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店里常常會有一道菜——東坡肉,一吃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燉得酥爛可口的豬肉。明明是豬肉,為什么又叫“東坡肉”呢?東坡肉,顧名思義與北宋文學(xué)家蘇東坡有關(guān)。相傳蘇東坡在杭州做刺史時,為民排憂解難,發(fā)動軍民共同治理西湖,筑成溝通南北的蘇堤,大大改善了交通,消除了水患。當(dāng)?shù)匕傩帐指屑ぬK東坡,私下商議怎么才能報答恩人。后來,有人了解到蘇東坡喜歡吃豬肉,于是每逢過年時,百姓都抬著豬肉去給他拜年。這樣一來,蘇東坡收到了許多豬肉。面對如此多的豬肉,他該怎么處理呢?自己又吃不完。
于是,他讓人將所有的肉切成方塊兒,燒得紅潤油亮,按參加治理西湖的民工花名冊每家發(fā)一份。因為這種肉是蘇東坡派人制作并送來的,所以人們稱之為“東坡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