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觀察組在實施標準化護理程序后,患者上述指標改善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關鍵詞】 心衰;危重期"/>
馬泉泉
【摘 要】 目的:研究標準化護理程序在心衰危重期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對滿意度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00例心衰危重期患者,將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組5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則實惠標準化護理程度。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及對護理工作的評價。結果:干預前,兩組患者心率、舒張壓、收縮壓指標均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在實施標準化護理程序后,患者上述指標改善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高達98.0%,對照組則為74.0%,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結論:給予心衰危重期患者標準化護理程度,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病情康復,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關鍵詞】 心衰;危重期;標準化護理;滿意度;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54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9-180-02
心衰即為心力衰竭,屬于臨床常見的一種危重癥心血管疾病,主要由心臟病變導致心排出量在一定時間內急劇下降,甚至喪失心排血功能,引發(fā)機體器官、瘀血或組織灌溉等癥狀[1]。起病急、并發(fā)癥多、病情危重等特點,若未進行及時有效的救治與護理,易引發(fā)患者休克,甚至死亡。對于危重期心衰患者而言,規(guī)范化、標準化的護理流程對患者的搶救成功效率與救治效率有密切關聯(lián)[2-3]。對此,我院將收治的100例危重期心衰患者,分別采取常規(guī)護理與標準化護理流程,觀察兩組的應用效果?,F將方案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00例心衰危重期患者,將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組50例。對照組有男27例,女23例,年齡39~77歲,平均年齡(54.83±6.19)歲,NYHA分級:19例為Ⅱ級、20例為Ⅲ級、11例為Ⅳ級。觀察組有男29例,女21例,年齡41~75歲,平均年齡(55.39±5.41)歲,NYHA分級:18例為Ⅱ級、22例為Ⅲ級、10例為Ⅳ級。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NYHA分級等一般資料方面相較趨于平衡,具有可比性(P>0.05)。
1.1.1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入選患者均符合臨床對危重期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且經24h心電圖與心動圖等常規(guī)檢查確診;(2)年齡均>18歲;(3)自愿參與此次研究,積極配合;(4)心功能分級在Ⅱ~Ⅳ級。
排除標準:(1)合并重大肝腎疾病者;(2)合并腦血管疾病或惡性腫瘤疾病者;(3)合并嚴重精神疾病或無法正常溝通交流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該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在入院后給予生命體征監(jiān)測、用藥指導及健康教育等措施。
1.2.2 觀察組
該組患者實施標準化護理程度,具體方法如下:
(1)急救護理:①生命體征監(jiān)測:為重癥期心衰患者的救治過程中護理人員積極配合醫(yī)師對患者的心率、血壓及脈搏等體征進行嚴密監(jiān)測。②及時創(chuàng)建靜脈通路:患者就診后及時輸液給藥,并嚴格控制輸液量與輸液速度,避免惡化病情。
(2)心理護理:大部分患者在救治期間,認為自身病情嚴重,而引發(fā)焦慮、緊張等負性情緒,護理人員要給予安慰。病情穩(wěn)定后,需向患者講解與該病有關的知識,使患者認識自身疾病,消除內心顧慮、不安,提升患者的依從性。
(3)健康教育:救治期間護理人員可向患者及家屬開展有關心衰方面的護理教育,結合患者自身病情為其制定合理的運動量。飲食方面多叮囑患者食用高蛋白、低鹽、易消化、清淡的食物,遵循少量多餐。
1.3 觀察指標
(1)記錄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收縮壓、舒張壓及心率指標;(2)出院時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統(tǒng)計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評價,包括護理質量、溝通交流以及護理操作等,分滿意、一般與不滿意,總滿意度=(滿意+一般)/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利用分析軟件SPSS20.00處理,x±s表示計量資料,經t檢驗;(n)表示計數資料,經x2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舒張壓、收縮壓及心率改善情況對比
干預前,兩組患者心率、舒張壓、收縮壓指標均無顯著差異;觀察組在實施標準化護理程序后,患者上述指標改善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詳見表1。
3 討論
3.1 心衰危重期的臨床特征
心衰主要由于冠心病及高血壓性心臟病所引起,該病具有起病急、病情發(fā)展迅速、病死率高等特點。臨床將強心、利尿及擴血管作為該病的主要治療原則,由此增強心肌代謝功能,促進心肌恢復效率。輔助合理、有效的急救護理是提高心衰患者救治率、減小死亡率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3.2 標準化護理程序的應用價值
常規(guī)護理,醫(yī)護人員多半遵循醫(yī)囑進行搶救措施,科室內目標不明確、缺乏教育健康及護理不規(guī)范等缺陷。標準化護理其主要程度為護理評估—診斷—制定計劃—實施計劃。更加規(guī)范化、科學化、標準化的完善護理工作,確保整個搶救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對患者的病情做出迅速、準確的評估后,立即開展護理程序緊急救護,提高患者的搶救效率,友善護患關系,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護理舒適度與滿意度。
綜上所述,針對危重期心衰患者的救治過程中,配合標準化護理程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穩(wěn)定血壓、心率等體征指標,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認可,值得臨床借鑒實施。
參考文獻
[1] 陳運超.知信行模式聯(lián)合同質健康教育模式對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J].海軍醫(yī)學雜志,2018,39(06):568-571.
[2] 劉靜.護理程序在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應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2):118-119.
[3] 祖曉堋.運動康復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8,30(16):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