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莉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閱讀指導是語文教師學科教學的關(guān)鍵。新小語教學大綱在閱讀教學應注意的問題中明確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這體現(xiàn)了對我國傳統(tǒng)語文教學經(jīng)驗的繼承和發(fā)展,既強調(diào)了“讀”在閱讀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又揭示了閱讀教學的基本含義——讓學生自己去充分感知、領(lǐng)悟。本文就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凸現(xiàn)“讀”進行了探索與嘗試,在此與同仁們分享、商榷。
一、初讀全文,整體感悟
葉圣陶先生說,閱讀一篇課文的第一步,應當是“讀通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在這一階段,要強化閱讀的整體性,教師不要急著讓學生去分段分層,或?qū)⒆⒁饬Α熬劢埂痹谀硞€局部上,而是要將全篇課文作為一個知覺整體去感知,從而獲得一個充分的時間去讀書,要求讀得正確、流利、瑯瑯上口。在初讀課文階段,要讓每個學生做到“正確、流利”真不容易。當前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讀得不正確、不流利主要表現(xiàn)在:1、遇到剛學的或不認識的生字新詞就打愣;2、習慣性的添字或漏字;3、讀破句子。這些問題普遍存在,并沒有引起我們語文老師足夠重視,總認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理解課文,而在讀通課文上蜻蜓點水、草草收兵,怕耽誤教學進程。檢查朗讀時,面向的是中等生和優(yōu)等生,忽視后進生,學生遇到問題,教師指出后就匆匆而過。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能力怎會提高?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初讀時,用十五分鐘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再用五分鐘師生共同討論,教學效果遠遠好于五分鐘讀書,十五分鐘討論。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在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朗讀課文上更是舍得花時間,于老師在丹師附小上《新型玻璃》時,曾鼓勵一名女生自讀八遍,才讀通句子。
二、精讀理解,讀中領(lǐng)悟
進入閱讀的第二個階段就是對課文的精讀理解,這是閱讀過程中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必經(jīng)階段,理解是閱讀實踐的核心內(nèi)容,沒有理解的閱讀是無效的閱讀。怎樣才能讓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呢?長期以來似乎形成了這么一種偏見,必須依靠教師的講,即逐段地作煩瑣的內(nèi)容分析,事實上,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主要途徑乃是閱讀主體——學生去原原本本地、老老實實地讀書、思考,所謂“披文以入情”,舍此別無它途,那么怎樣做到在讀中領(lǐng)悟呢?
第一悟其意。課文中“有一定內(nèi)涵的詞句”,側(cè)重于悟其意。悟其意的方法是: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chǔ)上,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交流,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立見解。如《少年閏土》中,學生難以理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四角的天空”。在教學中我首先要求學生從整體上去感知:閏土心里有哪些無窮無盡的稀奇事?海邊有如許五彩的貝殼,西瓜田里有這樣危險的經(jīng)歷……再從這些記敘性的文字中可以領(lǐng)悟到農(nóng)村生活多么豐富多彩,閏土的眼界多么開闊。最后,讓學生體會“我和往常的朋友”卻生活在一個小圈子里,眼界狹窄,知識貧乏。
2第二悟其情。即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話:“我呆呆地望著來來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遠見不到伯父的面了,聽不見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水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比绻處熤皇侵笇W生用悲傷的語氣讀,讀得慢些,學生也能體會作者的感情,但不深刻。教學時,我運用多次加溫,不斷領(lǐng)悟的方法,讓學生自己讀中體會,其效果大不一樣。在每學完一個故事,當學生激動不已時,老師不失時機出示這段話,說:“伯父不幸逝世了,從此,周曄再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我們回頭再讀讀這段話,我想現(xiàn)在理解比剛才更深刻?!睂W了三個故事,學生連續(xù)讀三次,結(jié)果一次比一次體會得深,一次比一次讀得有感情。
第三悟其法。這里的“法”指字詞句篇基本的表達方法。有用詞的準確性、遣詞造句的靈活性、連句成段的多樣性……如《火燒云》一課寫火燒云形態(tài)變化的三段課文段式相同,通過引讀,讓學生領(lǐng)悟其中的規(guī)律:先寫“天空中出現(xiàn)了什么”(馬、狗、獅子),再寫“它們的形態(tài)”,最后寫“后來的變化”。然后讓學生舉一反三,自由想象,模仿課文寫一段話。
三、熟讀成誦,積累運用
首先教師要認識到小學語文課文都是經(jīng)過眾多專家選編的文質(zhì)兼美的范文,值得學生深入地長久地品味。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不能滿足于學生讀懂了課文,在此基礎(chǔ)上還要注重語言的積累與運用。如通過熟讀、背誦課文儲備語言材料、培養(yǎng)語感。兒童時期是記憶力最佳時期,兒童思維又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我們切不可錯過這個積累語言的良機。因此每節(jié)語文課上都應進行熟讀成誦的訓練,在背誦指導上作精巧的安排,以感情朗讀為基礎(chǔ),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樂此不疲,熟讀成誦。如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碰壁”這一部分后,說:“請一位同學和老師一起分角色朗讀?!睂W生興致勃勃地練讀,而后老師又要求上來的同學不看書來表演,學生沒有把握,又興趣盎然地練讀起來,直至吟誦。在教師正確指導下,持之以恒長期堅持,讓學生在日積月累中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整體提升意義深遠且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