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敏
摘要:目的:探究肺不張病因診斷及治療電子支氣管鏡檢查價值。方法:選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60例肺不張病因診斷及治療患者,比較電子支氣管鏡檢查結果和病理結果。結果:60例疑似肺不張病因診斷及治療患者經(jīng)病理學診斷,惡性病灶者42例,良性病灶者16例,確診率96.67%;經(jīng)電子支氣管鏡檢查,惡性病灶者37例,良性病灶者15例,確診率86.67%,這兩種診斷方案比較,統(tǒng)計學無意義(P>0.05)。結論:通過運用電子支氣管鏡檢查肺,彌漫性病變合并肺癌的準確率非常高,具有臨床統(tǒng)計學意義,可以為臨床診斷提供準確參考。
關鍵詞:電子支氣管鏡;肺不張病因診斷;治療;價值
【中圖分類號】R3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6-152-02
引言
肺不張是由于腫瘤、異物或外壓導致氣道狹窄或者肺被壓縮,從而引起遠端的肺萎陷,含氣量減少,這種狀況就稱為肺不張。肺不張病因診斷及治療在早期沒有明顯的困難,而在中晚期會出現(xiàn)吞咽困難、聲音沙啞、耳尖部位明顯疼痛,如果能夠及早進行治療,預后效果顯著。因為與其他肺不張,相比較而言沒有顯著差異,所以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漏、診誤診等問題,延誤治療。我院于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探究電子支氣管鏡檢查技術對肺不張病因診斷及治療的臨床應用價值,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60例肺不張病因診斷及治療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33例。年齡區(qū)間為45-79歲,平均年齡(61.84±1.32)歲。經(jīng)手術病理檢查,所有患者病灶共計69處,其中良性病灶24例,慢性炎癥11例,腺瘤8例,結節(jié)狀腺炎5例。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2)患者病情穩(wěn)定
排除標準:(1)圖像質量不佳;(2)排除合并患有惡性腫瘤患者;(3)哺乳期患者。
1.3方法
電子支氣管鏡采用日本Pextax1830T3型、OlympusCV-260型,應用按照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給予的指南操作,患者采取仰臥位,給予局部麻醉,支氣管鏡經(jīng)患者鼻、口插入氣管后依據(jù)順序觀察各肺葉段支氣管,重點觀察由影像學診斷的肺不張部位,直視下進行活檢、刷檢與支氣管肺泡灌洗,活檢標本給予病理學檢查,刷檢涂片及灌洗液給予細胞學的檢查查找抗酸桿菌與細菌學檢查。在支氣管鏡檢查過程中給予鼻導管的吸氧且流量控制在(3~5 L/min),同時檢查血氧飽和度及給予心電監(jiān)護。
1.4觀察指標
判斷超聲檢查中,肺不張病因診斷及治療的準確率。
1.5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行x2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表示,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60例疑似肺不張病因診斷及治療患者病理學診斷和電子支氣管鏡檢查情況
60例疑似肺不張病因診斷及治療患者經(jīng)病理學診斷,惡性病灶者42例,良性病灶者16例,確診率96.67%;經(jīng)電子支氣管鏡檢查,惡性病灶者37例,良性病灶者15例,確診率86.67%,這兩種診斷方案比較,統(tǒng)計學無意義(P>0.05);如表1所示:
3討論
肺不張是呼吸道的常見病,通常指肺的一側,葉或部分空氣含量減少或體積減少,按病因可分為壓縮性肺不張,阻塞性肺疾病。腸及纖維性肺不張在臨床阻塞性肺不張最常見。X線胸片放射照相和CT檢查只能進行位置,形狀和范圍的診斷,但不是診斷的原因。 支氣管內窺鏡檢查可能對診斷肺不張的原因起決定性作用; 活檢,牙刷和支氣管肺泡沖洗等檢查可使患者在細胞學,細菌學和組織學水平上診斷原因。 張對原因的診斷起著重要的作用 有多種類型的肺不張,統(tǒng)計顯示腫瘤,炎癥和結核最為常見。 近年來,隨著
環(huán)境的變化和醫(yī)療標準的發(fā)展,肺不張病因發(fā)生了改變,病因學中肺癌的比例逐年增加,結核的比例減少。 這可能與肺癌發(fā)病率的增加有關。
電子支氣管鏡檢查作為高精準新型診斷方式,在肺診斷中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而且利用高頻掃描能夠對相關信息進行快速顯示。超聲多普勒具有無創(chuàng)、準確性高、操作方便的特點,被廣泛應用,針對肺不張病因診斷及治療的診斷,超聲多普勒技術能準確的診斷出肺結節(jié)大小、位置、血流情況,為主治醫(yī)生提供準確的病情數(shù)據(jù),診斷準確率越高,對癥治療效果越好。肺癌導致的肺不張表現(xiàn)為膽堿能,多發(fā)性或新的機體向內腔生長,這常常導致支氣管,易碎的組織以及容易與出血接觸的完全或部分阻塞,壞死組織覆蓋表面。 炎癥所致的肺不張常表現(xiàn)為支氣管管壁粘膜水腫,混雜和增厚,并伴有大量的流明粘附分泌物填充,導致流明狹窄,部分或完全閉塞。 支氣管結核常被癥狀或局部化的粘膜下充血,出血,浸潤,侵蝕,常被壞死性壞死組織覆蓋,并可見部分細化的突出部。 共同的干擾有時很難與腫瘤區(qū)別開來。 支氣管內窺鏡檢查對肺不張的診斷不僅有助于原因的診斷,而且對治療意義重大,如吸引,膿液填塞,抗生素局部注射以及異物的克萊姆平。本研究發(fā)現(xiàn)痰栓塞引起的7種肺不張; 手術引起的5例,外傷患者發(fā)生2例,創(chuàng)傷疼痛限制了咳嗽,祛痰或全身麻醉插管,術后繼續(xù)臥床休息。臨床癥狀可在支氣管內窺鏡檢查,吸痰及沖洗治療后明顯改善。在本次研究的過程中,60例疑似肺不張病因診斷及治療患者經(jīng)病理學診斷,惡性病灶者42例,良性病灶者16例,確診率96.67%;經(jīng)電子支氣管鏡檢查,惡性病灶者37例,良性病灶者15例,確診率86.67%,這兩種診斷方案比較,統(tǒng)計學無意義(P>0.05)。與傳統(tǒng)診斷方式相比較而言,電子支氣管鏡檢查操作非常簡便、無創(chuàng)傷、準確率更高,能重復檢驗,可以及時確診疾病,為患者提供可靠的治療方案。在本次研究中,電子支氣管鏡檢查陽性率準確率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給予肺不張患者支氣管鏡檢查,不但可在直視下觀察肺內情況,還可獲得細菌學與組織學、細胞學水平的檢查以較準確的明確病因,以協(xié)助臨床醫(yī)師給予病情的準確評價與制定合理高效的治療方案,對肺不張患者的診斷與治療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 陳樹華,張云輝,高楠竣.電子支氣管鏡技術在診治難治性肺炎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研究[J].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2017(17)
[2] 薛肖雷,李蔚,楊蓉,王小梅.電子支氣管鏡治療手術后急性肺不張的臨床效果[J]. ?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 2019(22)
[3] 徐立新.電子支氣管鏡在肺不張診斷及治療中的臨床價值[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