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飛 趙超剛 李俊清
摘 要:公眾溝通作為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大體分為溝通主體、溝通對象、溝通方法三方面要素。本文重點探討分析我國核電行業(yè)公眾溝通的對象,即受眾,對核科學、核技術的認知度和接受性狀況,從而提出核能行業(yè)主體在公眾溝通中乃至核能開發(fā)利用中自身需要強化的、需要注意的地方,同時也提出如何使公眾溝通更有效的一些見解。
關鍵詞:受眾;核能;認知度和接受性;公眾溝通;見解
我黨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秾O子兵法》的精髓之“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畫龍點睛,我們需要爭取主動的地位,謀而后動。公眾溝通的最終目標是讓受眾支持、理解我們想做的事情,最后是要融為一體。
1 何為公眾
關于公眾的含義。首先,公眾是社會群體,這種社會群體具有明顯的類別性,既包含個人、群體,也指其他社會組織。個體是公眾構成最基本的細胞,最常見的存在形式。在某一特定時期的特定條件下,溝通對象往往表現為某一個具體的人,溝通活動因此常常以交際活動的形式出現,帶有強烈的人際交往色彩。個體公眾往往是不穩(wěn)定的。群體是公眾構成的中間層次,也是相對重要的存在形式。它包括初級社會群體(指成員之間有親密的關系,如家庭、鄰里、老鄉(xiāng)、朋友等)和人群集合體(指因臨時性、偶然性的因素而聚集在一起的人們)。初級社會群體相對穩(wěn)定和持久,而人群集合體則變幻莫測。兩個組織之間可以互為公眾。比如,兩個同等企業(yè)之間、兩個政府機構之間、兩所同類大學之間都可以互為公眾溝通對象。組織公眾比較固定。
2 我國核電分布及周邊公眾的總體特點
我國核能的利用和發(fā)展已具有一定規(guī)模,目前是世界核電在建規(guī)模最大的國家,安全高效發(fā)展核電是我國一張響亮的名片。從地理區(qū)劃來看,由北到南,從遼寧的紅沿河、山東海陽石島灣、江蘇田灣、浙江秦山三門蒼南、福建寧德霞浦福清漳州、廣東大亞灣嶺澳陽江臺山惠州、廣西防城港、海南昌江、臺一至臺四,都是分布在我國比較發(fā)達的沿海地區(qū)。筆者認為,如此布局,不單單是考慮到大件運輸、余熱導出、經濟增長快電力需求旺盛等因素,也考慮到這些區(qū)域周邊公眾從理論、實踐,文化氛圍等方面相對來講更容易接受。在這里拿福建省為例,作為核電第二大省的福建,有比較良好的核能利用公眾基礎,區(qū)域面積12.4萬平方千米,在運核電機組裝機8720MW,在建裝機4600MW,不久擬核準裝機預計4600MW,分布在福鼎、霞浦、福清、漳州等地,從政府到地方百姓,公眾的認知度和接受度較高,整個福建省核能利用的群眾基礎,生態(tài)環(huán)境十分良好。
3 公眾溝通的前提是核安全
打鐵還需自身硬。宣傳核安全一萬次也受不住一次核事故給公眾留下的陰影。所以核電廠一定要切實守護住核安全,用質疑的態(tài)度,絕對的杜絕人因失誤,技術上堅持保守理性的創(chuàng)新,非能動,固有安全性將慢慢走到舞臺中央,同時也一定要考慮自然災害的影響因素,從而保護工作人員、公眾和環(huán)境免受不當輻射危害。我們要堅持理性、協調、并進的核安全觀,把核安全進程納入健康持續(xù)發(fā)展軌道。堅持發(fā)展和安全并重,權利和義務并重,自主和協作并重,治標和治本并重。樹立天下核電是一家的意識。核事故影響的絕對是一個行業(yè),而不僅僅是某個事故企業(yè)。核行業(yè)必須聯手,形成共識,達成默契,同頻共振。
4 公眾溝通的基礎是有效的科普與宣傳
漢·牟融《理惑論》:“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筆者認為,廣義的公眾溝通包含科普宣傳,狹義的公眾溝通如果有效,必須先有有效的科普宣傳。受眾有了一定的基礎和認知度,才會有一定的接受性,溝通起來才更有效。目前普遍來看,核安全公共宣傳大眾化程度還不高,公眾的核安全知識匱乏,在以往的宣傳中,由于種種原因,存在核安全往往被過多神秘化,沒有把核能知識變?yōu)榇蟊娀Z言來宣傳推廣,公眾不易理解和接受等問題??破盏哪康氖且罁陀^規(guī)律,揭開核能神秘的面紗,是純粹的自然科學知識的普及,不宜增添感情色彩。要堅持“糾正認知誤區(qū),凝聚社會共識,整合內部力量,完善公關體系”的思路開展工作。在科普的過程中,建議視情況增加核電大規(guī)模發(fā)展的必要性分析,提升戰(zhàn)略高度,堅定安全發(fā)展核能的信心,建立公眾的自信心。
5 公眾參與信息公開輿情管控很有必要
公眾參與是一種有計劃的行動,在涉核項目建設過程中的關鍵時期,積極做好公眾參與,通過與公眾的雙向交流與互動,及時消除公眾的顧慮,及時化解潛在的沖突?,F代社會,企業(yè)的公信力已經成為一項寶貴的社會資源。溝通主體與公眾彼此信任是非常關鍵的。做好輿情的監(jiān)控與應對。這里講的輿情,不僅僅是公眾對涉核項目的看法,觀點,言論,還應加強關注核能行業(yè)最新的動向,比如說,如果能及時發(fā)現某某涉核企業(yè)出現了哪些不安全事件,本企業(yè)就需要第一時間做好本企業(yè)相關領域的應對,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輿情應對機制,舉一反三,需要經得住公眾的質疑和檢驗,把準備工作做充分,有效化解風險。對于核能這種特殊行業(yè),筆者的觀點,一定是“一人感冒,全家吃藥”,要提高警惕性和敏銳度。
6 公眾溝通需要換位思考
社會活動的基本方法是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主要是情感的交流,離不開換位思考??梢韵蚬娏信e這樣一個例子。海鹽縣秦山原是個小山崗,多年來植被簡單,只有雜樹茅草,當地百姓沒有其他經濟收入。1982年4月,秦山核電站“從天而降”,喚醒了這個沉睡千年的小山崗。據不完全統(tǒng)計,秦山核電已經累計依法納稅接近400億元,形成地方財稅收入約60億元。繳納教育費附加10多億元,城建稅10多億元,支持地方經濟建設超過1.2億元,支持社會事業(yè)超過4000萬元。這些數字聚焦到一小塊區(qū)域,可想而知能給當地帶來怎樣的變化。首先就是就業(yè)及經濟發(fā)展。一座核電廠建設周期一般是5-10年,投資接近1000億元,需要完成這樣一項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業(yè)內分析,一般來講可為當地創(chuàng)造就業(yè)崗位1萬個以上。這里是一個廣義的分析,也包括個體經營在內的第二、三產業(yè)的發(fā)展,比如,餐館、招待所、診所、幼兒園、五金商店、機械維修、超市、KTV等等,極大的刺激消費的增長,有人估算,按6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的投資建設,對地方經濟產生巨大的投資拉動效應,預計可拉動地方GDP增長近4000億元。經濟的發(fā)展帶來老百姓的富裕生活,一片欣欣向榮。第二,核電廠周邊的面貌將煥然一新。主體項目建設前將大量增加投入,完善周邊基礎性設施建設。比如,道路升級建設、通水、通電、強化移動通訊網絡建設等等,這些無疑為周邊百姓生活帶來極大的改善,使得他們的家鄉(xiāng)面貌極大改觀。第三,對于占用了老百姓的土地、林地、海域等情況,企業(yè)應與地方政府一道強化對老百姓的保障機制,除了依法給予的補償,可以考慮遠期就業(yè),個體經營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優(yōu)惠政策??傊?,我們要站在公眾的立場和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通過情感上的交流與互動,可極大的贏得公眾對我們的支持。
(作者單位:華能霞浦核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