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濱媚
【摘 要】新生兒聽力篩查是在新生兒出生后在安靜環(huán)境下或在新生兒自然睡眠后對其進行的一項無損害、無創(chuàng)傷的檢查。近年來,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引起了學術界和政府的廣泛關注,該工作也在全國范圍內普遍展開。但在篩查工作中,仍然有許多影響篩查結果的因素,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問題,提高篩查質量對于新生兒的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對于家庭的幸福也有重大意義。本文就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中需要重視的幾個問題進行探討,希望能夠為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的展開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聽力篩查;新生兒;問題探討
【中圖分類號】R72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9-287-01
聽力障礙是新生兒常見的出生缺陷[1],經過聽力篩查之后少數患兒接受相應治療后可獲得聽力,多數將轉變?yōu)橛谰眯月犃φ系K。永久性聽力障礙會阻礙患兒的語言發(fā)育,進而會對家庭造成負擔。對于聽障嬰幼兒,在6個月之后進行干預的效果明顯要比在此之前進行干預的效果差。再者,輕微的聽力損傷在長時間之后會影響到之后的聽力發(fā)育,因此,新生兒的聽力篩查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通過聽力篩查而盡早發(fā)現以便于及時干預[2]。本文就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中需要重視的幾個問題進行探討。
一、新生兒聽力篩查的時間確定
新生兒的聽力篩查工作具有重要意義,而篩查的時間又會影響到聽力篩查的通過率。有研究表明,隨著篩查時間的推遲,新生兒的聽力篩查通過率就越高。相關人員[3]對基層地區(qū)新生兒院內聽力篩查的結果進行了分析統計,結果發(fā)現出生72小時后進行聽力篩查的新生兒的通過率高于出生48小時以內進行聽力篩查的新生兒的通過率。研究發(fā)現,在新生兒出生72小時之后進行聽力篩查具有極佳的通過率并且能夠降低假陽性率,但同時也有學者認為出生72小時后進行聽力篩查僅適用于高危新生兒,對于大多數健康新生兒來說過晚地進行聽力篩查會增加操作難度。但是目前,對于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初檢時間國內外并沒有統一規(guī)定,如何選擇最佳的篩查時間依然是個值得討論并重視的問題,選擇一個最佳的篩選時間,能夠降低新生兒聽力篩查假陽性率,避免讓新生兒父母產生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同時又能降低篩查的操作難度,從而減少醫(y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
二、新生兒聽力篩查的方式選擇
新生兒聽力篩查的技術主要有耳聲發(fā)射和自動聽性腦干誘發(fā)電位兩種[2],這兩種方法的選擇依舊是個有爭議的問題。耳聲發(fā)射又分為自發(fā)性耳聲發(fā)射和誘發(fā)性耳聲發(fā)射,目前,新生兒聽力篩查大多選用誘發(fā)性耳聲發(fā)射的方法,這種方法操作簡單便捷,不會對新生兒造成損傷,能夠較好地反應耳蝸外毛細胞的功能。對于在重癥監(jiān)護室的新生兒,一般建議采用自動聽性腦干誘發(fā)電位的方法進行篩查,若單獨使用耳聲發(fā)射的方法進行篩選,因其無法良好地反應蝸后病變引起的聽力障礙,容易出現假陰性。再者,耳聲發(fā)射容易受到外耳和中耳因素的影響而產生假陽性。有學者認為,將兩種方法進行結合,能夠有一定的作用效果,但是,這就意味著聽力篩查需要更多的時間,需要新生兒更加配合。
三、新生兒聽力初篩的結果判讀
新生兒的聽力初篩大致分為通過和不通過兩種結果,但是通過聽力初篩的新生兒并不意味著一定不存在聽力損失的現象,而是暫時不存在中度以上的聽力損失,有可能之后會有遲發(fā)性聽力障礙或藥物性耳聾的發(fā)生;不通過者則有可能存在比較嚴重的聽力損傷,也有可能因耵聹、耳內羊水積存等原因造成誤診,實際聽力正常。因此聽力初篩并不能得到一個準確無誤的結果,要對未通過的新生兒進行復篩,并對新生兒對聲音的反應情況和語言發(fā)育情況進行更細致的觀察和更詳細的評價,以盡早地確認聽力損失的程度、損傷的性質以及損傷的部位。對新生兒父母解釋清楚,防止新生兒父母出現恐慌,過于憂慮而造成不良后果,并要盡早制定合理,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進行干預治療以減少聽力損傷對新生兒未來各方面能力發(fā)育的影響。
四、新生兒聽力篩查通過率的影響因素
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中容易出現假陽性的情況,并有多方面因素影響著篩查通過率。上文提到的篩查時間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但除此之外還要關注其他因素帶來的影響。首先,會有家長擔心分娩方式會不會影響新生兒的健康,有研究表明,分娩方式的不同并不影響新生兒聽力篩查的通過率,即至少在聽力方面分娩方式并不會影響到新生兒的聽力發(fā)育,但新生兒疾病會影響到通過率。有健康問題的新生兒聽力篩查的通過率明顯低于無健康問題的新生兒。其次,新生兒的體重會影響到聽力篩查的通過率。研究顯示,體重超過2500g的新生兒聽力篩查通過率高于不足2500g的新生兒。再者,新生兒的胎齡也會影響通過率,研究結果顯示,足月兒、過期產兒的通過率高于早產兒[1]。因此,在篩查過程中,應該考慮到這些問題,對篩查結果的分析也應該將這些方面的因素的影響計算在內。
五、多學科職責的界定和協作問題
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涉及到多個學科的分工和協作。根據我國目前的情況,婦幼保健人員進行篩查,而聽力學專家或者耳鼻咽喉科醫(yī)生則主要負責聽力問題的確診和干預,之后就需要在專業(yè)人員的協作下幫助后期干預治療的順利進行。這三方面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協作才能最高效率地完成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保證工作的正常有序地進行。這就要求這三方面的工作者各司其職,認真對待自己負責的工作,切不可妄下定論。婦幼保健人員在發(fā)現有不通過篩選的新生兒時要及時轉診給聽力學專家和耳鼻咽喉科醫(yī)生,而醫(yī)生在確診干預之后也要及時地與后期康復人員進行溝通交流,確保聽力篩查工作的成效。
結論
總的來說,新生兒聽力篩查的時間、方式的選擇以及新生兒的胎齡、出生體重、新生兒疾病等因素都會影響到聽力篩查的通過率。這就要求臨床工作者在篩查時要考慮多方面的影響因素,選擇恰當的時間和方式,合理專業(yè)的進行結果分析。此外,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具體方式還沒有固定統一的標準以及模式,聽力篩查工作的規(guī)范性還需要更多的臨床工作者進行不斷地探索,也需要更多的研究者進行分析和探討,進一步地推進和完善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
參考文獻
[1] 周國琴,毛佳慧.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影響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5,53(20):146-149.
[2] 陳英,郭亞青.關于新生兒聽力篩查進展的探討[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17(29):20-21.
[3] 張燕梅,黃麗輝,亓貝爾,程曉華,彭士春,楊如蘭,恩暉,甄勇,王蕾.基層地區(qū)新生兒醫(yī)院內兩步聽力篩查模式探討[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3,28(04):217-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