語言功能得到恢復。
在此次研究中,我們選取了百會、神庭、廉泉、焦氏頭針言語區(qū)作為主藥的穴位,有些患者的血液功能得到了恢復,語言中樞缺損損傷情況得到了改善,能夠促進相關的神經(jīng)細胞的恢復。對舌體部位進行刺激,具有逆向刺激的效果,讓患者能夠盡快的恢復。如果有構音障患者,可以針刺玉液放血,該穴位在舌下系帶附近,通過針刺可以讓患者的舌部痙攣癥狀得到改善,讓患者的舌部結構和功能逐漸的恢復,針刺放血還能夠促進血流變化,讓患者的恢復速度提升。
此次研究中,經(jīng)過治療后,觀察組共有31例患者顯效,有25例患者治療有效,有4例患者無效,臨床中的治療有效率是93.33%;對照組共有26例患者顯效,22例有效,12例無效,臨床中治療有效率是80.00%。觀察組的臨床治療有效率比對照組高,兩組結果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性(P<0.05)。觀察組患者的語言功能評分平均是(172.43±7.88)分;對照組的評分是(160.23±7.37)分。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前后的評分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性,觀察組比對照組高,結果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性(P<0.05)。說明患者接受針灸治療后結合運動方式,能夠促進患者的康復,讓患者的語言功能得到恢復??偠灾?,針灸對中風失語患者的治療效果是非常理想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比較高。
參考文獻
[1] 劉金輝,易滿,姜迎萍,等.針灸聯(lián)合中藥組方對中風失語患者臨床療效研究[J].世界中醫(yī)藥,2016,11(11):2401-2403,2407.
[2] 吳宏,許光,曾科學,等.言語訓練配合太極針法治療中風后失語的臨床研究[J].世界中醫(yī)藥,2016,11(07):1323-1326.
[3] 周益凡,姜迎萍.近五年中風失語癥治療的研究進展[J].新疆中醫(yī)藥,2014,32(06):79-82.
[4] 張小羅,李秀彬,王位,等.眼針配合語言功能訓練治療中風失語癥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6,35(09):1036-1039.
[5] 唐梁英.研究針灸治療中風失語癥的臨床療效及機理[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12):272-273.
[6] 周益凡, 姜迎萍.近五年中風失語癥治療的研究進展.新疆中醫(yī)藥, 2014, 32(06):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