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4)班 翟奕涵
相信一提到螳螂,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新婚之夜”謀殺親夫的行為。但是,生活的靈感總是源于自然,即使像螳螂這樣兇殘的動物,也能給人以靈感和啟發(fā)。
僅從外表上看,螳螂似是傳達神諭的“預言家”,是向上蒼禱告的“苦修女”,一舉一動都透出一股優(yōu)雅的氣息。它身披淡綠色的外衣,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它的腰肢內(nèi)側(cè)飾有一個美麗的黑原點,中心有白斑,原點周圍有幾排細珍珠點作為陪襯。但這美麗的外表下,卻藏有一顆殘暴的心。法布爾稱它為昆蟲界的“老虎”“妖魔”。而這些“美稱”都歸因于它的前臂。
平時,螳螂在休息時,會折起捕捉器——前臂,舉于胸前,一副祈禱的姿態(tài),看上去并不傷人。但是,一旦獵物出現(xiàn),它就立刻原形畢露:捕捉器那三段生有倒齒狀的長構(gòu)件,便猛地伸展開去,末端伸到最遠處,抓住獵物后便迅速收回,把獵物送到兩把鋼鋸之間——宛如手臂內(nèi)彎似的,夾緊獵物,便算是大功告成了。即使是再厲害的獵物,諸如蝗蟲、蚱蜢或其他更厲害的昆蟲,一旦被夾在這四排尖齒之中,便無法掙脫,只能活活成為螳螂的口中餐了。
據(jù)說,前人正是受到螳螂雙臂的啟發(fā),才發(fā)明了老虎鉗這一類的工具。
老實說,老虎鉗的確與螳螂的前臂有幾分相似。帶一些鋸齒的鉗口與方便抓握的鉗身,完美地組成了一個省力的杠桿,能使人們花費更少的力氣,完成更多的工作。正如人們所熟知,一根木條容易折斷,而一根鐵絲就不容易折斷。但是,有了老虎鉗,情況可就不一樣了。老虎鉗可以輕松地剪斷一根鐵絲,卻不用花費折斷木條的力氣。不僅如此,它還能用來擰緊或擰松螺母,也能起釘子或夾斷釘子。因此,在剪切的基礎(chǔ)上,老虎鉗還具有這種夾鉗的功能,真可謂是“一鉗多用”。而這奇妙的老虎鉗的原型,正是螳螂臂!
大自然是人類的老師。自然界中的各種事物為人類的創(chuàng)造活動提供了取之不竭的靈感,如同螳螂臂一般的老虎鉗,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