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宏芳
【摘 要】 目的:探討CT與MRI影像診斷對直腸癌臨床術前分期價值與作用。方法:隨機節(jié)選本院2018年7月-2019年12月期間,收入院治療的直腸癌患者作為本次研究樣本,共75例符合本次研究納入標準,分為對照組(n=38)與探討組(n=37)。對照組運用CT影響診斷檢查,探討組運用MRI核磁共振進行診斷檢查,對比兩組患者檢查的準確率。結果:結果顯示,探討組準確診斷37例,準確率97.37%,對照組準確診斷31例,準確率83.78%。探討組靈敏診斷29例,靈敏度76.32%,對照組靈敏診斷18例,靈敏度48.65%。在特異度方面,探討組18例,占比47.37%,對照組23例,占比62.16%。兩組患者的三項結果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探討CT與MRI影像診斷對直腸癌臨床術前分期價值與作用,結果表明,針對直腸癌患者的臨床診斷而言,分別運用CT與MRI影像診斷檢查,術前分期比較MRI影像診斷準確率更高,具有顯著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關鍵詞】 CT;MRI;影像診斷;直腸癌;術前分期價值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隨機節(jié)選本院2018年7月-2019年12月期間,收入院治療的直腸癌患者作為本次研究樣本,共75例符合本次研究納入標準,分為對照組(n=38)與探討組(n=37)。對照組38患者中男24例,女患者14例;年齡區(qū)間40~78歲,平均年齡(55.54±2.54)歲;探討組37患者中男21例,女患者16例;年齡區(qū)間41~79歲,平均年齡(56.48±2.53)歲;臨床納入標準:呈現(xiàn)出明顯臨床癥狀,包括大便性質改變、腹部明顯疼痛、腹瀉等,同時排除臟器功能不全患者、經(jīng)直腸手術患者、臨床資料不完整患者、耐受性差無法檢查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中,并簽署臨床同意書。對比兩組患者臨床一般資料發(fā)現(xiàn),數(shù)據(jù)差異微乎其微,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深入臨床對比研究。
(二)方法
檢查前準備工作:在CT檢查前,查體前7d患者不可服用含金屬藥物,不可進行胃腸道造影。實施檢查前8h為患者提供甘露醇葡萄糖溶液,運用20%的甘露醇500ml,運用5%葡萄糖溶液進行稀釋,共獲得1000ml即可。在實施掃描前的1~1.5h患者需要服用溫開水,約500~1000ml,可通過3次服用完畢,每15min/1次,在掃描開始前全部服用,上機即將掃描前,運用600ml左右溫開水為患者實施灌腸。在進行MRI核磁共振檢查前,患者需要檢查前4h禁止食用,同樣需要進行灌腸操作。
CT:運用西門子炫速雙源儀器,設置參數(shù)為管電壓120千伏,管電流300毫安,層厚與間距均固定位0.625mm?;颊咝枰3盅雠P體位,掃描過程中主要從膈頂至恥骨聯(lián)合處。增強掃描過程中,引用35%的對比劑,可運用碘海醇,為患者進行注射80ml,其中動脈期為30s,靜脈期60~80s,延遲期240s?;颊呓Y束掃描后,將影像診斷結果進行專業(yè)處理分析。
MRI:運用飛利浦3.0TMRI儀器,為患者進行冠狀面、橫截面T2WI平掃、T1WI平掃。參數(shù)設置為0.6mm層間厚度,6mm層厚度。增強掃描過程中運用對比劑,選取釓噴替酸葡甲胺每kg0.1mmol規(guī)格,調整層間隔為3.5mm,層厚度7mm,對患者的整個盆腔進行掃描。
(三)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9.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 標準差 (x±s) 表示 , 采用 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 (%) 表示 , 采用 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二、結果
(一)兩組患者臨床診斷的準確率、靈敏度和特異度結果
結果顯示,探討組準確診斷37例,準確率97.37%,對照組準確診斷31例,準確率83.78%。探討組靈敏診斷29例,靈敏度76.32%,對照組靈敏診斷18例,靈敏度48.65%。在特異度方面,探討組18例,占比47.37%,對照組23例,占比62.16%。兩組患者的三項結果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三、討論
綜上所述,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探討組準確診斷37例,準確率97.37%,對照組準確診斷31例,準確率83.78%。探討組靈敏診斷29例,靈敏度76.32%,對照組靈敏診斷18例,靈敏度48.65%。在特異度方面,探討組18例,占比47.37%,對照組23例,占比62.16%。兩組患者的三項結果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探討CT與MRI影像診斷對直腸癌臨床術前分期價值與作用,結果表明,針對直腸癌患者的臨床診斷而言,分別運用CT與MRI影像診斷檢查,術前分期比較MRI影像診斷準確率更高,具有顯著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魏士星,蔣瑞華,桂振朝,孟廣福,胡國鵬. CT、MRI影像診斷對直腸癌臨床術前分期價值研究[J]. 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7,1(10):10-12.
[2] 田博,楊得振,賈勇,董明,劉圓蔚,侯俊明. CT、MRI影像診斷對直腸癌臨床術前分期價值研究[J]. 中國CT和MRI雜志,2015,13(11):108-110+114.
[3] 艾買提江·阿不力米提,努爾阿米娜·肉孜,阿迪力·阿布來提. CT影像診斷對直腸癌臨床術前分期的價值應用分析[J]. 中外醫(yī)療,2019,38(21):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