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占奎
【內容摘要】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成長過程的關鍵階段,其對學生來說關系到未來、關系到成長,青春期學生,有著快速發(fā)育的身體,心理也正處于一個重要的發(fā)展時期。該階段的學生同時兼顧成熟與幼稚的特性,外界因素帶來的影響非常突出。近年來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在逐漸的加劇,對于學生的人生發(fā)展有著消極影響。生物學科作為初中階段的重要自然學科,要采取有效的教學途徑,開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樹立積極的人生價值觀念。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物生物教學
初中生需要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帶給學生一生健康、積極的影響。除了關心學生學習態(tài)度之外,同時和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也掛鉤。初中生物是一門富有魅力的學科。教師教學的時候要做好基礎知識傳授和心理教育滲透,提高生物教育質量的同時,展現(xiàn)新時期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培養(yǎng)的追求。讓學生形成社會適應能力,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教師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初中生物教學巧妙的聯(lián)系,促進學生后全面能力的成長。
一、充分挖掘生物教材內容
生物課堂上,教師不能隨便教學,而是要根據(jù)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情況調整教學思路,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合使用。要從教材中找到和心理教育匹配的資源,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以更從容的態(tài)度面對青春期。而且,教師在正式上課前要積極的備課,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依據(jù)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心理需求為學生設計教學。要充分發(fā)掘與調動學生成長潛力,在針對化的課堂上,完成心理教育、知識教育。
在學習《種子的萌發(fā)》一課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的利用農村資源,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有效的實現(xiàn)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此時教師可以這樣準備活動:首先讓學生自行調查,在農民種植農作物之前都會做什么事情。在播種以后,還有什么工作。讓學生自說一說家里貯藏的哪些各種農作物種子發(fā)芽情況,適不適合播種。通過這樣的引導,使學生意識到并明確種子萌發(fā)條件,尤其是環(huán)境。這樣學生就能夠形成生命來之不易的意識,學生形成了生命觀念,明白了環(huán)境保護意義。隨后教師可以繼續(xù)引導,讓學生說一說如何開發(fā)農村資源,進一步開展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挖掘生物教材中的有用材料,展現(xiàn)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采取有效的教學途徑,使學生獲得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
大多數(shù)學生都不了解身體發(fā)育相關知識,學生沒有從正面渠道獲取什么影響了身體發(fā)育,只能從網(wǎng)絡中能獲取不正確、零散碎片知識。這對于學生的發(fā)展有著嚴重的消極影響。初中學生已經(jīng)進入青春期[1]。因此,初中生的身體在快速的生長發(fā)育,并逐漸的走向成熟,每個人的身體發(fā)育都有著其自身的特點。要說明的是青春期出現(xiàn)對異性特殊情感、好奇心非常正常,生物教學,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通過人體的結構和生理功能等相關知識更加正確的了解自己,客觀的面對自己的身體在發(fā)育過程中出現(xiàn)的生理問題和心理變化。教師要對青春期的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意識,整整了解自己,掌握調節(jié)心理問題的排除手段。以輕松愉悅的態(tài)度走出青春期,以最佳的狀態(tài)投入到生活和學習中,達成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精神
在農村學校中,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較為狹隘,消息閉塞,參與到活動較少,學生與人溝通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不足,人際關系不佳。學生通過有關于遺傳學知識的學習會明白,差異是客觀的,在世界中并沒有完全相同的個體,不同的個體是存在一定差異的。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有著各自的獨特性[2]。此時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讓學生學會欣賞自我,能夠更認真的接納個人,消除各種負面情緒。由于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家庭條件以及基因組成因素等影響,學生之間存在不同。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或實驗,引導學生共同討論,互動學習,彼此接納,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
四、適當對學生進行贊揚
部分初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控能力較強,能夠為了目標不斷的前進。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這一關鍵階段[3]。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適當?shù)倪M行贊揚,夸獎學生,有利于學生知識的學習。眾所周知,農村的學生有著很強的動手能力,所以教師完全可以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親自實踐、親自試驗,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形成學習自信,培養(yǎng)能力。教師若是對學生的學習成果予以肯定,學生的學習動力就會越來越強,學習熱情也會逐漸的增高。對于學生來講,贊賞的力量就是其前進的動力,鼓勵其不斷的發(fā)展和進步。
五、營造良好情境重視學生健康心理培養(yǎng)
教學活動需要相應情景的支持,情境帶給學生的不僅是降低了學習難度,同時也有提高學生學習熱情的作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現(xiàn)和滲透需要搭配對應的情境,要利用健康、積極向上的情景干擾學生。教師需要在課堂上營造民主、公平環(huán)境,鼓勵學生更加自主、認真、輕松的學習知識。要讓學生掌握和他人友好相處的辦法。因為初中生大多內心敏感、心理脆弱,所以教師需要多關心和愛護學生,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力精神支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效果。
六、用愛理解、包容學生營造融洽課堂氛圍
教育的關鍵點就是傳達愛,教育本就是對愛的啟發(fā),對愛的教育。教師需要用愛來感化學生,為學生的成長過程注入養(yǎng)料、打開學生的內心。教師的愛將會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精神力量。教師一定要改變過去的教育觀點,教師不可以像過去一樣繼續(xù)牢牢把握課堂節(jié)奏,故教師應當調整思路,幫助學生意識到學習樂趣,不要被動學習,完全聽從教師指導。每個學生都是由自尊、有思想、有潛力的。不能把學生當作裝知識的容器。要多啟發(fā),讓學生形成自己的理解,點燃學生智慧。教師在和學生對話的時候要和藹可親。不論學生的問題多么荒謬、多么幼稚教師都要耐心講解和對待。在學生回答了正確答案的時候教師要第一時間鼓勵和表揚。對于平時不愿意發(fā)言的學生教師要用夸張性的鼓勵方式,如果學生答錯答案不應該嘲笑學生而是要關注學生自尊心,拉近師生情感距離。雖然多數(shù)生物教師并不是班主任,但生物教師平時仍舊要多深入班級和學生交流。課前提前來到班級和學生談心,熟悉和了解學生生活、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班級的溫暖,要消除師生交往顧慮。在學生思想和心理上的障礙消失殆盡以后,學生自然會喜歡教師,主動和教師溝通,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效果。
七、發(fā)揮教師人格魅力
生物課堂不僅要傳授學生生物知識同時也要幫助和指點學生學會做人。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崇高的品格幾乎都是在教師個人魅力影響下形成的。雖然當代教師有著很大的心理壓力,比如報酬低、工作沉重、考核壓力、家庭矛盾。但教師絕不能將這些不良情緒帶到班級、帶到學校。如果教師將學生當作是出氣筒發(fā)火,將會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要善于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并教會學生如何調節(jié)情緒。積極、微笑的面對生活才能讓學生也形成這樣的態(tài)度、能力。教師要用積極的情感和真摯的愛心對待學生,打動學生的內心。用愛撐起學生成長的天空,讓學生的內心世界充滿光明。
結論
開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學生的未來的成長有著積極的影響。初中生物課堂,需要教師認真細致的挖掘教材知識,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我特點和與眾不同,讓學生形成合作品質。另外還要適當對學生進行贊揚,應當做好學生心理教育工作,完美結合人心理教育與生物教育,使學生能夠理解其中內容。更好的面對正處于青春期的自己,勇敢的面對人生,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黃雪愛.新課改下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對策探討[J].才智,2019(21):65.
[2]董紅梅.淺議初中生物教學中開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J].黑河教育,2017(3):37-38.
[3]劉文達.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7(2):100-101.
(作者單位: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qū)齊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