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摘 要】 目的:分析橈動脈穿刺冠脈介入術后發(fā)生上肢血腫的護理效果。方法:隨機選定經橈動脈穿刺冠脈介入術后發(fā)生上肢血腫患者100例(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間),隨機抽簽方式劃分為2個小組:對照組與研究組,其中,對照組實施的護理干預措施為: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實施的護理干預措施為:針對性護理。對組間的止血成功率、血腫未消散率、腫脹麻木率與上肢疼痛率進行指標對比。結果:研究組實施針對性護理之后的止血成功率比對照組更高,且其血腫未消散率、腫脹麻木率與上肢疼痛率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對應指標,P<0.05,差異性顯著。結論:經橈動脈穿刺冠脈介入術后發(fā)生上肢血腫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之后可以取得顯著應用效果,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相關臨床癥狀。
【關鍵詞】 橈動脈穿刺;冠脈介入;上肢血腫;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9-115-01
冠脈介入術大多經橈動脈穿刺,且該種術式可以獲得較優(yōu)的術后止血效果,且相關并發(fā)癥較少,能夠促進患者術后快速恢復,但是,該種術式術后極易發(fā)生上肢血腫的情況,若不對應處理則會導致發(fā)生上肢功能障礙,因此,術后對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十分有必要[1]。本文分析橈動脈穿刺冠脈介入術后發(fā)生上肢血腫的護理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隨機選定經橈動脈穿刺冠脈介入術后發(fā)生上肢血腫患者100例(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間),隨機抽簽方式劃分為2個小組:對照組與研究組。
對照組:在組內患者之中,存在32例男性與女性18例患者;發(fā)病年齡區(qū)域處于46~66歲之間,平均數值:56.22±5.12歲;上肢血腫出現時間為:術后10min~6h;研究組:在組內患者之中,存在34例男性與女性16例患者;發(fā)病年齡區(qū)域處于44~67歲之間,平均數值:56.31±5.09歲;上肢血腫出現時間為:術后12min~6h。
納入標準:(1)經橈動脈穿刺冠脈介入術適應證;(2)前臂或上臂出現進行性腫脹癥狀。排除標準:(1)精神疾病;(2)嚴重軀體性疾病。經系統(tǒng)相關統(tǒng)計學對比組間基礎資料,無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的護理干預措施為: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實施的護理干預措施為:針對性護理。
對照組:整個上肢前臂采用彈性繃帶進行環(huán)形包扎,之后將患肢抬高并制動處理。
研究組: (1)術前:①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對不良情緒進行合理疏導,介紹手術相關知識,告知患者術式治療重要性與優(yōu)勢性,給予患者必要的情感支持,必要的時候可以按照醫(yī)囑進行鎮(zhèn)靜劑使用;②準備好手術相關用品,在手術前2d口服氯吡格雷(75mg),并進行碘過敏試驗,常規(guī)備皮;叮囑患者手術前4h嚴禁飲食,并排空膀胱。(2)術中: 密切觀察患者手術中的各項生命體征,比如:心率、血壓等情況,注重患者主訴,若存在心前區(qū)不適、血壓下降等不良情況要及時告知醫(yī)生[2];(3)術后:①觀察患者心電指標,鼓勵患者術后多喝水但是要禁食,按照醫(yī)囑進行靜脈輸液,幫助排泄造影劑;術后3d進行常規(guī)抗生素治療;為患者創(chuàng)建舒適且安靜的休養(yǎng)環(huán)境;②觀察穿刺部位皮膚顏色與溫度變化,主動詢問患者是否有手指腫脹或麻木感,若由于包扎壓力所致要及時松懈繃帶并進行再次包扎;若患者術后出現出血情況要進行壓迫止血,預防感染[3];(4)出院指導:告知患者術后6個月之內不要負重,嚴格按照醫(yī)囑服用抗凝藥物,定期就醫(yī)復查,飲食注重少量多餐且以清淡、低鹽、低脂食物為主。
1.3 觀察指標
對組間的止血成功率、血腫未消散率、腫脹麻木率與上肢疼痛率進行指標對比。
1.4 數據處理
此次SPSS21.0系統(tǒng)處理研究所涉及數據資料(止血成功率、血腫未消散率、腫脹麻木率與上肢疼痛率指標),涉及類型資料采用專業(yè)性檢驗方式(T檢驗(計量)與卡方檢驗(計數))進行檢驗,P<0.05則有差異性。
2 結果
研究組實施針對性護理之后的止血成功率比對照組更高,且其血腫未消散率、腫脹麻木率與上肢疼痛率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對應指標,P<0.05,差異性顯著。見表1
3 討論
經橈動脈穿刺冠脈介入術屬于一種相對新型的血管途徑,具有眾多應用優(yōu)勢性,比如:穿刺部位易于壓迫止血處理、術后并發(fā)癥較少,術后可早期進行下床活動等,大大增加了患者的術式舒適感,而在治療期間加以針對性護理更易起到輔助性治療的目的[4];針對性護理針對患者術后上肢血腫情況進行康復指導與加強止血護理,可有效縮短患者的治療期間,促進其盡快恢復,應用價值顯著。
結合數據:研究組實施針對性護理之后的止血成功率比對照組更高,且其血腫未消散率、腫脹麻木率與上肢疼痛率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對應指標,P<0.05,差異性顯著;由此可見,經橈動脈穿刺冠脈介入術后發(fā)生上肢血腫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之后可以取得顯著應用效果,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相關臨床癥狀。
參考文獻
[1] 李響玲,馬艷婷,尤蘊.經橈動脈介入術后壓迫器減壓時間的護理觀察[J].中國城鄉(xiāng)企業(yè)衛(wèi)生,2018,33(12):23-25.
[2] 葉紅,李世光,辛玲,安成玲,程琳慧.循證護理在無鞘指引導管經橈動脈冠狀動脈介入圍術期的應用[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8,27(3):281-284.
[3] 侯麗麗,李珊珊,馮雪,強亞萍,鄒鶯.術后功能鍛煉護理在經橈動脈冠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橈動脈保護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5):621-623.
[4] 盛佩華,姚小紅.冠狀動脈造影術后橈動脈止血氣囊首次減壓時間的探討[J].上海護理,2018,18(9):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