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波德萊爾
并不是每個人都能與眾人打成一片的:能與眾同樂是一種藝術(shù);只有在搖籃里就被仙女養(yǎng)成了對裝束與打扮的愛好、厭惡居家、熱心出游的人才會疏遠人類,沉浸于生命力的陶醉。
人群,孤獨,對于活躍而多產(chǎn)的詩人來說,是兩個相等且可以對調(diào)的詞。不懂得與眾人分享自己孤獨的人,也不會懂得在忙碌的人群中保持自己的獨立。
詩人享有這種無與倫比的特權(quán),他可以隨意成為自己或他人,可以隨心所欲地附在任何人身上,就像那些尋求軀殼的游魂。對他來說,一切都是虛席以待的;如果有什么地方似乎對他關(guān)閉著,那是因為在他眼里,這些地方不值得光顧。
孤獨而沉思的散步者,從這種普遍的一致中獲得獨特的快樂。容易跟眾人結(jié)合的人才能得到巨大的快樂,這是那些把自己關(guān)在箱子里的利己者和那些像軟體動物一樣蜷縮起來的懶漢永遠也得不到的。他接受機遇提供給他的所有職業(yè)、快樂和不幸。
與這種難以形容的狂喜和神圣地出賣靈魂相比較,被人們稱為愛情的東西真是太渺小、太有限、太微不足道了。那些靈魂把自己的一切,不管是詩還是慈悲都獻給突然出現(xiàn)的意外事件和路過的陌生人。
有時,不妨告訴世界上的幸運者,天底下有一種幸福比他們的幸福更大、更廣、更純粹,哪怕只是暫時煞煞他們愚蠢的傲氣。殖民地的開拓者、民眾的牧師、浪跡天涯的傳教士,他們大概都略知這種神秘的狂喜;置身于用自己的才能建立起來的大家庭中,他們有時也會嘲笑那些因其動蕩的命運和純潔的生活而抱怨他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