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的一天,德國著名音樂家理查·斯特勞斯打算在法蘭克福的羅馬廣場上,免費(fèi)為喜愛他音樂的德國市民舉辦一場小型音樂會。
然而,在演出當(dāng)天,他的助手卻跑來告訴他,在準(zhǔn)備好的廣場上,不知什么時候多出了一位“不速之客”:一位雙目失明的少年正在拉著小提琴。
斯特勞斯思忖了一小會兒,什么話也沒說,跟著助手來到廣場上。此時,廣場上早已聚集了許多前來觀看音樂會的市民,看到斯特勞斯到來后,他們發(fā)出熱烈的歡呼聲。然而,讓所有人詫異的是,斯特勞斯并沒有登上舞臺,而是徑直走到離舞臺不遠(yuǎn)處,那位正在拉著小提琴的盲人少年旁邊。
他示意大家安靜下來,和他一起聆聽少年的演奏。少年優(yōu)美的琴聲一下子吸引了斯特勞斯,在一支曲子演奏完畢之后,他帶頭熱烈地鼓起掌來。
此時,盲人少年并不知道站在他面前的是音樂大師斯特勞斯,他只是禮貌地向大家點(diǎn)了點(diǎn)頭,道聲謝后,隨即又嫻熟地拉了起來。
事后,有人向斯特勞斯問起取消音樂會的緣故。他從容地回答道:“我的音樂和盲人少年的音樂一樣,都是表演給大家聽的。既然廣場上已經(jīng)有一位小小的‘大師在表演,我為什么就不能讓路給他,當(dāng)一回忠實(shí)的聽眾呢?”
那一天,斯特勞斯用他的一顆善心,徹底照亮了那位盲人少年的整個世界。(摘自《演講與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