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野
人生的本能,就是貪得無厭,幾乎什么都想多多益善——除了生病;而人生的智慧,則是節(jié)制有度,善于給自己做減法。環(huán)顧左右,有的人各方面條件都很好,卻并不感到幸福,終日生活在郁悶苦惱中;有的人看起來似乎處處不如人,無一值得羨慕之處,卻活得恬淡從容,感覺良好。原因之一,就是前者不會給自己做減法,后者善于做減法。
對人生欲望要做減法。人有很多欲望,如官欲、財欲、名欲、色欲等,欲望得不到滿足就會痛苦。有些欲望通過個人努力能實現,有些欲望則無論怎樣爭取也無法遂愿,這時,欲望就成了痛苦的淵藪,欲望越大,痛苦越甚。如果我們能主動對欲望做一些減法,降低欲望的高度,縮減欲望的領域,即老莊提倡的“清心寡欲”,那就自然會少去很多煩惱,原本就沒有想得到的欲望,自然也就沒有得不到滿足的失望。這樣,就能看輕身外之物,得之淡然,失之泰然,活得瀟灑輕松。
看自己的能力要做減法。人貴有自知之明,但實際上,大多數人都自戀自愛,進而可能會發(fā)展到自高自大,甚至老子天下第一。那些所謂“懷才不遇”者大都如此,總覺得自己是大材小用,明珠暗投,因而每每自怨自艾,牢騷滿腹。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能做到完全實事求是地評判自己的能力與才干,那就不妨把自己看得低一點,在原有自我評價基礎上減去幾分。這樣,我們就會感到被重用而唯恐不盡力不足于對得起這一份信任,就會有本領恐慌因而格外注意學習提高自己,就會踏踏實實地干好自己的活計,領悟“工作著是美麗的”之神韻。
衡量自己的貢獻時要做減法。人的苦惱之一,就是總覺得自己貢獻大、報酬少,功勞大、榮譽少,因而心理失衡,怨聲不斷。其實,這其中多系自己誤判,在別人眼里未必如此?;廪k法之一,即主動在自己功勞簿上進行刪減,擠出水分,拿掉“花頭”,放棄那些有爭議的內容,盡量做到準確無誤,甚至略低一點。這樣做的好處是,因為自我減去了功勞的分量,你會總是覺得大伙給你的榮譽太多,對你的評判太高,付你的報酬太厚,因而會對人愈是謙恭,工作更加起勁,要求自己更嚴,也會更獲得大伙信賴,進入良性循環(huán)。
看自己施人恩典時要用減法。人生無常,誰都有磨盤壓著手的時候,你能樂于助人是美德,救人水火更可敬,但若老是期待著別人感恩戴德,那就失之膚淺和庸俗。君子之道,應該施人斗米,當以升計;助人涌泉,當以滴水計,最好是干脆一忘了之。那樣的話,你就不會老是念叨這人忘恩負義、知恩不報,那人是喂不熟的“白眼狼”,覺得自己吃虧了,上當了;你助人時就不會居高臨下,頤指氣使,以恩人自居。如此,自己保持一顆平常心,也讓受恩者守住一份自尊,那么相信當你需要幫助時,他也會同樣傾力相報,救你于危難。
對生活享受要做減法。享受生活,天經地義,人人追求,但也不能過分,適當地減量克己,不無益處。酒是好東西,無酒不歡,但最好境界是酒至微醺,能喝半斤喝四兩,留點余地,以免酒多傷身;肥膩腥膻,亦不宜多食,能吃一碗吃半碗,到好就收,不僅腸胃熨帖,也不怕“三高”來襲;娛樂游嬉,可愉悅身心,其樂無窮,但也要有所節(jié)制,切勿玩物喪志,累出毛病。以此類推,燈紅酒綠,聲色犬馬之類,皆不能沉溺其中,縱欲無度。當記取孟子的“富貴不能淫”,從容地享用生活的甘甜,有節(jié)制地消費物產的豐美,這比那些暴殄天物的酒肉之徒要高明太多,也更有益于身心健康。
人生減法之真諦是有所不為、無欲則剛,是矜持自律、不貪為寶。悟得其中奧妙,將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