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格嶺
摘 要:首先提出《蒙娜麗莎》享譽世界的原因之一是《蒙娜麗莎》透視出來的“中和”之美,其次,從“中和”之美的形成與儒、道兩家從不同角度對“中和”之美的理解闡述“中和”之美,然后分 析中和之美在《蒙娜麗莎》中的體現(xiàn)及其具有中和之美的原因和影響。
關鍵詞:《蒙娜麗莎》;中和之美;體現(xiàn);原因和影響
達·芬奇的千古杰作《蒙娜麗莎》享譽世界,久盛不衰,令世人為之向往,為之傾倒。究其原因,眾人多將其歸功于因達· 芬奇主張的“明暗法”和空氣透視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神秘的味道,卻忽視了從《蒙娜麗莎》中透視出來的中和之美。因此,本文僅就個人對蒙娜麗莎的欣賞體會,淺析《蒙娜麗莎》的“中和”之美。
一、中和之美
“中和之美”是中國古代藝術在“和為貴”、“思無邪” 的思想影響下,形成的審美追求?!爸小?,中庸;“和”,調(diào)和?!爸泻汀?,即把各種性質(zhì)不同的矛盾因素辯證地調(diào)和統(tǒng)一于一體。儒、道兩家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論“中和”。儒家以社會教化的角化論“中和”。指出藝術的形式和內(nèi)容與人的外在和品質(zhì)一樣,都要講究“美”與“善的”統(tǒng)一,并進而提出自己的審美標準:“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意譯:快樂而不放蕩,憂愁但不悲傷),要求在藝術表現(xiàn)中應中和含蓄,情感抒發(fā)要節(jié)制,不走極端。道家以“道”之角度論“中和”,認為“道”是“有”和“無”的統(tǒng)一,天地萬物也是“陰”和“陽”、“虛”和“實”的統(tǒng)一。
二、蒙娜麗莎具有中和之美的體現(xiàn)
1.動態(tài)稍有扭曲
與印度雕塑藥叉女夸張扭曲的造型不同,《蒙娜麗莎》以人物的四分之三角度構(gòu)圖,頭、頸、胸、手形成一條微妙的曲線,動態(tài)稍有扭曲,顯示出中和之美。
2.動、靜結(jié)合
達·芬奇采用古典的金字塔構(gòu)圖,使整個畫幅給人莊重、穩(wěn)定的感覺,而背景中流動的河水、蒙娜麗莎本人微笑的嘴唇和幾乎完全臨空的中指又使畫面充滿靈動。而這樣“動”與“靜”的結(jié)合使人物形象更加完美與真實。
3.虛、實統(tǒng)一
整個畫面給人感覺分成了人物形象的“實”和背景的“虛” 兩個部分,它們相輔相成,互相依托,真正做到了統(tǒng)一。
4.微笑和憂傷并存
達·芬奇塑造的蒙娜麗莎的形象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那神秘的微笑和悵惘、憂傷的眼神,最令我崇拜的是達·芬奇憑他高超的藝術技巧和對蒙娜麗莎本人的理解使二者和諧地并存,可以說是這一杰作最具有藝術魅力的所在。
5.適度的情感宣泄
蒙娜麗莎的失子之痛,雖說刻骨銘心,卻面無悲容,僅流露出憂傷的眼神;全神投入音樂欣賞,被美妙的音樂打動,不是手舞足蹈,卻代之以短暫而神秘的微笑。真可謂“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體現(xiàn)出中和之美的特點。
三、蒙娜麗莎具有中和之美的原因
文藝復興的先進思想——人文主義、達·芬奇的藝術主張和藝術技巧是蒙娜麗莎具有中和之美的主要原因。具體地說,有以下幾點:
1、人文主義的影響
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人文主義。人文主義主張以人為中心,人是世界的主宰,人是現(xiàn)實生活的創(chuàng)造者和主人。達·芬奇高舉文藝復興的大旗,反對中世后以來的肖像畫的呆板、僵硬,面部毫無表情,因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為了不呆板、僵硬而使之動態(tài)稍有扭曲,面帶微笑,食指臨空;為了表現(xiàn)對蒙娜麗莎的尊重,采取了金字塔構(gòu)圖,使對象顯得莊重而穩(wěn)定等等。
2.藝術主張和藝術技巧的影響
達·芬奇主張凸顯人物,為此,他研究了光影變化,達到了表現(xiàn)明暗要像霧那樣的不露痕跡的要求,使蒙娜麗莎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顯得很“實”;同時,由于背景色彩的明度、純度以及冷暖的對比恰到好處,而使背景顯得很“虛”。值得稱贊的是這里的“虛”與“實”達到了辯證地統(tǒng)一,和道家主張的中和之美吻合。
3.客觀事實的影響
達·芬奇為蒙娜麗莎作肖像畫時,恰逢她剛剛喪子,內(nèi)心的痛苦不言而喻。然而,這種痛苦和樂師的美妙的音樂所產(chǎn)生的歡樂相遇后,二者互為作用,悲、喜得到節(jié)制:痛苦而產(chǎn)生的愁容被憂傷的眼神取代,而歡樂通過神密而短暫的微笑來傳達,體現(xiàn)了“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審美要求。如前所言,達·芬奇憑他的藝術技巧和對蒙娜麗莎的理解,而使二者得以并存,成就了這一千古杰作。
四、《蒙娜麗莎》具有中和之美的影響
1.《蒙娜麗莎》具有的中和之美,使她為世界人民所接受,得以久盛不衰?!百F和尚中思想,作為東方文明的精髓”(《中國文化概論》,第394頁),在東西文化交流中,逐漸被世界人民了解、接受。而“貴和尚中”思想和中和之美在本質(zhì)上是相同的(注:此觀點見《中國文化概論》,第392頁,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所以《蒙娜麗莎》具有的中和之美,使她得以享譽世界、久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2.以中國文化的中和之美視角透視《蒙娜麗莎》,不僅中國人更容易理解世界文化,而且,世界文化也帶入了中國文化元素。這樣,世界進一步了解和接受了中國傳統(tǒng)的審美追求,同時使得中國文化更加廣泛地傳播。
參考文獻
[1] 張岱年.方克立主編的《中國文化概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學》.曹德本著,遼寧大學出版社.
[3] 《外國美術史》.宋玉成著.遼寧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