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林
兒子問了我一個問題:“為什么是自圓其說,而不是自方其說?”雖然問題有些無厘頭,卻頗具“孩子氣的視角”。順著兒子的邏輯,我舉例解釋道:“你小時候額頭碰到桌角,痛得哇哇大哭。爸爸跟你說,下次拿刀把桌角劈掉,然后你就贊同地不哭了。對嗎?”兒子對這件事記憶猶新,估計這一幕許多人也都似曾相識。當然,我最后并沒有劈了四個桌角,而是在網(wǎng)上購買了防撞墊,把銳利的桌角嚴實地封了起來。
比起家里的桌角,小區(qū)地下車庫入口處的那方大理石,就沒能逃過被切角的命運了。搬入新小區(qū)不久,一天早晨我去地下車庫開車,發(fā)現(xiàn)工人正在切割打磨大理石。這長條形的石頭,是用來安裝藍牙橫桿的,剛好位于斜坡中間,把入口均分為進出兩個車道?!白蛱焱砩希腥碎_車時輪胎碰到大理石的角,爆胎了?!惫と私忉專飿I(yè)讓他們第一時間把四個角都改成圓形的,避免再有業(yè)主中招。
桌子要是圓的,就沒有尖銳的棱角,自然不會傷到人;車庫入口的大理石,如果一開始就做成兩頭橢圓的長條形,也不至于扎破輪胎。無論是桌角還是石角,傷到了人和物,自然免不了被人“修理”。
其實,為人處世又何嘗不是這個理?一個人如果個性太強,隨時隨地棱角分明,甚至咄咄逼人、頻頻發(fā)難,難免被人嫌、被人恨,最終被人傷。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傷人者終究自傷。正因為此,許多人剛涉世時,往往個性鮮明;經(jīng)過世事歷練后,要么像桌角一樣包藏起了鋒芒,要么像石角一樣被打磨得圓滑。
方者大多囿于一方,圓者則能行遠無疆。自方是每個人的本性,自圓是多數(shù)人的選擇。世間的凡人,唯有從自方到自圓,未見從自圓到自方。這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
或許,這可以作為我對兒子無厘頭問題的“歪解”吧。
“君子不器,我們不必像機器一樣有用,我們不要像機器一樣局限,我們不需明確的目的,我們有無限的可能。”當我再讀馮唐這段話時,發(fā)現(xiàn)對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機器被造成后,它的功用是唯一的、明確而又局限的。生而為人,你可以選擇一直保持秉性,但你或因此放棄了無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