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自然是杜絕浪費的,這句話適用于語言現(xiàn)象中再合體不過,語言的經(jīng)濟性原則催生了泛義動詞的出現(xiàn),使泛義動詞具有了模糊性、代動性和寬泛性特征。泛義動詞是漢語中一種特殊的動詞形式,隨歷史演變出現(xiàn)虛化成介詞使用的語法現(xiàn)象。本文擬從青島方言中泛義動詞“打”具體使用情況進行討論,在前人研究泛義動詞“打”的基礎(chǔ)上從方言角度進行補充。
關(guān)鍵詞:泛義動詞;“打”;青島方言
作者簡介:田震(1997.1-),女,漢族,山東省青島市人,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
[中圖分類號]:H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29--02
“打”在普通話中衍生出超常數(shù)量的用法,若從普通話中“打”的語義數(shù)量分析,那將會是一項龐大的工程,且有可能在范圍上不是絕對閉合的,因為語義的擴展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因此從語義數(shù)量角度探討的意義不大。
本論文研究的語料主要是以口語方式進行表達的青島方言。考慮到以書面記錄青島方言多是方言詞而非句子,即便是句子,也多數(shù)是小句;且從方言區(qū)劃分來看,青島方言類屬于北方方言,有很多用法能夠在北方話中找到影子,因此本論文的語料主要選自青島本土人的日常對話及網(wǎng)絡(luò)、北京語言大學語料庫、報刊和小說。
青島方言屬于膠遼官話,屬于北方方言區(qū)。從七大方言區(qū)的劃分來說,和北京話同屬于北方方言區(qū),青島話和北京話在語音、詞匯上有不少相同之處。但語言是不同區(qū)域文化的載體,蘊含著使用群體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因此青島話也存在著獨有的語言風格,或者與北京話本意相同但又有所發(fā)展變化的語言現(xiàn)象。青島方言是一種特征比較明顯的詞語,作為青島本土人,經(jīng)常被人說一張口就是一股海鮮的味道。它的感染力也比較強,尤其是許多青島的本土明星在綜藝節(jié)目中有意或無意透漏出的方言調(diào),使越來越多年輕人競相模仿。在獨具海域特色的青島話中,當然不乏存在具有區(qū)域特色的動詞,其中也存在像“弄(neng四聲)”、“打”這種有比較高的使用率的動詞。在此,主要討論“打”這一泛義動詞。
蔡欣蘭在《北方方言中的‘打及其語法化機制》中提出,北方方言中的“打”有動詞用法和介詞用法兩種,且介詞用法是由動詞用法語法化演變而來的。在這個語法化的過程中,句法位置、語法功能影響了“打”的語義變化,與此同時語義的泛化、弱化又影響了“打”語法功能的改變;除此之外,語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打”的語法化進程。
依據(jù)這個思路,對青島方言中“打”的一些具體用法來進行討論。
一、青島方言中“打”與名次性 成分搭配時的動詞性用法
1.劉玉安再一次背先勇來到水池邊,幫他洗頭。沖水、打肥皂,熟悉的動作,卻不知還能重復幾次?(人民日報1995)
2.中午放學等等我,咱倆一塊去食堂打飯吃。
3.①打盹兒你就睡會兒吧,不用等我了。(表示困的狀態(tài))
②剛才打了個盹兒,現(xiàn)在已經(jīng)清醒了。(表示睡覺的行為)
4.今天晚上是在杭州最后一天,外面的世界依舊很美好,收拾好行囊,回去認真工作,努力賺錢,打饑荒。(新浪微博)
5.到打麥子的時候,許多農(nóng)民把麥子放到大道上曬,非常危險。
6.沒有面吃了,咱們今天去打磨吧。
7.一天到晚就知道玩,你要打譜干什么?
例句1“打”是指涂抹的意思。例句2同說“打飯”,但根據(jù)語境不同,分為兩種解釋:①是指盛菜、舀菜,“打”指的是“取”的動作;②是指買菜,尤指從食堂中購買菜,“打”指的是“獲得”的動作。例句3“打盹兒”意思又有兩種解釋,一是表狀態(tài);一是表動作。常在中間加動態(tài)助詞“了”,如“打了個盹”。例4“打饑荒”意思是還債,“饑荒”指債務(wù),“打”為還、消除之意。例5“打麥子”指收割小麥,是一種具體的動作行為,但在口語中還常說“打兩袋麥子吃”,這種用法指碾磨小麥的意思。這種用法就類似于例6的“打磨”,指碾磨小麥的意思。例6的“打磨”雖然也有普通話中“打磨”之意,即指加工的一種方法,但在青島方言中“打磨”的常表意是將小麥送到磨坊里碾磨成面的過程。例7“打譜”基本等同于普通話“打算、計劃”之意,但也常說“打打譜兒”“打個譜”。
二、青島方言中“打”與動詞搭配時的動詞性用法
青島方言中“打”主要與動詞搭配使用,分為兩種情況:一是“打+V”;一是“V+打”。前者稱為前附式,后者為后附式。劉瑞明認為,泛義動詞依附于前是對動詞作一引導,附墜于后是對動作再作重復,兩者是先明后暗的重合。
前附式例句:
1.師傅,向您打聽個地兒,你知不知道大澤山怎么走?
2.這兩天太忙了,都顧不上打扮了。
3.李大娘一手撫著頭發(fā),一手打撲著身上的土,慌忙走出來。(人民日報1949年01月01日)
4.①你閨女結(jié)婚,你不得打付點家電、家具什么的?
②就給他兩塊錢,像打付要飯的一樣。
例1“打聽”和普通話的意義基本一致,和“打算”中的“打”用法也基本相同,即只有構(gòu)詞法上的意義。例2“打扮”在青島方言系統(tǒng)中既可以表示動詞“裝扮、裝飾”之意,也可將其看成一個名詞使用,如“看他今天的打扮,像要去相親一樣?!崩?“打撲”又可以說“撲打”,指具體的動作行為,相當于“拍打”的意思。例4“打付”有等同于普通話中“打發(fā)”的意思,如②;但普通話的“打發(fā)”有表貶義的傾向,而青島方言中,在兒女結(jié)婚時父母給新婚夫妻的物品或金錢,也常用“打付”這個動詞,如①,此時為中性詞。
后綴式例句:
1.走的時候拿打點零食,省得到時候餓。
2.他看上去恰打著書像是在學習,其實早就跑神了。
3.你真能迭打,給孩子買點東西怎么又送回來了?
4.①走進六營藝博園里的一間泥塑工作室,只見一名青年手拿一大塊黃泥在地上不停地摔打、反復揉和 ,半天之后,才不慌不忙地開始捏制。
②現(xiàn)在在的年輕人拿孩子要緊,不像我們當時,經(jīng)常摔打孩子。
5.你進門時候把傘上的水淋打淋打再收起來。
6.不負責任家人會說,孩子不能慣,海打常了也一樣。
例1 “拿打”、例2“恰打”,語義的表達都傾向于前一個動詞,“打”在這里起輔助表達功能。“恰打”是在“拿打”意義上的延申 ,不僅指用手或胳膊,也可有“嘴里恰打著煙”這種用法。例3“迭打”在青島方言中有表示“得瑟、做不必要的事情”的意思,如“不要在我面前迭打,我看了你就煩?!崩?“摔打”有兩種表達義,①中表示具體動作,且以“摔”為主要語義;②表示的是一種夸張行為,不一定具體發(fā)生,多用在祈使句中表示禁止,如“不要摔打筷子”。例5“淋打”表示使物體發(fā)生位置轉(zhuǎn)移,有“甩”之意,如“把手上的水淋打淋打”意思是把手上的水甩甩,“太小的孩子不能淋打,容易嚇著?!边@發(fā)生的環(huán)境可能是抱著小孩子在轉(zhuǎn)圈。例6“海打”指表示粗魯?shù)膶Υ袝r候會省略“打”,也基本同義。
三、“打+X”結(jié)構(gòu)中,“打”表示介詞義
“打”在“打+X”結(jié)構(gòu)中表示介詞義時,董為光指出若把“打”作介詞使用的用法歸納分析,就構(gòu)成了這樣的彎曲運動路線:先是“打某處”出發(fā),而后“打某處”經(jīng)過,最后“打某處”而到來。在前人研究基礎(chǔ)上,再根據(jù)青島方言中“打”作介詞使用的實際語言現(xiàn)象,首先可以看出在青島方言中,“打”經(jīng)常作為介詞使用,其次“打”作介詞時,不僅后接地點表開始,而且可接時間也表開始。如:
1.打昨天開始,我就發(fā)誓要每天跑步。
2.他不一會打家里抱來了一捆紅蘿卜纓子往槽里放。
3.放學后要走大路,不要打后面小道走。
4.①打哪兒來的小伙子,這么精神。
②她離婚了嗎?打哪兒時候開始的?
5.你再不來,我們就先打上吃了。
6.他每天看上去都像打不起精神來。
7.一個人的性格到底怎么樣,打他對父母的態(tài)度上就看出來了。
例1 “打+時間”表示的是動作開始的時間起點,相當于普通話中“自打”之意。例2“打+處所”表示動作開始的處所起點,在青島方言口語中常使用。例3表示經(jīng)過的路線、場所。例4“打+疑問代詞‘哪兒”既可以表示詢問時間起點,如①;也可以表示空間起點的詢問,如②。例5“打+補語”組合成“打上”,這個詞語在青島方言中基本已經(jīng)固化成一個詞,表示開始的意思,可以加上語調(diào)單獨成句子。例6“打(不)起”后接補語時,具有了使動意。例7的“打”表示憑借、根據(jù)的意思,等同于介詞“從”。
四、語氣詞
“打”在青島方言的高頻使用,出現(xiàn)了一種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即可以虛化成為語氣詞來使用,如:“打你還沒吃飯吧?”、“打他還沒來的時候,你就已經(jīng)來了吧?”這種使用情況僅限在疑問句中,而且可以省略,省略后等同于原意。
五、結(jié)語
“打”是從上古漢語時期就產(chǎn)生的動詞,“打”憑借其廣泛適用性逐漸演變?yōu)榉毫x動詞,單從義項數(shù)量不計其數(shù),因此從抽象概括角度來把握更具有探討性。本文從“打”與名詞性成分、與動詞性成分搭配的前附和后綴式、在“打+X”中表介詞義和在青島方言中表語氣詞的幾大分類中進行分析,補充了“打”在方言中的特殊用法及在青島方言研究領(lǐng)域的內(nèi)容。但本論文只對部分泛義動詞“打”的使用現(xiàn)象進行討論,要充分地解決泛義動詞“打”在青島方言中的使用情況仍有很大研究空間。
參考文獻:
[1]齊麗娟.淺析泛義動詞的界定和性質(zhì)[J].文教資料,2007(34):208-210.
[2]蔡欣蘭.北方方言中的“打”及其語法化機制[J].大眾文藝,2016(06):214-215.
[3]劉堅, 江藍生, 白維國, 曹廣順. 近代漢語虛詞研究[M].北京:語文出版社, 1992.
[4]徐時儀.“打”字的語義分析再補[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04):61-67.
[5]劉瑞明.論“打、作、為”的泛義動詞性質(zhì)及使用特點.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1):6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