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君
【摘 要】目的:研究超聲在診斷兒科急腹癥疾病中的臨床應用。方法:抽選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間我院收治86例兒科急腹癥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超聲進行診斷,分析其診斷情況。結果:84例兒科急腹癥,經超聲明確診斷 74 例,診斷符合率88.10%,其中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 6 例、闌尾炎22例,先天性膽總管囊腫4例、腸梗阻 10 例、腸套疊 21例、泌尿系統(tǒng)結石 6例、膽囊結石 5 例;滿意例數為56例,較滿意例數為17例,不滿意例數為11例,超聲滿意檢測率為86.90%。結論:兒童常見急腹癥的診斷準確率較高,有著諸多優(yōu)點,快捷、廉價以及迅速等,在臨床上顯示出卓越成效,值得進一步推廣使用。
【關鍵詞】超聲;診斷;兒科;急腹癥疾病
【中圖分類號】R44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20--01
急腹癥在我國有著極高的發(fā)病率,泛指主要發(fā)生腹腔、盆腔、腹膜出現的病理變化,患兒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血便以及腹瀉等,及時治療對于此類患者來說至關重要,能夠有效避免不良情況出現,保證患者生命安全,由此可見對于此類患者來說及時診斷是十分重要的。而兒童生理解剖結構與成人不同,以急性腹痛為主訴者占多數,因此關于疾病的癥狀各不相同,而患兒語言描述能力較差,給急腹癥的診斷帶來了極大的困難[1-2]。隨著醫(yī)療科技的發(fā)展,臨床上高分辨率超聲以及彩色多普勒超聲已經得到的廣泛應用,有著速度快、無損傷以及配合度高等[3]。鑒于此本文將重點分析超聲在診斷兒科急腹癥疾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詳情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選來自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間我院收治86例兒科急腹癥疾病患者,其中男46例,女40例,年齡范疇6個月~13歲,年齡均值(7.68±1.23)歲。納入標準:①所有患兒均符合急腹癥疾病診斷標準;②所有患兒及其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③本次研究經醫(yī)院倫理部門許可。排除標準:①中途退出研究者;②具有重大疾病者;③具有精神障礙者;④不愿意配合治療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超聲(彩超儀型號:東芝 Aplio 400),探頭:PLT-1005T 8MHz,在實施檢查前,告知患兒行仰臥位,需盡量保持安靜,對患腹部及盆腔
臟器進行檢查,包括常規(guī)橫切面、縱切面檢查以及多切面,在檢查的過程中需觀察患者有無出現腹腔積液、腸腔擴張、腎臟積水、闌尾膿腫等異常、膽囊內強回聲等,若發(fā)現可疑部位,需對其重點檢查,并進行重點掃描。
1.3 觀察指標 (1)統(tǒng)計超聲明確診斷符合率。(2)采用詢問的方式了解患兒及其家屬對超生檢測的滿意程度,分別是滿意、較滿意、不滿意,計算超聲檢測滿意率,公式為(滿意+較滿意)/總例數。
2 結果
2.1 超聲明確診斷符合率
84例兒科急腹癥,經超聲明確診斷 74 例,診斷符合率88.10%,其中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 6 例、闌尾炎22例,先天性膽總管囊腫4例、腸梗阻 10 例、腸套疊 21例、泌尿系統(tǒng)結石 6例、膽囊結石 5 例。
2.2 超聲檢測滿意率
滿意例數為56例,較滿意例數為17例,不滿意例數為11例,超聲滿意檢測率為86.90%。
3 討論
小兒急腹癥的發(fā)病原因十分復雜,屬于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主要以急性闌尾炎、腸套疊、腹股溝斜疝嵌頓為主,近些年該疾病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而超聲是臨床常用影像學檢查手段,且隨著超聲儀器的發(fā)展,其診斷準確率逐漸提高,其使用成本以及難度將不斷下降,有著無損傷以及無痛苦等典型特點[4-5]。有相關研究資料表明對小兒急腹癥患者使用超聲檢測,能夠有效避免不良情況出現,增強疾病診斷正確率,保證患兒得到科學、有效的治療[6]。
本次研究可知:84例兒科急腹癥,經超聲明確診斷 74 例,診斷符合率88.10%,其中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 6 例、闌尾炎22例,先天性膽總管囊腫4例、腸梗阻 10 例、腸套疊 21例、泌尿系統(tǒng)結石 6例、膽囊結石 5 例;滿意例數為56例,較滿意例數為17例,不滿意例數為11例,超聲滿意檢測率為86.90%。兒科急腹癥患者有著年齡小、表達能力差等特點,因此在進行診斷時,往往無法準確描述疾病的癥狀,給臨床醫(yī)師診斷疾病帶來一定的困難,顯而易見此類患者缺乏一種簡單、快捷的診斷方式,而超聲能夠在圖像上清晰顯示出各種急腹癥獨特的聲像圖特征,在此次研究中闌尾炎是兒科急腹癥最為常見疾病,可見于任何年齡段,超聲圖像顯示闌尾炎長軸面為蚯蚓狀,而化膿性闌尾炎的超聲結果顯示,闌尾伴有顯著性膿腫、大量炎性滲出、明顯性增儲及充血等。其次為腸套疊,在2歲以下的患者居多,發(fā)病部位為右側上腹部,患兒主要出現陣發(fā)性哭鬧、嘔血、腹痛、腹部包塊以及血便等,此類患者超聲圖像的短軸面呈現有“同心圓”或“靶環(huán)”,長切面可表現為“假腎”征(套筒征)小兒腸套疊。
總而言之,對兒科急腹癥患兒使用超聲實施診斷,能夠有效避免不良情況的出現,緩解患者不適,提升疾病診斷準確率,在臨床上顯示出卓越。
參考文獻
張東升.腹部探頭與高頻探頭聯(lián)合應用診斷兒科急腹癥的臨床價值[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17):2937-2938.
張紅艷,袁嵐,陳莎珠, 等.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小兒常見急腹癥診斷中的價值分析[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18,50(5):534-536.
王鴻雁,姚剛亮,梅勇.超聲顯像在兒科急腹癥中的診斷價值[J].兵團醫(yī)學,2014,40(2):11-13.
鄧穎,金梅.小兒急性闌尾炎的超聲檢查及診斷價值探析[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9,48(20):2484-2486.
談小云,齊海鋒,徐南平, 等.床旁超聲在兒科急診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小兒急救醫(yī)學,2015,9(7):502-503.
劉學武,談小云,周治球, 等.床旁超聲在小兒重癥早期診斷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6,17(9):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