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慶昌
基于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語文教學,相對于基礎知識傳授,更應注重學生對文本內(nèi)涵表達的透徹理解,以盡快實現(xiàn)知識技能與情感等教學目標。除此之外,力求通過破解文本表達密碼,促使學生掌握文章中的句式特征與寫作手法等,夯實綴文與遷移等寫作基礎,提高作文內(nèi)涵與質量,最終實現(xiàn)讀寫結合以及善于表達的語文教學目標。
一種文體有著多種的處理方式與素材選擇,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文本意識與敏銳語感,提煉語言表達藝術,抓住文章敘事順序與結構,引導學生學會重組與遷移寫作等,確保學生寫作時有素材與想法,從而激發(fā)學生表達欲望。
如,在《秋天的懷念》教學中,教學重點在于通過文本研讀感受字里行間中不張揚的母愛,領悟“好好活”的意義內(nèi)涵,樹立積極向上與樂觀的生活信念。要想幫助學生攻克教學重點與難點,不能忽視對識記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等工具性的有效運用,通過理清脈絡與細節(jié)研讀、材料拓展等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語言表達藝術領悟人文內(nèi)涵,最終達到披文入情的學習效果,從而逐步深入感受母愛。除此之外,應當讓學生明確遇到親情寫作題材時,觀點證明的列舉事例應當具有說服力,語言應當簡潔凝練,為遷移寫作積累更多素材。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圍繞觀點提出與事例論證、觀點深化的順序進行文章仿寫。每個人對內(nèi)容的理解角度與層次不同,教師應當全面了解學生的理解水平與寫作能力,在透徹了解文章內(nèi)涵的同時,圍繞學生表達需求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如揣摩字詞、借助表格理清文路、隨文練筆與拓展延伸等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破解作者情感思想與想要表達的意義。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展開遷移表達實踐,以利于學生思維自然過渡與寫作水平提升。因此,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只有具備了文本意識,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解讀文本,才能讓學生有效地走進文本,鉆研文本,從而促進自己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按照文章表達順序,能夠深入體會作者感情,掌握文章整體表達方式與效果。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多關注文章表達順序,以掌握更多的寫作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條理和層次,便于把握全文的結構和中心。
如,文本《鳥》中,作者托物言志,按照愛鳥感受鳥的苦悶、描寫鳥優(yōu)美體形與悅耳鳴叫、鳥給人喜悅與悲苦等順序敘寫,逐步表達出對鳥的贊美喜愛之情,更是利用鳥的生存命運的情思,寄托著作者向往無拘無束生活與不滿現(xiàn)實生活的情感。教師可引導學生從關鍵詞入手分析,了解作者情感自然過渡的原因。如通過分析“清脆”“嘹亮”“圓潤”“交響樂”等詞語,感受作者喜好鳥的原因,了解作者主要喜愛鳥的聲音與形體。通過比較作者對籠中鳥與豪橫無情的鳥、令人悲苦的鳥的態(tài)度,了解作者對不同鳥的愛意與同情,幫助學生理解作者對鳥喜愛與悲苦之情的矛盾情感的協(xié)調(diào)性,讓學生明白兩種寫法都是表達對鳥的關愛之情,但悲苦的愛比贊美的愛刻畫得更加深刻與豐富。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圍繞文章作者關注籠中之鳥、欣賞喜悅之鳥、同情悲苦之鳥的寫作順序與板書設計,合理仿寫動物情感題材的作文。如《狼》一文,故事情節(jié)按照遇狼的開端、懼狼御狼的發(fā)展、殺狼的高潮結局的順序,寫出了狼的貪婪兇惡與狡詐陰險的本性。尤其是在描述兩狼計謀的環(huán)節(jié),通過前狼假寐的姿勢、神態(tài)、目的,烘托出了后狼徑去的真正目的,動作描寫將狼的狡詐與屠戶機智勇敢的精神充分展現(xiàn),為學生對動物形象刻畫提供了良好素材。
寫作手法又叫表達技能,是指文章的章法和技能。課文寫作手法豐富且語言規(guī)范,學生掌握多種寫作手法,能夠確保描述事物更加到位,更利于寫作興趣激發(fā)與寫作質量提高。因此,有效的寫作手法是引領學生深入文本的抓手。
如,《紀念白求恩》一文,作者首先運用先敘后議的寫法,通過敘述人物事跡,包括白求恩來華目的、路程與工作簡介等事例,議出其國際主義精神,揭示我們應當踐行列寧主義路線。其次用先議后敘寫作手法,議人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敘述被白求恩治療過的人們的所見所聞,表現(xiàn)出白求恩工作認真負責與對人民熱忱的精神風貌,也體現(xiàn)出了作者對白求恩的高度贊美,與黨員中一些自私自利表現(xiàn)形成鮮明對比,促使議論理由更加充實。最后運用先敘后議的寫法,通過敘述白求恩與毛澤東交往事例,以及毛澤東對白求恩的哀思事例,議出號召全黨學習其無私奉獻的精神。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麻木不仁”“漠不關心”等成語的含義,了解其增強語言說服力與形象性的表達效果。圍繞“沒有一個不佩服,沒有一個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這句,通過分析“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等語句,讓學生了解排比短句增強文章邏輯力量與語勢貫通的語言形式特色。除此之外,文章運用了大量論證方法,包括引用論證、舉例論證、類比論證等。
課文中常出現(xiàn)省略號,可以鼓勵學生圍繞場景,結合句式結構補充省略號的內(nèi)容,以加深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探究,促使學生快速發(fā)現(xiàn)句式表達特征與精妙之處,從而總結出表達方法。
如,文本《臺階》中,文章描寫了父親在綠蔭里望著人家高高臺階的場景,表達了父親羨慕人家高臺階有氣派的思想情感,暗指父親終年辛勞,說明了家庭貧困,表達了父親認為石板高低與材質象征經(jīng)濟條件水平及地位的想法。文章采取了以形寫神手法,描述了父親的神態(tài)與場景,雖未直接描寫父親心理,卻將父親的向往、羨慕、謀劃之心,父親要志氣不甘落后、誠實本分、堅韌不拔的毅力、愚公移山的精神充分展現(xiàn),更是將傳統(tǒng)農(nóng)民的謙卑淋漓盡致地揭示。學生掌握句式結構及特征后,鼓勵其變換人稱進行故事講述。檢驗學生內(nèi)容理解透徹程度的同時,讓學生將文章思想延伸至家居住房變化的現(xiàn)實生活中來,說出自己對社會發(fā)展的看法,表達對按揭買房等生活方式變化的感悟,形成知識遷移與結合實際寫作的能力,領悟和掌握以形寫神的句式特點。又如《濟南的冬天》,在敘述濟南冬天“溫晴”特征時,從自身感受入手,采用了倫敦多霧與北平多風等對比手法,充分顯示了濟南冬天天朗地秀與陽光和煦的溫晴形象。順著溫晴主線,作者具體描述了冬天山水等景色,豐富了濟南冬天靚麗鮮明的色彩。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掌握擬人等修辭手法,結合自身感悟,深入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從而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整體感知文章的內(nèi)容。
在解讀過程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分析句式特征與表達效果,從而深刻感悟作者思想情感與表達內(nèi)涵。學生寫作能力培養(yǎng)不能一蹴而就,應當在課文教學中深入挖掘寫作教育素材,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手法與表達方式,在長期的遷移或仿寫訓練中實現(xiàn)理論知識融會貫通與學以致用,規(guī)避作文內(nèi)容空洞與寫作手法單一等問題。
作者簡介:山東省滕州市龍泉街道滕東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