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衣努?木哈西
摘要:玉米是我國重要的農(nóng)業(yè)作物,其能夠在多樣化的氣候條件下實現(xiàn)廣泛種植,且該種作物產(chǎn)量比較高,玉米栽培管理和我國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建設之間有著密切關系,促進農(nóng)作物增產(chǎn)增收的目標引領下,強化玉米栽培管理技術應用以及病蟲害防治措施研究非常必要。因此下文嘗試分析玉米栽培管理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希望研究內(nèi)容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玉米;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策略
引言:
玉米具有抗性強、成活率高、產(chǎn)量可靠的特點,為了提高玉米種植產(chǎn)量,我們在栽培管理過程中要強化對先進技術的應用,全面提升病蟲害防治措施應用水平,保障玉米種植的高產(chǎn)和穩(wěn)產(chǎn)。在玉米栽培過程中,環(huán)境因素是影響栽培效果的重要原因,其中病蟲害在重要的威脅因素,結合區(qū)域氣候和環(huán)境等因素,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旨在提高優(yōu)化玉米種植產(chǎn)量。當前我國的玉米栽培管理技術應用不到位、病蟲害防治效果不佳,因此改進管理技術與防治工作模式的需求依然迫切。
1.??? 玉米栽培技術
1.1? 玉米選種及處理
直播和移栽作為種植玉米的兩種主要方式,結合實踐觀察結果可知,后者在產(chǎn)量上能夠提供更穩(wěn)定的保證。移栽之前需要育苗,首先是種子選擇,剔除干癟種子,選擇顆粒飽滿的種子,溫湯浸種,可以提升出芽率;播種過程中可以實施肥團育苗、育苗盤育苗,無論選擇那種方式都要對栽種的土壤區(qū)域實施翻均,粉碎較大的土壤塊,然后以少量復合肥撒入土壤,利于保持土壤松軟度、提升種子的營養(yǎng)吸收能力;對于育苗盤育種的需要蓋膜,以保證溫度,還要隨時觀察盤內(nèi)的水分情況,有缺水的情況需要及時灑水,以保證種子的水分需求。
1.2? 播種
1.2.1????? 適時播種
播種玉米時,要注意適時播種,不可錯過玉米播種的最佳時期。正常情況,可以進行搶時早播,播期控制在谷雨時節(jié),時間一般是4月20日 -5月5日。
1.2.2????? 合理密植
種植密度管理十分重要,玉米植株不能過高或者過低、也不能過密或者過稀,科學控制玉米種植密度是提升產(chǎn)量的要點。玉米密植度是依據(jù)品種的地力和特性而定的,因此在進行密植時,首先要了解品種的特性。
1.3? 合理的田間配置
田間配置管理要點就是控制植株高低和密度,一旦植株過高出現(xiàn)倒伏和營養(yǎng)不良問題的幾率就會提高,而種植密度過低則會浪費土地資源,對增產(chǎn)增收不利。因此,在玉米移栽之前需要進行合理的田間配置,對于栽培密度掛歷需要總結以往的種植經(jīng)驗,農(nóng)業(yè)系統(tǒng)事業(yè)單位可以選擇安排技術人員進行指導,這樣可以更好地幫助種植戶合理種植;在田間配置上,可以考慮和其他低稈作物的間套作種植,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單位面積的復種指數(shù),對于單位土地的利用率也是有很大提高[1]。譬如,可以選擇玉米與馬鈴薯進行套作,玉米與大豆進行套作,玉米與甘薯套作,甚至是薯/ 玉/ 苕進行套作。在移栽時還應注意玉米苗的單株定向(南北開溝、東西定葉)移栽朝向以及移栽的玉米苗的生長狀況,一般移栽玉米苗不宜過大,以選擇2 葉1 心到3 葉移栽較好,選擇同向移栽,苗分級移栽,這樣可以保證玉米之后的田間長勢較統(tǒng)一,利于更好地生長。
1.4? 科學的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是玉米栽培技術的要點,管理內(nèi)容主要包括苗期的管理、穗期的管理以及成熟期的管理。苗期管理的重點就是玉米苗的補苗、中耕松土追肥以及除草,還有深溝積水的排除,保證玉米苗的通風、透氣條件。穗期管理,需要在拔節(jié)和抽穗期進行1-2次的中耕松土,玉米行間可進行較深的中耕,保證玉米生長出新根,使根系更加強大,增強玉米的抗旱與抗倒伏能力[2]。抽穗開花期,栽培管理重點就是土壤澆灌,保持土壤水分,避免造成植株干旱情況。在極端天氣情況下,如果遭遇授粉不良的問題,則可以采用人工授粉方式,避免出現(xiàn)空桿情況,保證玉米產(chǎn)量。
2.??? 玉米病蟲害種類和防治
2.1? 苗期害蟲的防治
在玉米進行移栽的時候還應著重注意苗期的害蟲防治,譬如土蠶,土蠶對苗期的危害比較大,對于剛移栽完畢的幼苗,很可能會吃的干干凈凈,這會嚴重影響到玉米的產(chǎn)量獲得。因此,在移栽之后的較短時間內(nèi)需要及時噴施防治土蠶的農(nóng)藥,這樣可以有效增大幼苗的存活率。在苗期還應注意及時的補苗,以保證土地的種植率,這樣有利于玉米高產(chǎn)的獲得。
2.2? 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主要損害玉米的葉片,有時也會對玉米的葉鞘和苞葉造成損害,嚴重的還可危害果穗。病斑最初呈現(xiàn)水浸狀,接著變成青灰色,最后
變?yōu)楹稚菟腊?。受潮濕空氣的影響,病斑上會長出黑色的霉狀物,病斑的邊緣色澤較深,為赤褐色。對防治玉米大、小斑病一般有2 種方法[3]。在種子上選取抗病品種;消除越冬細菌和減少發(fā)病初期的細菌量。
2.3? 玉米絲黑穗病
玉米絲黑穗病主要損害玉米的果穗,如果玉米感染了絲黑穗病通常會顆粒無收[4]。因此,玉米絲黑穗病對玉米的危害相當嚴重,必須加以防治。玉米絲黑穗病是由于玉米在幼苗期病菌從玉米芽鞘侵入造成的。發(fā)病的植株比正常的植株果穗短小,并且頂部沒有花絲抽出,影響花粉的授粉。由于種子的抵抗性不良,種子在種入土壤中時被落入土壤中的病菌感染,隨植株生長,蔓延至果實。選用抗病性較高的品種是防治玉米絲黑穗病有效的方法。
2.4? 玉米青枯病
癥狀識別:玉米整株葉片干枯褪色、果穗下垂、苞葉枯死。影響發(fā)病的因素:由鑲刀菌、腐霉菌2 種病菌引起的。
2.5? 玉米蟲害的種類與防治
玉米的蟲害主要有地老虎、玉米螟、粘蟲等蟲害。對防治蟲害的方法大致相同,一般都會選擇從根本上抓起,主要對蟲卵進行消滅,做到采卵及殺滅幼蟲相結可以有效地防治蟲害。
結語:
我國地域遼闊,氣候條件差異也比較大,在玉米作物種植過程中,栽培技術的選擇和應用需要結合區(qū)域種植需求,此外,病蟲害防治也是玉米栽培管理技術的要點,如何實現(xiàn)精細化管理是我們在目前需要探索的問題。以上內(nèi)容主要分析了玉米栽培技術應用要點和病蟲害防治措施,旨在增加玉米產(chǎn)量。
參考文獻:
[1]?? 于丁一.淺談玉米高產(chǎn)栽培措施與病蟲害防治技術[J].新農(nóng)村:黑龍江,2017,11(12):78-79.
[2]?? 金重明.論玉米種植管理及病蟲害防治[J].農(nóng)民致富之友,2018,11(20):74-75.
[3]?? 王植義.玉米栽培新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nóng)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19,21(01):133-134.
[4]?? 楊珊珊,楊秀森.淺談玉米病蟲害防治中的問題與對策[J].農(nóng)業(yè)與技術,2018,1(18):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