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莉,洪秋陽,李波,李美榮,梁冬云,劉建國
(廣東省資源綜合利用研究所,稀有金屬分離與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礦產(chǎn)資源開發(fā)和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廣東 廣州 510650)
石墨作為戰(zhàn)略資源,具有耐高溫、導電導熱、抗熱震、潤滑、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可塑等優(yōu)異的物理特性,被廣泛應(yīng)用在機械、冶金、石油化工、輕工、電子、電器、軍工、國防、航天等國民經(jīng)濟的多個領(lǐng)域[1-3]。隨著對其結(jié)構(gòu)性能的進一步研究,近年來石墨又作為新興環(huán)保材料、熱交換材料、儲能材料、導電材料、二次鋰離子電子材料、球化石墨超級電容材料、石墨烯及新型超級電容器材料,應(yīng)用在高新技術(shù)領(lǐng)域和新能源領(lǐng)域,新一輪的石墨礦開發(fā)熱潮被激發(fā)[4-6]。含釩石墨礦石是高碳含釩石煤部分碳質(zhì)在動力變質(zhì)和熱液活動作用下變質(zhì)成石墨而形成的,其V2O5品位一般為0.4% ~ 0.7%,也是一種新型的釩資源[7-8]。本文針對莫桑比克某含釩石墨礦樣品進行了詳細的工藝礦物學研究,目的是為該礦石高效開發(fā)石墨和釩提供技術(shù)指導[9-10]。
試驗樣品來自于莫桑比克某含釩石墨礦。從原礦樣中揀取具代表性的塊礦樣制成礦石光片,其余樣品經(jīng)破碎至-2 mm,再混勻縮分制得試驗樣品。MLA 測試用樣品需研磨分級后制成樹脂光片;多元素化學分析樣品需縮分研磨至-0.074 mm。對單礦物的制取,是將-0.045 mm 的礦樣進行分離富集、提純。
多元素分析是采用化學分析法,石墨固定碳含量根據(jù)國標GB/T 3521-2008 分析測定。目前常見的石墨礦礦物組成定量是根據(jù)化學分析,顯微鏡下分析和XRD 分析的結(jié)果計算得出,但這只能得出簡單的礦物組成和大致的含量[11-12]。本文采用MLA 礦物自動定量檢測技術(shù)測定石墨礦石的礦物組成和含量,檢測時間大幅度減少,檢測精度大大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樣品制備時需要通過巴西蠟來包埋。MLA 650 系統(tǒng)是由FEI Quanta 650掃描電鏡、Bruker XFlash5010 能譜儀和MLA 軟件3.1 版本組成,工作條件為加速電壓20 kV、工作距離10 mm、高真空模式,時間常數(shù)6.4(amp time),并用掃描電鏡觀察主要有用礦物的嵌布形式,用能譜儀半定量分析主要有用礦物的化學成分。用Leica DMRXP 偏光顯微鏡測定礦石中主要有用礦物的嵌布粒度,并觀察其嵌布形式。
樣品多元素分析結(jié)果見表1。
>表1 原礦多元素分析結(jié)果/%Table 1 Analysis results of multi-elements of the raw ore
由表1 可知, 該原礦樣品中固定碳含量23.8%,V2O5含量0.64%,具有利用價值;主要雜質(zhì)是SiO2,含量達64.77%;其次含Al2O34.08%,F(xiàn)e 2.29%,還含有少量的TiO2,Na,K 等。原礦礦物組成定量測定結(jié)果見表2。
>表2 原礦礦物組成定量測定結(jié)果Table 2 Results of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mineral composition of the raw ore
結(jié)果表明,該礦石主要含碳礦物為石墨。釩礦物種類較多,主要含釩礦物為含釩粒狀褐鐵礦、含釩膠狀褐鐵礦、含釩黏土——高嶺土和伊利石,少量的釩云母、含釩白鈦石、含釩假金紅石,極少量的釩鈦礦、釩電氣石、鈣釩榴石等。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和極少量的長石等。
通過偏光顯微鏡和掃描電鏡分析發(fā)現(xiàn),該礦石中的石墨為結(jié)晶狀,多呈六方片狀、鱗片狀嵌布于石英晶?;蛄严吨g,并有些微細片狀石墨包含于石英晶粒中,并常見揉皺狀石墨與碎裂石英共生。
通過偏光顯微鏡測定石墨的嵌布粒度(長徑)分布,結(jié)果見表3。
表 3 石墨嵌布粒度分布Table 3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graphite
可以看出,該石墨粒度粗,鱗片大,主要集中于-2.56+0.16mm,粒級分布率87.11%。
該礦石中有兩種含釩褐鐵礦:(1)粒狀褐鐵礦:顆粒較規(guī)則,磨光面反射率較高。通過偏光顯微鏡和掃描電鏡分析發(fā)現(xiàn),其粒度主要分布于0.005 ~0.08 mm,多嵌布于石墨、石英粒間或縫隙中,也見與釩云母連生,有的粒狀褐鐵礦具明顯的溶蝕孔洞;(2)膠狀褐鐵礦:具明顯的膠體物特征或呈膠狀渲染于黏土中。通過偏光顯微鏡和掃描電鏡分析發(fā)現(xiàn),該膠狀褐鐵礦-0.01 mm 粒級分布率約為51%,質(zhì)軟易碎,呈土狀、皮殼狀,多與黏土礦物混雜。
化學成分能譜分析表明該褐鐵礦普遍含釩,且含釩量變化較大,粒狀褐鐵礦含V2O58.16% ~ 28.39%,平均質(zhì)量分數(shù)為15.60%,膠狀褐鐵礦含V2O52.97% ~ 23.29%,平均質(zhì)量分數(shù)為11.42%。除釩外,褐鐵礦中還含多種雜質(zhì),包括鈦、錳、銅、鎳、鋅、鈣、硅、鋁、磷、硫等,膠狀褐鐵礦因與黏土混雜,比粒狀褐鐵礦含更高的硅、鋁。X 射線衍射分析結(jié)果表明粒狀褐鐵礦含石英雜質(zhì),膠狀褐鐵礦含高嶺石、伊利石等雜質(zhì)。兩種褐鐵礦單礦物化學分析結(jié)果分別為V2O59.07% 和6.85%。能譜未能檢測H2O,故能譜分析結(jié)果高于化學分析結(jié)果。
采用MLA 的元素特征X 射線面掃描分析粒狀和膠狀褐鐵礦中釩、鐵、鈦、鋁分布特點,結(jié)果表明粒狀褐鐵礦中釩與鐵、鈦的分布基本一致;在膠狀褐鐵礦中,釩、鐵、鋁的分布不均勻,具膠態(tài)凝聚特點,釩和鐵的分布與鋁的分布呈現(xiàn)互為消長關(guān)系。由此表明,粒狀褐鐵礦中的釩可能為原生鐵礦物中的釩,由磁鐵礦氧化生成,而膠狀褐鐵礦中可能為釩與氫氧化鐵呈膠體遷移,共沉積凝聚生成。
該礦石中含有大量的含釩黏土礦物,主要為高嶺土和伊利石。通過偏光顯微鏡和掃描電鏡分析發(fā)現(xiàn),該黏土礦物被含釩膠狀褐鐵礦渲染,并密切共生,高嶺土和伊利石的粒度較細,-0.01 mm 粒級占有率分別約為43% 和60%?;瘜W成分能譜分析表明該高嶺土和伊利石中均含有數(shù)量不等的釩,平均質(zhì)量分數(shù)分別為V2O52.36% 和1.56%。該含釩黏土礦物單礦物化學分析結(jié)果為V2O51.75%。
該礦石中的含釩氧化鈦礦物有少量的含釩假金紅石和含釩白鈦石,微量的釩鈦礦。
含釩假金紅石:為鈦鐵礦蝕變產(chǎn)物,化學成分能譜分析表明該假金紅石中的鐵、鈦含量變化較大,富含釩,V2O5含量8.75% ~ 23.63%,平均質(zhì)量分數(shù)為15.96%,并含少量鈾、鎳、銅、鋅、鈣、鋁、硅、磷、硫等雜質(zhì)。
含釩白鈦石:亦為鈦鐵礦蝕變產(chǎn)物,白鈦石沒有固定的化學組成和晶體結(jié)構(gòu),而是由氧化鈦、氧化鐵、二氧化硅、氧化鋁等組成的多相微粒集合體?;瘜W成分能譜分析表明該白鈦石化學成分較復雜,也富含釩,V2O5含量7.60% ~ 18.21%,平均質(zhì)量分數(shù)為11.98%。還含較高的硅、鋁以及磷、硫等雜質(zhì),但與假金紅石相比鈦高鐵低,表明白鈦石比假金紅石蝕變程度更深。
通過偏光顯微鏡和掃描電鏡分析發(fā)現(xiàn),該含釩假金紅石和含釩白鈦石的粒度主要分布于0.005 ~ 0.08 mm,礦石中可見釩鈦礦、含釩假金紅石、含釩白鈦石三者共生,原生的釩鈦礦被假金紅石充填交代,呈殘晶狀,假金紅石又被白鈦石交代,并常見假金紅石與白鈦石呈交代漸變關(guān)系,也有白鈦石與褐鐵礦共生。
根據(jù)該礦石的性質(zhì),建議采用優(yōu)先選石墨- 石墨尾礦再選釩的工藝回收石墨和釩。選礦試驗采用階段磨礦一粗一掃四精順次閉路工藝選石墨,獲得固定碳品位92.3%、回收率91.9% 的石墨精礦。
石墨尾礦產(chǎn)率74.51%,其多元素分析結(jié)果見表4。
>表4 尾礦多元素分析結(jié)果/%Table 4 Analysis results of multi-elements of tailings
結(jié)果表明該選石墨尾礦樣品中固定碳含量2.8%,V2O5含量0.71%,可見釩在選石墨尾礦中得到富集。選石墨尾礦礦物組成定量測定結(jié)果見表5。
>表5 尾礦礦物組成定量測定結(jié)果Table 5 Results of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mineral composition of the raw ore
與原礦相比,選石墨尾礦中石墨含量大幅減少,其他礦物含量相對增加。
根據(jù)選石墨尾礦的礦物含量和各礦物含V2O5量,計算出釩的平衡分配見表6。
>表6 釩在尾礦各礦物中的平衡分配Table 6 Equilibrium distribution of vanadium in tailing minerals
從表中可見,選石墨尾礦樣品中的釩主要賦存于褐鐵礦、黏土和氧化鈦礦物中。從鐵鈦礦物和黏土中回收釩,V2O5理論品位4.08%,理論回收率95%。若不回收黏土,V2O5理論品位8.64%,理論回收率68%。
(1)莫桑比克某含釩石墨礦原礦樣品中固定碳含量23.8%,V2O5含量0.64%,具有利用價值。該礦主要含碳礦物為石墨,釩礦物種類較多,主要含釩礦物為含釩粒狀褐鐵礦、含釩膠狀褐鐵礦、含釩黏土——高嶺土和伊利石,少量的釩云母、含釩白鈦石、含釩假金紅石,極少量的釩鈦礦、釩電氣石、鈣釩榴石等。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和極少量的長石等。
(2)該石墨為結(jié)晶狀,多呈六方片狀、鱗片狀嵌布于石英晶?;蛄严吨g,并有些微細片狀石墨包含于石英晶粒中,并常見揉皺狀石墨與碎裂石英共生。該石墨粒度粗,鱗片大, -2.56+0.16 mm粒級分布率為87.11%,磨礦過程易于單體解離。
(3)該礦石中有兩種含釩褐鐵礦:粒狀褐鐵礦粒度主要分布于0.005 ~ 0.08 mm,多嵌布于石墨、石英粒間或縫隙中,也見與釩云母連生,有的具明顯的溶蝕孔洞;膠狀褐鐵礦-0.01 mm 粒級占有率約為51%,質(zhì)軟易碎,呈土狀、皮殼狀,多與黏土礦物混雜。兩種褐鐵礦中普遍含釩,且含釩量變化較大,單礦物化學分析結(jié)果分別為V2O59.07% 和6.85%。
(4)根據(jù)該礦石的性質(zhì),建議采用優(yōu)先選石墨- 選石墨尾礦再選釩的工藝回收石墨和釩。選石墨尾礦樣品中固定碳含量2.8%,V2O5含量0.71%,可見釩在選石墨尾礦中得到富集。與原礦相比較,選石墨尾礦中石墨含量大幅減少,其他礦物含量相對增加。
(5)選石墨尾礦樣品中的釩主要賦存于褐鐵礦、黏土和氧化鈦礦物中。從鐵鈦礦物和黏土中回收釩,V2O5理論品位4.08%,理論回收率95%。若不回收黏土,V2O5理論品位8.64%,理論回收率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