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佳琪 李怡秋 郭新煜 劉曉璇 沈皓宇
(寧夏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寧夏銀川 750021)
近年來人們學習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競爭壓力增大,但社會給予大學生健康的關心仍主要聚焦于體質健康。大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塑造階段,普遍容易出現(xiàn)因心理負擔過重導致學習效率降低或缺乏挫折承受能力等相關問題。寧夏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積極展開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陽光森林”心靈補給站,密切關注中外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深入調查了解其需求與困擾,通過項目平臺推送心理疏導知識與文章,并結合學院學生實際開展活動,緩解中外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壓力,幫助其保持良好心理健康狀況。
2020 年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fā),使得全國人民采取了“自行居家隔離+線上辦公學習”的生活方式。然而,長達數(shù)月宅家不外出極易使大學生受到外界不確定信息的影響,產生焦慮、空虛等消極情緒,進而影響其學習效率和生活質量。本項目結合當前實際需要,將網(wǎng)絡新媒體平臺與心理健康輔導知識相結合,創(chuàng)建了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陽光森林”心靈補給站,作為課題項目積極開展研究。利用學院本身的微信公眾平臺和到夢空間APP,建立了一個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并對其進行教育活動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研究與服務平臺。
項目團隊成員都對心理健康知識非常感興趣,前期有向相關心理專業(yè)的同學進行請教,查閱與學習過相關專業(yè)書籍,對心理問題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項目包含三個不同年級的成員,便于對不同年級的中外學生進行信息收集,成員之間配合默契,協(xié)作良好,分工明確,能夠有效地對本項目進行宣傳,擴大項目影響力。項目團隊的指導老師從事學院學生學習與生活的管理工作,可以給項目更多指導性意見,從而使得項目實施的各項工作更為高效有用。
項目在前期工作中進行團隊分工,明確劃分各小組負責的部分。在項目籌備期間積極查詢與心理健康相關的專業(yè)書籍,對相關專業(yè)知識進行學習和了解。根據(jù)不同的分工,部分成員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對社會及其他學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案例進行收集與篩選,另一部分成員則積極與學院老師和同學溝通,對本院內部中外學生心理健康信息進行收集,根據(jù)其心理健康現(xiàn)狀做好推送內容的相關知識儲備與線下活動計劃。
前期工作就緒后,項目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第一部分是開展線上欄目,隨時走進心理小課堂。第一階段:項目每兩月針對一個社會典型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案例分析,分析其產生的背景、原因以及解決方案。第二階段:重點采訪學院留學生和有意向出國的AD 項目同學,了解其近期的心理狀態(tài)和存在的心理方面的困擾。第三階段:通過國際教育學院微信公眾平臺,以每月三篇的頻率進行心理健康自測,心理小故事,解憂方法三部分的推送。第四階段:在疫情期間根據(jù)中外學生需要籌備與舉辦各種形式的線上活動,幫助其及時疏解壓力,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與心理健康狀況。
第二部分是舉辦線下活動,近距離接觸心理健康。線下活動結合第二課堂提高學生積極性,安排人員進行圖片、視頻記錄。第一階段:積極和校心理咨詢中心的老師溝通交流,邀請專業(yè)心理輔導老師為在校留學生舉辦心理知識類的講座與輔導類活動。第二階段:將院內各級心理委員納入團隊,輔助項目線下活動的進行。第三階段:每月不定期抽選十名學生進行訪談,做到既私密又精確的了解其心理健康程度,并據(jù)此進行相關數(shù)據(jù)分析和推送內容修改。第四階段:與學院自身的朋輩心理輔導活動相結合,舉辦一些增進同學間互動、提升對心理健康知識認識的活動。第五階段:給學院AD 項目計劃出國的同學“打好預防針”,針對學院留學生與已出國學生普遍產生的心理困擾進行應對方案總結。
項目實施主要分為線上欄目和線下活動兩方面,線上更注重于資料與案例的收集分析及推送整理,線下主要以訪談和活動的形式展開。但由于當前疫情影響,項目的工作重心主要側重于開展線上欄目、訪談和活動。
項目的線上欄目主要以案例分析、中外學生采訪和心理知識類文章推送的形式展開: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對中外大學生心理健康社會案例進行篩選分析,為其可能面臨的心理健康問題提前做好知識普及與心理疏導資料整理,避免“等出了心理健康問題再彌補”的狀況;每月不定期對中外學生進行個人采訪,結合采訪與調查情況,把不同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困擾進行整理分析,明確推送專業(yè)知識的內容方向;依托于學院的微信公眾平臺開設專欄板塊,根據(jù)當月不同學生群體的普遍困擾搜集疏導與解壓知識素材,推送心理知識疏導類文稿與相關專業(yè)知識,靈活運用線上平臺讓同學們進行心理問題的自我檢測與解決。
線下活動重點在于與校心理輔導室、朋輩心理輔導活動等進行合作,將院內各級心理委員納入團隊,并與輔導員老師積極溝通商議,及時且清楚地了解中外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與困擾。結合疫情期間的特殊情況,為學院中中國學生開展了線上抗疫征文與手抄報評選比賽等活動,將其與“第二課堂”相結合,及時發(fā)布“第二課堂”活動資訊,提高了全院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有效緩解了其因長期宅家不外出而造成的焦慮與空虛的負面情緒,幫助同學們保持良好的生活學習與心理健康狀態(tài)。舉辦心理劇評選比賽、健康心理推廣展臺評比等活動,實現(xiàn)對學院中外國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幫助其加強對心理健康的重視及自身心理的防護,讓同學們在發(fā)揮創(chuàng)意的同時,對心理健康知識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引導同學們樹立健康的心理觀。
中國衛(wèi)生部部長陳竺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精神衛(wèi)生法草案說明時指出,精神衛(wèi)生既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也是較為嚴重的社會問題。近年來,由于社會給予大學生健康的關心仍主要聚焦于體質健康方面,其心理健康問題導致了很多意外事件的發(fā)生。于是,國家開始愈發(fā)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要求各高校增加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教育,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正確引導、激勵學生。因此,建立中外大學生心理疏導服務平臺,幫助中外大學生疏解心理壓力,加強心理健康知識教育與普及活動,有利于團結學院學生、創(chuàng)造和諧校園。
新媒體的出現(xiàn)極大影響了人們的認知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而且與體質健康不同,心理健康更具隱蔽性及私密性,這導致很多大學生在面臨心理健康狀況問題時,并不會主動傾訴和向他人尋求幫助。項目線上線下同時進行,通過微信公眾號這一平臺向全院師生推廣,使全院師生能夠第一時間收到心理知識推送,隨時隨地與心理相關網(wǎng)站對接。這使得中外大學生能夠更方便、私密地對自我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檢測,也為其加深對心理健康知識的了解和樹立健康的心理觀提供了幫助。
項目的受眾群體廣泛,服務對象還包括外國留學生和AD 項目出國留學的學生,這非常符合國際教育學院日常學生工作的目的與原則。項目成員積極與校心理輔導中心的老師溝通交流,根據(jù)國際教育學院學生特點,針對采訪到的外國留學生和AD 項目已出國或即將出國留學的中國學生面臨的心理困擾和問題,分析整理出可行、可信、可靠的解決方案,最大限度地幫助其緩解和釋放心理壓力。
項目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對社會普遍出現(xiàn)的各類心理健康問題進行觀察和研究,提前做出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對具有心理健康問題隱患的同學給予幫助和解決方法,避免“出了問題再解決”的常態(tài)不足。豐富多樣的項目內容與學院的朋輩心理輔導活動,以及各類健康知識類講座有機融合,產生了“1+1 >2”的效果。這有效地減少了學生的負面情緒、保持其身心健康,增加了同學之間的友誼互動,豐富了他們的校園生活,有利于打破地域壁壘,團結班集體,幫助建設和諧校園,促進各國學生和平相處。
通過創(chuàng)建一個研究中外大學生心理健康并對其進行教育活動的服務平臺,線上分析和研究社會普遍出現(xiàn)的各類心理健康問題,并利用學院微信公眾號推送心理知識疏導類文稿與相關專業(yè)知識;線下與校心理輔導中心、朋輩心理輔導等活動進行合作溝通,針對中外大學生的特點靈活開展各類活動。從而幫助大學生加強對心理健康的重視及自身心理的防護,保持身心健康,使同學們更易適應外部環(huán)境,發(fā)揮自身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