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昱林
禮儀是一個籠統(tǒng)的概念,由“禮”和“儀”兩部分構成——“禮”可指禮貌、禮節(jié),即一個人向?qū)Ψ奖硎咀鹬氐难哉勁e止;“儀”則指儀容、儀表、儀態(tài)、儀式,即一個人在特定場合中應當表現(xiàn)出的外貌、姿態(tài)和行為。日本警務工作禮儀是基于日本社交禮儀,結合日本警察禮儀相關規(guī)定以及警務工作特點形成的。
一、日本警務人員的稱謂
日本人的姓名由家族姓氏(苗字,みょうじ)和名字(名前,なまえ)構成,一般由一到四個漢字構成,最多有九個漢字。日語和漢語中姓氏在前、名字在后,譯為英語時可根據(jù)國際慣例,將姓氏和名字的前后順序顛倒。值得注意的是,日語中同一漢字存在音讀(模仿漢語發(fā)音)和訓讀(日本固有發(fā)音)兩種情況,如“藤”字在姓氏“佐藤”中讀作“とう”(TO),而在姓氏“藤木”中讀作“ふじ”(FUJI)。即便同樣漢字的姓氏也有可能存在讀音上的差異,如“中島”既可能讀作“なかじま”(NAKAJIMA),也可能讀作“なかしま”(NAKASHIMA)。因此,在用日語或英語稱呼前須確認對方姓名的正確讀音,以示尊重,避免尷尬。
日本社會講究長幼尊卑,日語因此具有復雜的敬語體系,即便用英語或漢語交流,也須十分注意。日本警察最高行政職位是警察廳長官,但其僅具有警察身份,并不在正式的警銜等級范圍內(nèi)。日本警銜等級自上而下共分為九個等級,分別為警視總監(jiān)、警視監(jiān)、警視長、警視正、警視、警部、警部補、巡查部長、巡查。雖然部分場合中存在“警部”等稱呼方式,但現(xiàn)實中極少使用警銜級別直接稱呼對方??梢愿鶕?jù)警銜大概判斷對方級別的高低,從而選擇以下不同的稱謂。
對于同級別或高級別對象,可直接稱呼其職位,例如部長、課長、系長等,若知曉其姓名,應采用“姓氏+職位”的稱呼方式,例如田中部長。在不知曉對方具體職位的情況下,可以采用最普遍的禮貌方式打招呼,即“姓氏+さん”(SAN,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譯為先生、夫人、女士等)。對于低級別對象,若為關系較為親近的年輕人可直接省去姓氏稱呼其名字,如稱呼“田中翔太”為“翔太”,男性或采用“姓氏+君”的形式,如田中君。若對方年紀較長或并不十分熟悉,為表示尊重仍須參考同級別或高級別對象的稱呼方式。
二、見面禮儀
1.自我介紹
初次見面時進行自我介紹,內(nèi)容可包含姓名、單位、職務、工作擔當以及相關經(jīng)歷等,根據(jù)日本社交習慣可在末尾綴加“請多關照”等寒暄用語。自我介紹應當注意時機,使用適當音量,根據(jù)具體情況控制時長。
2.名片交換
在正式場合,日本人有交換名片的習慣。因此,在會見日本警務人員之前,應事先準備足量名片。單獨交換名片時,由訪問者首先遞與對方,名片正面朝上,以便于對方閱讀的方向雙手遞出,接受亦用雙手。當多人交換名片時,應參考以下順序:a.上級與對方上級官員交換;b.自己與對方下級人員交換;c.上級與對方下級人員交換;d.自己與對方上級官員交換,a與b、c與d可同時進行,若空間狹小不便,待上級交換完成后遞與名片。
3.鞠躬
日本人不喜歡太過親密的肢體接觸,因此在與日本警務人員進行問候時,可選擇當?shù)鼐瞎男问揭允径Y貌和尊重。行禮時男士雙手自然下垂,貼于兩側(cè)褲縫;女士雙手交疊于臍下,上身挺直前傾。日本外事場合常用的鞠躬方式有三種。第一種日語稱之為“會釈”(ESYAKU),角度約為15度,主要在走廊等區(qū)域照面使用。第二種稱之為“敬禮”(KEIREI),角度約為30度,多用于會議等正式場所。第三種稱之為“最敬禮”(SAIKEIREI),角度約為45度,主要用于向重要對象致意、感謝、道歉以及婚葬場合。
4.握手
隨著國際交往日益頻繁,在不少外事和商務場合,部分日方人員也會選擇握手表示友好。在通常情況下,警銜級別高者、女士、受訪者優(yōu)先伸手示意。握手時,應注意手部清潔,與對方進行適當?shù)难凵窠涣?,適度用力以示堅定和尊重,不應戴手套和墨鏡,不應使用左手。
5.敬禮
敬禮是警務人員在嚴肅場合表示尊重的一種常用禮節(jié)。日本《國家公安委員會規(guī)則》(以下簡稱“規(guī)則”)對警察敬禮的原則、方法和場合進行了說明,其中要求下級向上級敬禮致意,且無論對方何人必須進行回禮。因此,為表示禮貌和尊重,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向?qū)Ψ骄炊Y致意。根據(jù)“規(guī)則”,警務人員在參加典禮儀式時除特殊要求外不需敬禮,在執(zhí)行警衛(wèi)任務時(包括押送、交通管制等)不需敬禮,職務上有隨從關系的不需敬禮。
三、儀容、儀表、儀態(tài)
關于儀容,日本警察廳并沒有發(fā)布具體的相關書面規(guī)定進行約束。在警察學校入校時,雖然教官會對學員的發(fā)型和妝容提出要求,但寬嚴不一,沒有固定標準。日本警察廳《都道府縣警察官采用指導》中對于發(fā)型的要求也僅停留在“不影響訓練和現(xiàn)場工作”的水平。為展現(xiàn)警務人員應有的良好形象,在外事和工作場合中仍須注意儀容管理。保持頭發(fā)整潔,非特殊任務需要不染彩發(fā),不文身,男士不留長發(fā)、大鬢角、卷發(fā)(自然卷除外)、剃光頭或蓄胡須,女士發(fā)辮不過肩,不染指甲、留長指甲,不化
濃妝。
關于儀表即著裝,可區(qū)分著警服與著便服兩種情況。日本國家公安委員會發(fā)布的《警察官服制規(guī)程》對警服的樣式、換裝時間、著裝場合等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日本警服根據(jù)著裝時間分為夏裝、合裝春秋裝和冬裝三種,根據(jù)著裝場合分為“制服”(常服)、“活動服”(作訓服)和禮服三類。在從事執(zhí)勤、拘留、搜查、鑒定、交通管制、災害救助、治安警備等工作以及乘坐警用交通工具時可著活動服,其余情況應著制式警服。參加重大儀式、正式訪問、接待外賓、出席表彰活動等情況下應著禮服。除室內(nèi)執(zhí)勤,工作時必須佩戴“制帽”(大檐帽)或“活動帽”(警便帽)。參加文藝演出活動、參與犯罪預防與搜查、犯罪情報搜集工作時可著便服。著便服時,可參考日本商務著裝,著深色西裝、白色襯衫和深色皮鞋,配領帶。
關于儀態(tài),站時應全身挺直、頭正目平、收腹挺胸、雙臂自然下垂、腳跟并攏、腳尖適度張開。行走時抬頭挺胸、兩臂放松擺動、掌心向內(nèi)、步幅均勻。通常情況下,日本警方工作場所及外事交流場所均為西式房間,可正常就座,保持上身挺直、兩腿自然彎曲、腰背不倚靠椅背、雙手自然置于膝上或大腿部位。然而,不排除工作或交流活動過程中使用日式房間的可能性。在日式房間內(nèi)須采用跪坐姿勢,主要分為“正坐”(SEIZA)和“胡坐”(KOZA)兩種形式。“正坐”相對更為正式,就座前立于坐墊后方,左膝先行彎曲置于坐墊,左腳腳尖觸地立起,腳后跟支撐臀部區(qū)域,待右膝落下坐穩(wěn)后,雙腳可伸展平放,男士兩膝可適當打開,女士兩膝并攏?!昂弊匀毡窘瓚魰r代之后也成了正式的就座方式,類似于日常所說的“盤腿而坐”,正式場合男士可根據(jù)對方就座方式選擇此種坐姿,女士仍應盡量選擇“正坐”坐姿。
四、交談禮儀
1.日本人的交流習慣
在與日本警務人員交流過程中應注意日本文化中的交流習慣,如積極回應、委婉表達、使用間接通訊手段等。第一,日本人交談時十分注重積極回應,頻繁附和、點頭以表示專注。因此,在交談過程中應積極使用“是的”“有道理”“理解、明白”等短句詞匯予以回應。第二,日本人喜歡使用委婉表達,除工作涉及的相關內(nèi)容需直接、具體、準確陳述,尤其在表示請求、建議等情況下,可盡量采用委婉的方式進行鋪墊和表達,如“恐怕會發(fā)生”“我想大概可以”等。委婉的表達方式可以給對方留有思考和判斷的余地。第三,非緊急或重要情況下,可優(yōu)先選擇間接通訊手段與日方警務人員進行聯(lián)絡,如郵件、短信等。直接的電話聯(lián)絡可能會使對方感到唐突、拘束、尷尬。
2.交談禁忌
在外事交流中,年齡、收入、婚姻狀況、家庭信息、個人經(jīng)歷、宗教政見以及生活習慣等都屬于涉及個人隱私的敏感話題,非特殊需要應盡量在交流過程中回避提及。此外,在日本盡量避免談及政治、外交、歷史等話題。結合警務工作特點,不應詢問、泄露涉及國家機密、警察機密的信息,不應發(fā)表干涉對方工作人員正常工作的言論,不應針對雙方的同事或領導進行負面評論。
五、行為禮儀
1.參加儀式
在前往典禮或儀式的路上,若與上級同行應注意隨行位置。與中國“以左為尊”的禮儀不同,根據(jù)日本警察廳警察禮儀規(guī)范,非指引帶隊,應走在上級的左側(cè)或后側(cè),二人以上時應走在兩側(cè)或后側(cè)。若乘車前往,應讓上級先上,下車上級后下。乘車類型不同,“上座”的位置不同。在中國,轎車的上座通常為駕駛員側(cè)后方座位。而在日本,若乘坐車輛為外部車輛(如出租車),則上座為駕駛座正后方(多數(shù)日本車輛駕駛座在右側(cè)),側(cè)后方次之,副駕駛最低;若乘坐車輛為內(nèi)部車輛,則上座為副駕駛,駕駛座后方次之。
參加儀式、典禮或觀展、觀演過程中,室內(nèi)應注意脫帽,上級就座后按照座位安排就座,不隨意走動、接聽電話、低聲討論。鼓掌和喝彩應注意時機,多為一段演講或表演完全結束后進行,也可根據(jù)現(xiàn)場大部分人的反應判斷時機。在觀看日本傳統(tǒng)表演時,不需要鼓掌喝彩。
2.授獎與饋贈
根據(jù)日本警察廳的表彰規(guī)則,可根據(jù)警務人員的功勞、業(yè)績授予警察勛功章、警察功勞章、警察功績章、賞詞、賞狀、賞譽、警察協(xié)力章以及感謝狀。其中警察協(xié)力章和感謝狀可授予警察部門以外人員,以表彰在犯罪預防、犯罪打擊、犯罪搜查、嫌疑人逮捕、見義勇為救助生命以及水災、火災警戒和救助等過程中對警察提供協(xié)助的人員。警察勛功章、警察功勞章、警察協(xié)力章由警察廳長官授予,其他表彰由警察廳長官、皇宮警察本部長、管區(qū)警察局局長、東京都警察情報通信部長、北海道警察情報通信部長、警視總監(jiān)、道府縣警察本部長以及10個方面本部長對各自轄區(qū)人員授予。2013年,中國留學生嚴俊因見義勇為救助落水兒童,獲得大阪府警察總部下屬警署頒發(fā)的感謝狀,受到天皇和首相安倍晉三的接見并被授予“紅綬褒章”。
根據(jù)日本警察廳警察禮儀規(guī)范,受表彰者應在距離座位三步的位置敬禮,然后上前受獎。右手接過獎狀,左手打開,短暫瀏覽后恢復原狀,持于左手中,回到敬禮地點再次行禮后離開或就座。若手持警帽,應夾于左側(cè)臂下,獎狀收于左手后,右手持警帽離開。
在部分儀式上,雙方互贈禮物以示友好。日本同中國一樣,講究禮尚往來,受禮必定回禮,若未提前準備,務必事后尋找機會補償。向日方人員贈送禮物時要注意方式、時機和選擇。盡量在訪問前期贈送禮物,收受禮物均用雙手,攜帶物品不便可使用單手。在禮物數(shù)量的選擇上,與中國漢族傳統(tǒng)“成雙成對”的思想不同,日本贈禮偏向單數(shù),單數(shù)中除了“九”(日語中與“苦”同音)以外均可選擇;偶數(shù)多用于喪事,但“八”有日漸繁榮的寓意亦可選擇。挑選的禮物種類不宜為現(xiàn)金、有價證券、珠寶等貴重財物,不宜為廣告性、宣傳性物品,不宜為對方忌諱的物品,如白色鮮花(喪事使用)、荷花(喪事使用)、菊花(皇室象征)、綠色和紫色物品(不吉利顏色)以及帶有裂紋的物品(暗含分裂之意)等。
3.公務宴請
公務宴請時應注意上座與下座的區(qū)分,不論在中式房間還是日式房間,遠離入口的座位為上座,靠近入口的座位為下座。日式房間中,靠近壁龕、宴席中央正面、字畫旁、面對庭院和窗戶的座位皆可作為上座參考。
日本人用餐多為分餐制,共享菜品時應使用公筷。中國人習慣為對方夾菜,以示熱情好客,而此舉極有可能引起日方人員不適。喝湯時盡量不發(fā)出聲音,吃面時相反。飲酒時應主動為對方斟酒,禁止自斟自飲。日本人祝酒但不勸酒,飲酒數(shù)量應由對方自行決定。日本食物小而精致,應盡量全部食用,若剩下過多菜品會顯得浪費、無禮。用餐結束后應將餐具擺放整齊,筷子放入筷套或置于筷架上。
結語
在遵守禮儀規(guī)范的同時,應注意培養(yǎng)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素養(yǎng)。日本警察廳發(fā)布的《警務人員職業(yè)道德及服務規(guī)則》中提出了五點基本要求:為國家和國民奉獻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尊重人權、執(zhí)法公正、溫和親民;紀律嚴明、團結統(tǒng)一;磨煉品格、提高能力、充實自我;清正廉潔、踏實可靠。警務工作禮儀與警察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相輔相成,二者內(nèi)外兼修,方能相得益彰?!?/p>
(責任編輯:馮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