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和平
《雖有嘉肴》節(jié)選自《禮記·學記》,闡述了“教學相長”的觀點,即我們自身的學習與教育實踐是相互促進的,教是另一種學的形式,教是學的一種實踐,教與學是學習的兩個側面。那么,文章是怎樣逐層闡述這個觀點的呢?
1.明確學的重要性。作者先用“嘉肴”類比“至道”,從反面說理,指出學習的重要性?!半m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就不知道它的好處。這告訴我們,要想嘗到美味,就必須去食嘉肴;要想明了最好的道理,就要去學習。這樣的類比和反面說理,很淺顯地告訴了讀者:學習重要。
2.闡明教與學的積極作用。在類比說理后,作者用“是故”進行推理,從正面闡明“學”與“教”的積極作用。學的作用在于“知不足”“能自反”,教的作用在于“知困”“能自強”。因為“學”與“教”具有積極的作用,所以我們要“學”要“教”,要“食嘉肴”,要“知其旨”“知其善”。
3.得出“教學相長”的觀點,并進一步論證。作者在反面分析“不學”的結果“不知其善”,正面分析“學”與“教”的結果“能自反”“能自強”后,用“故曰”進一步提出了總結性觀點“教學相長”,“教”與“學”是相互促進的。至此,作者經(jīng)過逐層分析,已經(jīng)闡明了自己的觀點。可是,作者的觀點有沒有依據(jù)呢?作者究竟是在談“學”,還是在談“教”呢?我們還有疑惑。于是,作者引用《兌命》中的一句話解答了我們的疑問,“學學半”,教別人,占自己學習的一半。這句話既印證了作者“教學相長”的觀點,又告訴我們,這篇文章重點談論的是“學習”,“教”是學習的另一種形式,“教學相長”是說一個人的教學實踐與學習過程是相互促進的(這與我們今天所說的“教學相長”有很大區(qū)別,我們今天說的“教學相長”是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互促進,側重的是教)。
至此,我們明白了作者講述道理的思路。作者先用類比的方法從反面闡明學習的重要性,再從正面闡述“學”與“教”兩種學習形式的積極作用,最后得出“教學相長”的結論,并引用名言進行印證。三層論述,逐層遞進,“是故”和“故曰”是遞進層次間最顯著的標志。
學以致用
如果要寫一篇以“尊嚴”為話題的議論文,你會如何構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