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媒體募捐型救助報道存在的問題及思考

      2020-10-20 05:46:14馮丹丹
      傳媒論壇 2020年21期
      關鍵詞:報道應對策略問題

      馮丹丹

      摘 要:媒介技術飛速發(fā)展、媒體影響力日益強大,為集中民間力量救助患者提供了一定的方便。救助報道中過多使用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詞語,使公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進行捐款或者其他救助方式。隨著救助型報道的增多,以獵奇為亮點的救助報道使媒介的聲譽受到了一定程度上損害。本文以募捐救助報道為例,對媒體救助報道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析并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媒體募捐;報道;問題;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21-0-02

      “媒體募捐”以各種媒體作為報道平臺,參與者眾多,提高了公眾對公益慈善的關注,降低了參與門檻?!懊襟w募捐”特別是“網絡募捐”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慈善捐助的不足,但其自身的缺失性也受到了廣泛關注。

      一、媒體募捐報道現狀

      媒體募捐型報道求助對象通常為個人,尋求幫助的人大部分正在承受重大疾病或遭遇巨大災難,家庭已無法承擔巨額治療費用,所以呼吁社會各界提供幫助,以為救助對象獲得物質或金錢上的幫助為目的。擁有愛心受眾的存在,越來越多的人在生活中遭受重大困難的時候,繞過傳統慈善機構,選擇成本低、見效快的媒體平臺求助。

      如2016年12月4日《南國都市報》“海南少年被查出白血病治療已花20多萬元,家人盼救助”結尾“如您愿幫助這名少年,可撥打本報熱線966123”,表明了報道的意圖。報道在結尾,呼吁廣大網友奉獻愛心,幫助患病小孩擺脫病魔,讓孩子能享受童年,并在捐助方式里寫明了孩子爸爸的銀行卡號、開戶行、聯系方式等。

      為患病而求助的這類新聞,媒體報道飽含溫情,在救助對象的眼淚中感受他們所處的境遇,更能讓讀者關注和感動,讓讀者以獻愛心提供物質或者金錢的方式去幫助救助對象。

      通過輿論引導來增進整個社會的救助意識,更好地發(fā)揮媒介的功能,服務于普通民眾,這本無可厚非,但是隨著大量以募捐為目的新聞的出現,媒體在報道過程中的問題漸漸暴露,新聞缺乏深度,導致救助報道中媒體角色模糊不清,媒體上高頻率的出現救助報道,讓公眾產生置疑,對媒介產生信任危機。

      和諧的社會是一個公平的、充滿關懷、資源共享的社會,媒體在確保全體社會成員享有平等的基本權利和共同的社會責任方面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重慶晚報》連續(xù)報道腦癌患兒“狗狗”的故事,牽動無數人的心。媒體在與“狗狗”及家人溝通的過程中發(fā)現“狗狗”特別喜歡看《熊出沒》,于是媒體聯合深圳華強動漫公司在征得“狗狗”父母同意后,請扮演熊大、熊二、光頭強的3位演員從深圳直飛重慶,為病房里的“狗狗”送上一個童話世界。熊大是“狗狗”的最愛,在媽媽的攙扶下,高興地親吻熊大的鼻子。媒體在進行救助性報道時,不局限于事件本身,對患者本身也極度關注,盡自己所能滿足患者的心愿,為患者在病痛中帶來難得的歡樂。

      二、媒體募捐型報道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報道內容煽情,缺乏廣度和深度

      救助性報道煽情的報道手法主要表現在大量使用視覺沖擊的圖片、“重口味”標題、報道內容煽情,新聞媒體為追求賣點產生大量冗余重復的報道。筆者查閱了多篇救助性報道,《老太太賣孫救兒》《賣擁抱救男友》等“重口味”標題充斥網絡,引起高度關注;每篇救助性報道都配有多張醒目的圖片,圖片具有相當的視覺沖擊力。

      新聞的本質決定了大眾傳媒“獵奇”的本性。媒體為了吸引受眾的眼球、刺激受眾神經,在救助報道中刊登一些災難、痛苦的畫面、各種畸形病態(tài)人的圖片。陳力丹教授也認為,“媒體逼視”是對私人領域過度公開的報道行為,這種行為給被報道的個體帶來本不應該承受的壓力,同時也造成了大眾傳媒的功能失調,是新聞媒體社會角色的錯位[1]。

      從報道產生的結果來看,部分救助報道在短時期內對救助產生了作用,但部分報道為了追求效果,一定程度上曝光了救助對象的個人隱私,沒有顧及其尊嚴。媒體應充分了解并站在救助者的角度,考慮救助者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和心理感受,在報道中體現出一定的人文關懷。部分媒體把報道的關注點放在是否有賣點和獵奇性,作為受眾在看到這些報道中的文字和畫面時,更多感受到的是心理上的不適,而沒有產生同情心。

      “在一些媒體和一些人的心目中,對弱勢群體的救助仍然是國家和社會單方面的恩賜,而不是弱勢群體基于道德權利的應得。其實,國家和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求助既是國家和社會的應給,也是弱勢群體的應得?!盵2]

      (二)輿論導向偏離了方向,容易給受眾造成誤導

      媒體是客觀公正的記錄者,而不是“救死扶傷”的機構。媒體如今的這種錯位社會職能如果長期發(fā)展下去,必定將阻礙媒體的發(fā)展。

      “山東日照媽媽走投無路臺東賣兒救女”的新聞發(fā)布后,“武漢一奶奶鬧市賣親孫,救白血病兒子”等報道多次出現在媒體上。在騰訊網里輸入關鍵詞“賣擁抱”,馬上出現“賣擁抱,救女兒” “賣擁抱,救男友” “女孩救母,賣擁抱” “賣擁抱10元一次”等8萬多條新聞。

      媒體的救助報道越來越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部分人把媒體救助報道看成是一種變相的募捐手段。但媒體并不是慈善機構,更不是政府職能部門,不能超越媒體的權利與職責;媒體追求賣點而產生負面影響。

      標題使用“救” “賣”等字眼,能起到創(chuàng)設一種消極框架的作用,引起讀者的關注,并產生繼續(xù)閱讀的作用。[3]目前一些媒介在報道前,對救助對象進行了解,首先救助對象要有能夠展開的好故事,因為有故事可講的人一般情況下獲得救助的可能性會高一點,而那些實際上病情比較嚴重、經濟方面更需要幫助的人因為欠缺好故事,卻不一定能夠得到救助。

      在現在的市場經濟條件下,部分大眾傳播媒介將追求經濟效益作為首要目的,顯然是不合適的。隨著媒介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有些媒體甚至妥協放棄了新聞倫理道德,把大部分心思放在追求轟動效果上,愛心救助報道慢慢偏離進行救助報道的初心。

      三、關于媒體募捐救助報道的應對策略思考

      (一)媒體要明確自身定位,提升媒體公信力

      媒體公信力是指新聞媒體本身所具有的一種被社會公眾所信賴的內在力量。它是媒體內在品質和外在形象在社會公眾心目中的地位,是衡量媒體權威性、信譽度和社會影響力的標尺,也是媒體能夠是否贏得受眾信賴的重要因素。[4]媒體公信力的高低,決定了該媒體輿論影響力的大小。

      媒體是不是能夠客觀公正地對以救助為主要目的新聞事件進行報道,以媒體本身具有的社會影響力,推動救助事件向好的方向發(fā)展,是媒體的重要意義所在。社會的發(fā)展更需要社會組織各司其職,媒體不是權力機構,也不是職能部門,從媒體本身的職能來看,媒體應盡量避免發(fā)起與組織公開募捐行為,公開募捐應由相關的慈善組織來負責。

      媒體的責任在于協助政府有效開展社會救助活動,媒體的募捐型報道可以通過媒體所特有的引導輿論導向的能力,不應該使弱勢群體錯誤的解讀“有問題找媒體”,甚至模仿已有的新聞報道內容,制造新聞,引起媒體的關注和報道。

      媒介具有監(jiān)視環(huán)境、守望社會的功能,更適合于作為監(jiān)督人,媒體首先要找準自身定位在哪里,才能做到更好的客觀公正的理性呼吁。媒體公信力是衡量、評判其輿論影響力最重要的標準之一。

      (二)報道要找準切入點,注意報道的深度和輿論導向引導

      陳力丹教授曾說,過多地使用形容詞帶有主觀色彩。在開展說服性傳播活動之際,以什么方式“打動”對象也是影響傳播效果的重要因素,有一種做法是主要通過營造某種氣氛或者使用感情色彩強烈的言辭來感染對方,以謀求特定的效果。[5]但是部分媒體為了迎合受眾過分主觀渲染救助對象的現狀,對救助對象的形象進行設定,從而偏離了媒體進行救助報道是為了幫助求助者走出困境的真正初心。

      中國的救助體制與社會環(huán)境等方面有著深層次的關聯,媒體進行救助型報道時,需要站在第三方的角度考慮如何全方位真實的報道新聞事件,思考怎樣做到公平公正的原則,如何引起相關權力部門對弱勢群體在社會保障方面的重視,如果媒體在報道時忽視了自身的真正意義,長期發(fā)展下去,一定會受到廣大受眾的質疑,進而影響媒體公信力,最終給社會造成惡劣的影響。

      媒體在進行救助型事件的報道時,應在建立健全問題機制的基礎上,對新聞事件進行全方位報道,把出發(fā)點放在是否能夠真正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救助對象。

      參考文獻:

      [1]陳力丹,王晨瑤.“輿論綁架”與媒體逼視——論公共媒體與對私人領域的僭越[J].新聞界.2006,02:24.

      [2]狄赫丹.救助弱勢群體報道中的新聞倫理問題[J].業(yè)務研究, 2011,05:32.

      [3]陳劍梅,曹國君.網絡救助性報道的勸募策略——以新浪網救助報道為例.青年記者,2012(9):74.

      [4]劉冰石.走轉改提升媒體公信力的探索[M].新聞實踐,2011(12):32.

      [5]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87.

      猜你喜歡
      報道應對策略問題
      新聞攝影在新聞報道中的價值研究
      廣播媒體在非自然災害報道中如何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三農”報道如何“精準”
      新聞前哨(2016年10期)2016-10-31 17:52:05
      筑牢洪災后的輿情“堤壩”
      新聞前哨(2016年10期)2016-10-31 17:17:40
      淺談新聞控制、采編話語權與報道影響力
      電力計量裝置異常原因及監(jiān)測方法分析
      利率市場化改革對商業(yè)銀行的挑戰(zhàn)及應對策略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3期)2016-10-18 13:03:56
      我國信用評級業(yè)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中國市場(2016年33期)2016-10-18 12:30:28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黔西县| 奎屯市| 竹溪县| 华池县| 河东区| 荣成市| 同德县| 南皮县| 万年县| 通州区| 洞头县| 泰安市| 揭阳市| 丹寨县| 德钦县| 都兰县| 乌鲁木齐市| 林西县| 大安市| 涞源县| 台东县| 宜君县| 胶南市| 绵阳市| 漳浦县| 化州市| 大名县| 西青区| 浦城县| 连南| 浦县| 杭州市| 金塔县| 济阳县| 永川市| 宁波市| 定西市| 嘉黎县| 洛宁县| 麟游县| 兰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