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漢語的測試與評估在極大程度上促使著漢語教學的完善,“分離式測試法”開始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盛行。本文將從語言教學中的“語音教學”角度出發(fā),簡析語音測試與評估現(xiàn)階段在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并結合具體教學實踐與經(jīng)驗,總結出適用于初級漢語學習者的語音測試與評估的方式,為對外漢語語音教學提供多元化的測試與評估模式。
關鍵詞:語音;測試;評估;初級對外漢語教學;應用
一、對外漢語教學語音測試與評估概述
1.對外漢語教學基本評估方式。
毛世楨在《對外漢語教學語音測試研究》一書中指出:“測量與評價不必做刻意區(qū)分?!睖y試是評估的手段,評估是測試的目的。
現(xiàn)階段的對外漢語教學測試與評估所使用的基本測試方式有以下八種:學能、成績、水平、診斷、標準化、教師自編、常模參照和標準參照測試。
2.對外漢語教學中語音測試的發(fā)展。
早期,語法翻譯法時期試題類型主要有語法形式的填空、語法分析、改寫句子、翻譯和縮寫等;20世紀40年代,聽說法指導的測試可稱做“分離式”測試,分離式測試顯示出嚴謹細致的科學分析精神。
語音的測試與評估存在教學困境:語音處于語言的表層、語音物質屬性的多元性、在語音能力中包含著較大比例的動作技能成分和中介語的“石化”現(xiàn)象。
對于漢語教師來說,以上困境都是在漢語教學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但為了更好地促進漢語教學的發(fā)展,推廣標準漢語,眾多嘗試中“以考促學”“以學促考”的教學理念被很多漢語教師應用于日常教學中。
二、對外漢語教學語音測試與評估的應用
1.語音測試與評估的方式和題型。
語音測試考查考生掌握漢語發(fā)音情況,即考查考生能否辨別不同的聲母、韻母、聲調,能否辨別不同的音節(jié),能否辨別輕重音,能否準確發(fā)音,包括含聲、韻、調的各種音節(jié)的發(fā)音、連續(xù)音節(jié)的發(fā)音(包括變調、輕聲、連讀等)。
語音測試主要有聽辨發(fā)音和考生自己發(fā)音兩種測試方式。聽辨發(fā)音常用題型為聽辨聲母、韻母以及聽辨不含聲調和含聲調的音節(jié);考生自己發(fā)音常用題型為讀聲母、韻母,讀不含聲調和含聲調以及讀連續(xù)的音節(jié)及拼音形式的短語和句子。
2.語音測試與評估的典型應用。
現(xiàn)階段對外漢語教學最為正式、官方最具影響力的漢語語音能力測試就是漢語水平考試HSK口試,即HSKK考試。
HSKK初級考試主要由三部分組成,題型及時長如下:第一部分“聽后重復”,15道題,4分鐘,考生每聽到一段錄音材料后進行重復;第二部分“聽后回答”,10道題,3分鐘,考生每聽到一個小問題后作簡短回答;第三部分“回答問題”,2道題,3分鐘,試卷上有兩道題,考生根據(jù)問題范圍作出回答,最少說五句話。
隨著HSKK考試的不斷推廣,國家漢辦也相繼推出了針對該考試的評分標準,展示如下:“聽后重復”用于初中級,考察“聽說”;“聽后回答”限初級試題,考察信息理解能力;“回答問題”涉及初中高級,日常話題為考察內容。
通過初級樣卷的展示,HSKK考試中主要采用錄音以及“聽說結合”的模式,HSKK考試題型不僅能緩考試焦慮情緒,“以學促用”發(fā)揮知識使用和實用價值。語音測試與評估結合了聽力水平和閱讀技能的考察。
三、初級階段語音測試與評估的教學案例
漢辦漢語教師志愿者在韓國全羅南道麗水市桃源小學進行了漢語教學工作,教學對象是該小學三至五年學生。對其采訪,總結出了一些較為有效的學習策略。
1.初級階段教學案例展示。
教學對象:初級漢語學習者
教學內容:詞匯教學(實詞:食物、水果、動物、職業(yè)等)
教學目的:通過聽力與口語結合方式進行辨音訓練,以評估對本課詞匯掌握情況。
教學用具:充氣錘或是蒼蠅拍,單詞卡片
教學流程:(1)該課程內的詞匯學習完成后,進行該游戲。(2)將卡片貼于黑板上,卡片以拼音、圖片或拼音與漢字結合的形式混合出現(xiàn)。(3)學生兩人一組,以比賽形式的形式進行,先獲五分的學生獲勝。(4)學生背對黑板,聽到教師說出的單詞轉身在黑板上用充氣錘或蒼蠅拍確認。(5)教師問“這是什么?”學生進行回答,回答正確后才能得分。(6)以此形式進行下一輪。
該教學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此過程中,結合了聽力與口語的形式,以此評估學生對本課程內容詞匯的掌握情況。對于初級漢語學習者,尤其是低齡學習者來說,該游戲都有較好的學習效果。
2.語音測試在初級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在漢語初級教學中,語音測試應注意:聽力與口語相結合、重點考察易混淆的語音、測試形式應符合測試對象的接受能力和根據(jù)評估結果及時調整教學安排。
語音測試與評估是漢語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漢語等級考試的完善是漢語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教學案例展示是對已有經(jīng)驗的分享。我們提倡并期待著多元化的測試與評估方式的出現(xiàn),為今后漢語國際教育事業(yè)提供數(shù)據(jù)參考和理論依據(jù)。
參考文獻:
[1]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
[2]毛世楨.對外漢語教學語音測試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3]張寶玲.談對外漢語教學質量的多元評估模式[J].首都經(jīng)濟貿易大學學報,2003(03).
[4]李燕.對外漢語教學形成性課堂評估探析[J].魯東大學學報,2009(05).
作者簡介:
張坤(1995.12-),女,漢族,河北秦皇島,碩士研究生,蘭州交通大學,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