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荷
【唐】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殘,
涼風吹葉葉初干。
無人解愛蕭條境,
更繞衰叢一匝看。
題敗荷
【元】王翰
曾向西湖載酒歸,
香風十里弄晴暉。
芳菲今日凋零盡,
卻送秋聲到客衣。
【模擬演練】
1.兩首詩都寫“殘荷”,但在表現“殘”這一特點上有所不同,請作簡要分析。
2.兩首詩最后兩句的表達方式和抒發(fā)的情感有何不同?請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衰荷》主要寫了霜露中荷花將落未落、雨后風中荷葉被吹干的情景,通過描寫荷花敗落前的“蕭條”,讓人不禁聯想到花凋葉落后的景象;《題敗荷》先寫荷花曾經花開十里、飄香十里的盛景,又寫荷花如今在秋風中凋零的景象,通過前后對比突出荷花敗落的凄慘。
2.《衰荷》的最后兩句議論抒情,詩人將“無人解愛”與自己“更繞衰叢一匝看”進行對比,表達了自己的人生之惑:為什么別人不愛凋零的荷花?從而抒發(fā)了詩人對蕭條景色的喜愛之情;《題敗荷》最后兩句由寫景引向寫人,詩人由殘荷想到自己漂泊在外的客居身份,“卻送秋聲到客衣”寫出了詩人在秋風中的蕭瑟之感,表達了詩人對美好往昔的懷念和對現實處境的感慨。
【下水美文】
殘荷疏疏
◎劉德福
校園的教學樓旁有一個人工開鑿的荷花池,旁邊的圍墻上有大理石做面的匾額,上面雕刻著《愛蓮說》。第一次看到這個荷花池,我就喜歡上了它。池邊高大的樹掩映著一條小路,路邊有石凳,既可以捧書小坐,又可以散步沉思。
在熱鬧的夏天,碧葉粉荷,一派繁茂。除了賞荷,還可以觀看荷花池里的游魚。如果是四條大魚和五顏六色的一群小魚一起嬉戲,荷花池瞬間變成一鼎沸騰的大鍋;如果只有大魚和零星的幾條小魚出來游蕩,就像一艘航空母艦帶領著幾只小艇在巡邏。
經歷了春夏,轉眼已是深秋。眼前是一池秋荷,殘荷的意韻越發(fā)厚重。
涼風瑟瑟,霧靄還沒散盡,碧波盈池中靜立著密密麻麻的殘荷,蓮蓬枯黃,搖搖欲墜,快風干的荷花稀稀疏疏散落在荷葉上、水面上。偶爾還有幾片葉面存著部分的綠色,但春日的翠和夏日的綠已經蕩然無存,逼人的蒼老和凋零烙上了深秋的明顯痕跡。這番衰敗的景象,不免令人有些傷感:干荷葉,色蒼蒼,老柄風搖蕩;減清香,越添黃,都因昨夜一番霜。
我走得再近一些,仔細打量起眼前的殘荷:殘荷卷邊,猶存點翠,老柄一把,然錚骨凌凌,隨風搖曳。颯颯涼風,任它吹打,殘荷未見一絲煩怨和不耐。或許之前是我過于自作多情、過于自負、過于傷春悲秋了。
望著眼前的殘荷,它們倔強地挺立著,挑著枯枝和敗荷,訴說著生命的堅強和不屈。它們坦然地迎接晨曦,悠然地沐浴朝露,沒有了浮華的俗氣,卻沉淀了悠長的歲月。殘荷低首于池塘中,端然莊重,淡定從容,凄美婉約,我忽然覺得這池殘荷的生命重新鮮活起來:當太陽出現在天空,陰霾的霧氣散盡,那枯黃倏然亮了,在一頃綠水霞光里,殘荷如披著一身青紗的女子,不媚不妖,竟讓人看得癡了。殘荷,雖然身形枯萎,但并不意味著死亡,在逝去艷麗的地方滋生出一股獨特的魅力。
我從殘荷的殘枝敗葉中,仍能辨識荷花曾經紅潤嬌艷的容顏、亭亭玉立的身姿、翠綠的裙衫,嗅得到荷花的暗香悠遠……那一抹執(zhí)著的靜默里,那鋼絲般的直立或橫斜中,那堅韌的淡定從容中,那蒼涼的樸素無華里,不也是一種真實生命的回歸嗎?歸于樸素,歸于本真,歸于自然。歷經風雨、飽經風霜的殘荷,它將昔日的千嬌百媚化為了一幅厚重莊嚴的畫卷,那往日的亭亭玉立化作了孤燈下打坐的禪。
我贊美殘荷,因為人生正是如此。
我想起了斷臂的維納斯。雖然失去了雙臂,但她的端莊是遮蓋不住的,她的高雅是沖淡不了的。眾多藝術家試圖給她添上雙臂,可是無論怎樣嘗試,都覺得那是多余的,如同畫蛇添足。
我又想起了一生坎坷潦倒的阿炳,還有他的不朽名曲《二泉映月》,若不是嘗盡世間冷暖,又怎會弦敘人生百味?人生旅途中,有坎坷有平坦,有痛苦有歡樂,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此事古難全。人人都是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蘋果,都有殘缺和遺憾,擁有一個好的心態(tài)才是成功的關鍵。站在明媚的陽光下,我們應知道人生還有凄風冷雨時;行走在寒風冰雪中,我們應看到生活還有溫暖的一隅。人生苦短,宛如荷花的一季,有過一次美麗的盛開便已足矣,不論早晚,不論長短,何必傷懷,何必留戀。奮斗過,拼搏過,綻放過,此生便無悔無憾!
當人生步入老年,仿佛是一株殘荷。艷麗的色彩沒了,豐腴的肌體沒了,取而代之的是枯槁、丑陋和舉步維艱。衰敗是一種自然規(guī)律,誰也無法阻擋。然而,越是接近生命的尾聲,越是生命成熟之際。恰似一池殘荷,歷經了凄風冷雨的打擊和傷害,它們看似衰敗凋零了,其實卻逐漸裸露出了錚錚的風骨。有骨骼,有精神,有氣象,這遠比一池艷麗的荷花更有味道。
我問殘荷,殘荷無語;我問秋風,秋風無言。久久凝望著微風中搖曳的殘荷,我悟出了敗落與再生之間,其實隔著一段生命的玄機——衰敗是新生的開始。突然之間,有一種莫名的感動在我心中彌漫開來,我不知道我行將老去的生命,是否會如殘荷般昂揚與從容?我不知道我生命中最后的守望,是否也會有一種別樣的壯美?我并不糾結那個最終的答案,因為殘荷不屈的身姿,早已暗示了一種希望和可能。
在與殘荷對視的剎那,我看見了枯枝敗葉之中蘊藏的孤傲,這是一個不輕言放棄的偉大靈魂。我不再感時傷懷,亦不在寂寞中黯然神傷,我知道,那一池殘荷已經駐扎進了我的生命。只要生命還在行進的途中,便會不斷地沉淀養(yǎng)分,積蓄力量,強壯精神。
人生如荷,即使我們沒法改變命運的開始和過程,也至少要擁有一份智慧的平靜。在生命暗淡之際,始終安之若素,默默生長。生命的硬度和質感,莫過于寂寥時的淡定、失意時的坦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