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瓊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
馮勝,定遠(yuǎn)人。初名國勝,又名宗異,最后名勝。雄勇多智略,與兄國用俱喜讀書,通兵法,元末結(jié)寨自保。太祖略地至妙山,國用偕勝來歸,甚見親信。命國用典親兵,委以心腹。卒于軍,年三十六。太祖哭之慟。國用之卒,子誠幼,勝先已積功為元帥,遂命襲兄職,典親軍。
洪武元年兼太子右詹事。坐小法貶一官,為都督同知。引兵溯河,取汴、洛,下陜州,趨潼關(guān)。守將宵遁,遂奪關(guān),取華州。還汴,謁帝行在。授征虜右副將軍,留守汴梁。尋從大將軍[注],征山西。
久之,元太尉納哈出擁眾數(shù)十萬屯金山,數(shù)為遼東邊害。二十年命勝為征虜大將軍,潁國公傅友德、永昌侯藍(lán)玉為左右副將軍,以步騎二十萬征之。帝復(fù)遣故所獲納哈出部將乃剌吾者奉璽書往諭降。勝出松亭關(guān),分筑大寧、寬河、會州、富峪四城。駐大寧逾兩月,留兵五萬守之,而以全師壓金山。納哈出見乃剌吾驚曰:“爾尚存乎!”乃剌吾述帝恩德。納哈出喜,遣其左丞、探馬赤等獻(xiàn)馬,且覘勝軍。勝已深入,逾金山,至女直苦屯,降納哈出之將全國公觀童。大軍奄至,納哈出度不敵,因乃剌吾請降。勝使藍(lán)玉輕騎受之。玉飲納哈出酒,歡甚,解衣衣之。納哈出不肯服,顧左右咄咄語,謀遁去。勝之婿常茂在坐,遽起砍其臂。都督擁以見勝。納哈出將士妻子十余萬屯松花河,聞納哈出傷,驚潰。勝遣觀童諭之乃降,得所部二十余萬人,牛羊馬駝輜重亙百余里。還,復(fù)收其殘卒二萬余、車馬五萬。而都督濮英殿后,為敵所殺。師還以捷聞并奏常茂激變狀盡將降眾二十萬人人關(guān)帝大悅使使者迎勞勝等械系茂。會有言勝多匿良馬,使閽者行酒于納哈出之妻求大珠異寶,失降附心,又失濮英三干騎,而茂亦訐勝過。帝怒,收勝大將軍印,命就第鳳陽,奉朝請,諸將士亦無賞。勝自是不復(fù)將大兵矣?;侍珜O立,加太子太師,偕潁國公友德練軍山西、河南,諸公、侯皆聽節(jié)制。
時詔列勛臣望重者八人,勝居第三。太祖春秋高,多猜忌。勝功最多,數(shù)以細(xì)故失帝意。藍(lán)玉誅之月,召還京。逾二年,賜死,諸子皆不得嗣。
(節(jié)選自《明史·列傳第十七》)
[注】大將軍:此處指徐達(dá)。
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命國用典親兵
典:掌管
B.坐小法貶一官
坐:犯……罪
C.引兵溯河
引:率領(lǐng)
D.勝遣觀童諭之乃降諭:明白
2.下列各句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而以全師壓金山
而茂亦訐勝過
B.遣其左丞、探馬赤等獻(xiàn)馬
遽起砍其臂
C.得所部二十余萬人
為敵所殺
D.使閽者行酒于納哈出之妻求大珠異寶
時詔列勛臣望重者八人
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師還以捷聞/并奏常茂激變狀盡/將降眾二十萬人人關(guān)/帝大悅使/使者迎勞勝等/械系茂
B.師還/以捷聞/并奏常茂激變狀/盡將降眾二十萬人人關(guān)/帝大悅/使使者迎勞勝等/械系茂
C.師還/以捷聞/并奏常茂激變狀盡/將降眾二十萬人人關(guān)/帝大悅/使使者迎勞勝等/械系茂
D.師還以捷聞/并奏常茂激變狀/盡將降眾二十萬人人關(guān)/帝大悅使/使者迎勞勝等/械系茂
4.下列對文中加點(diǎn)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卒,意思是死。古代不同地位的人的死,稱謂不同,一般為:天子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不祿,士曰卒,庶人曰死。
B.洪武元年,屬皇帝年號紀(jì)年法,“洪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號。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變紀(jì)年的年號,每個年號開始的第一年稱元年。
C.行在,也稱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專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D.奉朝請,給予閑散大官的優(yōu)惠待遇。古稱春季的朝見為“朝”,秋季的朝見為“請”。文中寫馮勝征伐納哈出,雖然取勝,但被告發(fā)多有過失,皇帝發(fā)怒,收去了他的大將軍印,但他還可以參加朝會。
5.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馮勝智勇雙全,歸順太祖,多有戰(zhàn)功。在哥哥英年早逝后承襲了他的職務(wù),管理親軍。
B.馮勝征討遼東,指揮有方。元太尉本欲以獻(xiàn)馬為名刺探軍情,見情勢不利,只好請求投降。
C.馮勝遇事冷靜,很有主見。在常茂激變后能及時處理,收降納哈出部眾,獲勝歸來如實(shí)上報(bào)軍情。
D.馮勝仕途坎坷,幾經(jīng)浮沉。最終因藏匿良馬索求珍寶而被免去大將軍之職,不再統(tǒng)兵。
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大軍奄至,納哈出度不敵,因乃刺吾請降。勝使藍(lán)玉輕騎受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玉飲納哈出酒,歡甚,解衣衣之。納哈出不肯服,顧左右咄咄語,謀遁去。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祖春秋高,多猜忌。勝功最多,數(shù)以細(xì)故失帝意。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