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縣上塘城西中學
現(xiàn)今,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已成為教育教學的重點。實驗觀察能力是科學素養(yǎng)極為重要的一塊內容。因此,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初中科學實驗教學的重點。本文針對初中科學實驗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行探究。
1.實驗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初中學生往往對事物的認知僅僅依靠的是自己感官認知的,他們的思維特點是往往要配以實際存在的事物,才能更好地認知。而科學實驗本身不像基礎科學那樣純文字式授課,科學實驗自身具備生動好奇新鮮的要素特點。雖然他們不懂得怎么做,但他們對實驗的操作卻很感興趣,這種興趣往往成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主要來源??茖W實驗也會給學生留下終身的回憶。
2.實驗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學知識。實驗一般都具備一定的探究性,它能夠讓學生在提取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上,來聯(lián)系書本中已建立的科學概念。對探究的問題先提出假設,并通過一套完備的實驗儀器,來進行實驗的探究驗證,從而自主構建科學概念的一個過程。實驗本身具有一定的重復性。在重復的過程中,學生是在循環(huán)運用科學知識。這在一定層面上,能夠促進學生反復觀察,反復思考,反復驗證,更加有效掌握地書本理論知識。同時實驗還具備一定的趣味性,能夠促使學生運用自己所提出來的假設是否成立來引發(fā)強烈興趣,在驗證實驗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尋找相關的證據(jù)。實驗同時,還具備實踐性,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能夠真實感受到客體的存在。這些客體形象生動,能夠有效作用于學生的感覺器官。以上實驗的種種,無論從哪個角度,都有利于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學知識。
3.實驗觀察能力有利于建構科學概念。學生實驗實則是其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對于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決定了本實驗結論的準確性。學生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與記錄,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記錄與處理等,這都是為學生建立準確的科學概念做鋪墊。在實際操作中,學生既要動手又要動腦,對學生的觀察能力要求就會有些高。因此,整個做實驗的過程中,是不斷地建立科學概念,發(fā)現(xiàn)探索問題規(guī)律以及分析問題的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
1.培養(yǎng)學生對實驗的觀察興趣。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話一點沒錯。教育工作者要想在科學實驗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那么首先要重點思考的問題就是:怎么樣激發(fā)學生對科學實驗的學習興趣。此處結合筆者經(jīng)驗,可以把學生關注的興趣點和實際實驗內容結合一起,努力創(chuàng)設出有趣的實驗教學情境。通過實驗情境的引入,引導學生自主鉆研、自主探究,懂得提問。當學生懂得提問了,就說明他已經(jīng)被設置的教學情境帶入實驗中,懂得提問其實是學生觀察與發(fā)現(xiàn)的結果,從問題的提出,再到問題的探析,最后到實際問題的解決是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能力鍛煉的全過程。因此,教育工作者欲提高學生在科學實驗中的觀察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想盡辦法構造情境吸引學生加入,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科學實驗的興趣。
比如,當進行實驗《觀察硫酸銅的結晶》時,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先采用精致的課件、圖片以及視頻主動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認知,以及了解結晶全過程。通過視頻法,圖片幻燈片展示,這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時間久了,學生也是很容易分散注意力的,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相反,可以順應學生的好奇心,適當改變教學策略。例如:給學生準備一節(jié)“和硫酸銅做朋友的課外活動”,把學生合理分組,四人一組,這也能增加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讓學生和硫酸銅做朋友,把硫酸銅擬人化、生動化,學生還會對這個“朋友”格外“關心”。因此,他們可能會問:硫酸銅的基本特征?溶解性?結構是怎么樣?它的結晶要注意什么?這一系列的問題將被提出,而一堂高效的實驗課本身就是在不斷的假設中得到驗證,是一個不斷分析總結的過程。
2.傳授學生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學生對科學實驗感興趣,充滿好奇心。比如,某一學生,在對各種自然物理現(xiàn)象有質疑存在時,可能會對物理學科進一步求實鉆研,對團隊也會具有合作意識。雖然說科學態(tài)度較為抽象,而在具體物理教學和物理實驗中,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依然很重要,筆者認為以下兩種策略方法可以一試。
方法一:把表揚和批評的話時常掛在嘴邊,在適當?shù)那闆r下多表揚贊美,在發(fā)現(xiàn)問題時也及時批評和糾正。比如,如果某位學生在課堂當場質疑老師上課的知識點有問題或講得不正確。老師首先考慮到的不是學生調皮不守規(guī)矩,而是不管對與錯,先給他豎大拇指,贊揚這個學生很有主見有思想,敢于向教材向權威提出質疑,并且還可以號召其他學生多學習。因為,科學觀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往往就是在教師口頭的表揚與批評中得到由淺到深,由表及里的發(fā)展。
方法二:主動設置問題情境,從情景教學中培養(yǎng)科學觀察的態(tài)度和能力,設置情景后讓學生自判正誤,并通過學生的回答判斷其水平。舉例,在講完能量守恒定律之后,就可以設置幾個問題:能量是否真的永遠守恒?你的理由是什么?從能量守恒看待,永動機是否真的永動?以該問題探查學生對科學真理相對性的認識水平。
3.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提高學生的觀察素養(yǎng)
一般情況下,科學實驗學習研究中發(fā)揮關鍵性作用的思維模式往往就是我們所說的核心物理思維,相對比一般性的科學思維,其不僅與一般性思維互有交集,又因物理學科自身的特征,故教學中常用的物理學思想可分為幾種:統(tǒng)一的思想、質點的思想、守恒的思想;物理實際運用方法,常見的比如歸納演繹法、類比等同法等,那么,在實際物理課堂教學中,又是如何測量考評學生對這種核心素養(yǎng)的掌握程度呢?以下策略可供借鑒,比如,在學生知道了某種物理思維后,可以向學生提問:這種物理思維在日常生活中常有哪些應用呢,請舉例,請嘗試舉一反三,以日常中活生生的實例為媒介對學生吸收更為重要。例如,能量守恒的定律對于學生應該有所認知,都耳熟能詳,因此,在教授學習電磁感應談及能量問題時,教師可以這樣設置問題:我們要研究導線在水平導軌上切割勻強磁場的能量問題,應當采取什么物理學思想來指導?通過這個物理學思想,我們又能如何分析?這種物理學思想和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統(tǒng)一就不為一種較好的核心實驗觀察思維提升策略。
總之,實驗所提供的大量豐富的素材是靠實驗者觀察來獲取信息。初中科學實驗中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一定的方向性,一定的方法以及全面性的整體把握,方可有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方能對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