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娟
凡世間語言,皆因語詞而美妙,又因句子而嫵媚,終因其意而動人,此為寫作之靈魂。無論漢語還是英語,當我們把語詞按照一定次序和邏輯排列好,格局盡顯,或簡陋、或龐雜、或生動、或干澀,讀者一目了然。中考、高考英語書面表達的讀者只有閱卷教師,他們也是唯一的讀者。他們對英語寫作的理解,某種程度上決定著考生書面表達的成績。相當多的考生囿于此,亦糾結于此。然而,就筆者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來看,書面表達成績的高下還是和考生本身的英語水平有著根本關聯(lián),即水平?jīng)Q定分數(shù)。
“Liming have learned some knowledges.”這是一個高考考生在其書面表達中寫下的句子。如果他通篇作文里都是這種水平的句子,其書面表達的成績恐怕不會高。為什么?因為閱卷教師都有“尋錯點”心理??忌傅腻e誤越多、越低級,被閱卷老師捕捉到的幾率就越大,觀感就會越不好,分數(shù)自然不會高。英語書面表達一般都采用“整體給分”原則,給分有標準,這個標準有時就是“水平判定”。水平判定的依據(jù)就是遣詞造句的“錯誤率”。這時,閱卷者的觀感就顯得尤為重要。當閱卷者依據(jù)文本中各種錯誤和錯誤的等級形成觀感后,給出的分數(shù)就會在他們的腦海里迅速迸發(fā)出來。
前面這句話寫出來后為什么會給閱卷教師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呢?該句有三個嚴重的語言錯誤,兩個顯見,一個隱含。首先,“Liming”作為主語是第三人稱單數(shù),后面的謂語也要用第三人稱單數(shù)的形式“has”,而不是“have”,這是主謂不一致的錯誤。其次,“knowledge”是不可數(shù)名詞,不能用復數(shù)“s”的形式,這是詞語誤用問題。這兩個錯誤都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在卷面上就顯得格外“扎眼”。這種嚴重且低級的錯誤會給閱卷教師留下不好的印象。“唉,就這水平……”于是,分數(shù)在閱卷教師心里馬上掉了下來。
此句真正“水平判定”的依據(jù)不僅只有上述兩個錯誤,當我們把上句改為“Liming has learned some knowledge”后,多數(shù)考生會認為這句子沒毛病?!袄蠲饕呀?jīng)學習了知識”這句沒錯?。∑鋵嵅蝗?,這句的問題更在于詞語搭配不當?!皩W習知識”作為漢語搭配很通順,但是在英語中,“學習(learn)”和“知識(knowledge)”不能混搭,這是“中式英語”的錯誤,又叫“母語負遷移”現(xiàn)象。把漢語搭配思維直接轉換成英語就常出現(xiàn)這類錯誤。在實際教學和學習中,這類錯誤才是真正的難點,也是考生自己意識不到的丟分痛點,這就需要授課教師不斷地加以訂正。此句正確的寫法應該是“Liming has learned something.”或者“Liming has acquired/obtained/gained some knowledge.”
如果考生犯了前兩種錯誤,說明該考生的英語基礎很差,水平很低。從某種意義上講,是考生自身英語學習的問題,即長期的英語學習低效甚至無效。如果把這種問題的形成歸咎于教學顯然不合適,倘若考生出現(xiàn)了第三種錯誤(詞語搭配不當或嚴重的中式英語),那么這既和學生的學習有關,也和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有關。如果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強調不夠或忽略正確的語言輸入,考生出現(xiàn)這類問題就不能完全歸責于考生自身,這是中學階段英語教學更深層次問題的表象。
考生王同學在2019年的高考中,英語考了141分?!坝袀€小地方看走眼了,本來可以考到144 分……”王同學后來這樣跟我描述他的高考英語經(jīng)歷。我很欣慰,認為他在中學六年的英語沒有白念,最終的成績還是可以的。閑暇時撫卷沉思,他學習英語的特點和經(jīng)驗是什么?書面表達的順利基于單詞量的實現(xiàn)和深度閱讀功底的達成。這一點,王同學做到了。
英語考試得高分的學生,無論中考還是高考,單詞都背得滾瓜爛熟。如果仔細觀察身邊的考生,會發(fā)現(xiàn)高分者必有高分之要點。這個要點首要的就是下功夫背單詞。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出爐。這兩個文件給了教師和考生一個重要啟示:注重提升學生的詞匯量。
高考是為大學選拔人才,《高中英語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3500個單詞量只是起點。在實際教學和學習中,教師和學生要有意識地不斷擴充詞匯量?;诖?,高中階段英語學習的單詞量可以擴展到4000—4500 個,甚至是5000 個。沒有扎實的單詞功底怎么看得懂高考英語最后一篇較難的閱讀?怎么獲取高分?王同學上中學前就啃下中考英語單詞,問哪個會哪個,功底很是扎實。高考前,其歷次單詞測試基本都是滿分。將之用于考題驗證,他做湖北黃岡的高考英語單選詞匯題,成績傲人。書面表達源于單詞量,沒有合理的單詞量,何以表達事物和自我思想,因為“理屈詞窮”首先在于“詞窮”。
通過英譯漢進行深度英語閱讀,這是閱讀功底所在。我們有太多的考生針對閱讀只滿足于做題或挑勾,至于文章說的什么似乎無關緊要。這種過度強調做題技巧的學習方法與英語語言學習是根本矛盾的,是錯誤的學習思維??瓷磉呌⒄Z得高分的學生,沒有一個是靠所謂技巧得高分的,因為不可能?,F(xiàn)如今,各科考試出題日臻完善,出題越來越科學化、合理化,考的是真水平、真能力、真功夫,而不是“技巧”或“機巧”。
上述兩個文件還明確指出: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忌心軌蜃x懂長、難文章的能力;要有讀懂字面與深層內(nèi)涵的能力;要有讀懂國際最新的科技或人文文章的能力。從七年級起,我一再和王同學強調“閱讀功底”的問題,并有計劃、有步驟地讓他閱讀中考英譯漢方面的文章,后來到高中后翻譯高考英語閱讀真題。幾年下來,王同學閱讀文章的量是同齡人的幾倍,閱讀功底很是扎實。拿來任何一篇高考文章,他都能輕松看懂、輕松做題。做題于此時是副產(chǎn)品,看懂文章才是本源。換言之,文章看得通透,做題不在話下。同時,從閱讀中吸取大量豐富的詞句,摘抄在筆記本上,反復誦讀,朗朗上口,直至爛熟于胸。如此,寫英語作文時還怕“下筆沒有神”嗎?
眾所周知,寫作是基于大量閱讀的積累。根據(jù)“二語”習得理論,閱讀是語言輸入,寫作是語言輸出,只有語言輸入而沒有語言輸出則不能很好地達到交際的目的。同理,輸入嚴重不足,自然無法有效輸出。英語寫作訓練不僅能鞏固已學過的語言知識,也是工作后重要的交際手段。
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反映在高考英語出題上,題目具有潛在的交際性;考生所寫文章必須具備過硬的邏輯性;考生所寫文本要有符合語言規(guī)律的正確性,比如遣詞造句;考生文章圍繞主題的自洽性。王同學由于單詞量的掌握和單詞學習到位,也基于大量的閱讀積累,其書寫的文章邏輯通順、主題呼應,尤其是遣詞造句基本上沒有錯誤。高考時,他寫作這一項當然能拿到理想的成績。
我還鼓勵王同學平時寫寫英語周記,在思考中用英語把所發(fā)生的重要事情記錄下來。寫作的提升絕非一朝一夕,背背范文可以充充門面,但是生搬硬套總是在所難免,鬧出笑話也是常事。作為學生,優(yōu)質范文要看,更要認真學習。因為只有吃透前人的優(yōu)秀范文,汲取必要養(yǎng)分,才能在關鍵考試時用得對,用得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