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劍
說起木乃伊,人們最容易聯(lián)想到的是古代埃及法老們?nèi)ナ篮蟮臉幼印T跒蹩颂m首都基輔,同樣保存著數(shù)量驚人的木乃伊。這些木乃伊長眠于基輔的彼切爾洞窟修道院,它建于1051年,內(nèi)有教堂、墓地和經(jīng)房……是當時東歐的宗教和文化重地。經(jīng)過近千年的擴建、翻修,這里已經(jīng)被改造成龐大的宗教建筑群,分為上下兩區(qū)。除了有別里斯托夫救世主教堂、圣母升天教堂外,還有幾個別具特色的博物館。若想找到最初的洞窟修道院,往往需要詢問當?shù)厝?,其位于修道院的下區(qū)一處隱蔽的角落。
洞窟的門口貼有告示,大意在講,女性需要披頭巾,裙須過膝;男性不得穿短褲汗衫進入,且不能攝影、攝像。入口處還有專門提供蠟燭購買的柜臺,由于洞窟里光線幽暗,蠟燭成了必不可少的照明工具。
通往洞窟深處的樓梯,狹窄而彎曲,感覺大概下降了20米,才到達洞窟的底部。洞窟大約高2米、寬1.2米,剛好只允許一個人通行,所以人們在洞窟里行走的路線是單行道,以避免迎頭碰撞。大部分的通道都十分昏暗,行走其間,既要保證手中的蠟燭不滅,也要做好“心理建設”,前后幾乎碰不到人,若是一個人走,會很容易聯(lián)想到各種恐怖片里出現(xiàn)過的場景。走著走著,會看到兩邊凹進許多個小淺穴,這些淺穴是在兩壁各向里挖,基本都是高約1米、長2米、深0.5米,甚至需要低頭彎腰。這些淺穴最早是作為修道室使用的,如今這里則成了安放木乃伊棺槨的場所。為何會將人安葬在宗教場所?聽修道院的工作人員講:最初教堂里是不可以下葬的,但隨著教堂開始收納部分受人尊重的修道者,圣人骸骨引來世俗人對其崇拜。很多信徒認為圣人骸骨可以庇護死后的靈魂,開始將亡者葬在圣人遺骸附近。據(jù)說,那些不能安放在教堂里的亡者,很多會選擇安葬在教堂附近,不少人相信死后的祈禱同樣有助于死者進入天堂,或是在最終審判時得到開恩。木乃伊躺在棺槨中,棺蓋是由透明玻璃制成,通過微弱的燭光,可以清晰看到繡有十字架圖案的綢緞遮蓋在頭部及身體上,只有手會露出來,早已經(jīng)被風干。安放在這里的木乃伊,少則五六百年,多則已經(jīng)上千年。之所以能保存如此完整,要得益于洞穴內(nèi)特殊的氣候和環(huán)境,讓這些尸體自然風干成了木乃伊。最初,這里只保存了11位教士的干尸,沒想到,尸體干而不腐,讓這些木乃伊成為人們眼中的奇跡,大家認為這一定是神的力量,修道院由此聲名遠播,隨后各個時期的名人和著名修道士都想將自己的遺體安放在這里,如今這里一共有120多具木乃伊。
洞窟修道院在歷史上的作用遠不只是讓人們前來祈禱的宗教場所,1240年蒙古入侵期間,洞窟修道院曾作為基輔市民的避難所,讓很多人逃過一劫。沙皇在此曾囚禁過政治犯。十月革命以前,許多知名人士也曾在洞窟教堂隱居并從事創(chuàng)作……
如今的彼切爾洞窟修道院已經(jīng)成為東正教教徒們朝拜的圣地,很多信徒是專程從周邊的國家趕來,就為能夠親吻一下圣人的棺槨。彼切爾洞窟修道院院區(qū)于1 990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想來也是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