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端陽
張劉生,垣曲縣皋落村人,性情耿直率真,做事風風火火,痛快干脆,頗有那么一股子英雄豪氣。他出身農家,沒多讀書,但經事歷時,很有生活歷練和經濟頭腦。他打過工,跑過運輸,當過老板,后被鄉(xiāng)民拉回家鄉(xiāng)當了村委主任。他創(chuàng)辦鼎諾種養(yǎng)合作社,盤活家鄉(xiāng)經濟,幫扶眾多貧困人口脫離貧困。他雖屆知天命之年,仍然風風火火,帶領大家在小康路上奮進。
舜鄉(xiāng)大地古村皋落,山河秀美,歷史綿長。張劉生就在這塊黃土地上長大,祖父輩都是實實在在的莊稼人。在這塊熱鬧卻并不富裕的地方,因為家境貧窮,他中學畢業(yè)后就回家?guī)透改阜N起了莊稼。開始,他安心于家里的責任田,有忙有閑,順其自然。后來,他看到有些人外出做工要比自己種地的收益多出很多,日子漸漸寬裕起來。他動心了,就想著自己也要創(chuàng)出一條致富門路,改變家庭的困境。經過一番思謀,他走出家門,去外面闖世界。許多年里,他打過零工,進過工廠,承包過磚窯,販運過木材,最后,他落腳到跑運輸行業(yè)。從給人開車,到后來自己買下車自主經營;從一臺車到幾臺車,成為小老板、專業(yè)戶,再發(fā)展到十幾臺車,大宗經營運輸營銷。十幾年過來,張劉生成了皋落一帶令人羨慕的有錢人、聰明人、能干人。
張劉生富了,但他并沒有忘記周圍的鄉(xiāng)友,每當年關,他總要和發(fā)小聚聚。有一次,酒至半酣,一個同學對他說:“老同學,你半生闖蕩,事業(yè)有成,人生算得滿意,但依我看,并不算圓滿,你還應該有更高的追求?!睆垊⑸鷨査裁匆馑迹f:“國家號召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你是黨員,還應該帶領咱們村共同致富才是。這既應該是你的責任和擔當,也應是你人生境界更高層次的攀登?!闭f者隨口,聽者有意。張劉生內心怦然一動,他覺得自己身上確實欠缺了一點什么。
又一次,他去探望有40 多年黨齡的老村支書。談到村里的事,老支書說:“咱們村雖在(皋落)街邊,但人心松散,東竄西坐,掙不下錢,還窮不思變,就是缺少一個能干的領頭人把大家?guī)悠饋砉餐赂?。許多人都說,這個領頭人只有你最合適,不知你聽說過這話沒有?”一席話說的張劉生心生感慨,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2012 年,張劉生毅然放棄了自己的生意,竟選皋落村村長。
這是他經過了很長時間考慮所做出的選擇。老同學的話說得對,老支書的話語重心長,他要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開啟更光輝的跋涉。
他的這個決定得到了時任鄉(xiāng)黨委書記(也是他的同學)的贊賞和肯定,鼓勵他為家鄉(xiāng)人擺脫貧困做貢獻,為振興鄉(xiāng)村做努力。
但這個決定卻遭到妻子孩子的反對,老父老母也猶疑不決,兄弟姊妹也不支持。張劉生不為所動,他說:“你們的顧慮我都能理解,但我的選擇沒有錯。我不能只為了自己,我要盡到一個共產黨員的責任和義務,不要讓自己的人生留下缺憾?!彼诟傔x報告上這樣寫道:“我不是什么能干人,但我至少是個實干人;我不是什么聰明人,但只要有一顆真心就夠了。如果大家信任我、支持我,我一定把全村人的事當作我自家的事來辦,竭盡努力,帶動大家開創(chuàng)致富門路,讓全村人盡快脫貧……”
這年冬天,在全村人眾望所歸的呼聲中,張劉生以高票率當選了皋落村村委主任,從而開啟了他人生的又一次新的征程。而他對全村人的承諾,則成了他前進路上的沉甸甸的責任。
2013 年,張刻生掛牌成立了鼎諾種養(yǎng)合作社。他要走出一條農業(yè)產業(yè)化的新路子,以吸納全村最大多數(shù)的貧困人口都能參與進來,只要勤勞,人人都能很快脫貧致富。合作社起名“鼎諾”,意謂“一言九鼎,一諾千斤”。這是他對村民宣示的決心,他張劉生就是這樣的說到就堅決要做到的硬漢子,擲地有聲,絕不含糊。
張劉生選定皋落東嶺連片2250多畝的土地,通過土地流轉做為合作社生產發(fā)展基地。在這塊原生態(tài)沒水沒電沒路的黃土地上,他先期投入75 萬元架設了13000 米電力線路,籌措165 萬元建設了4 個提水泵站和總量1600 立方米的四座蓄水池,鋪設了17000 米的地下水力管道;又用80 萬元修建了8 公里的水泥硬化道路。這些資金全都來自于他半生的打拼積蓄和他人的投入,還有爭取到的一部分扶貧資金及貸款。前后至今,六、七年來,張劉生的鼎諾種養(yǎng)合作社的后續(xù)投入已逾1000 萬元,而總資產已達4000 萬元以上。
合作社的主打產業(yè)起始是1700 多畝的優(yōu)質干果經濟林和數(shù)百畝的雪松、白皮松等風景林木。在核桃盛果期到來之前,為解決合作社短期經濟收益的欠缺,經多方考察,同時間立體發(fā)展林下經濟,種植各種林下作物和陸地蔬菜,以后又增設冷光棚和日光溫室蔬菜大棚,蔬菜收入一年到頭源源不斷。因為蔬菜種植生產周期短、見效快,幾年來已成為合作社的支柱產業(yè),規(guī)模越來越大。現(xiàn)在冷光棚已發(fā)展到300 多個,日光溫室大棚也突破了百數(shù)。2019 年各類蔬菜年銷售量800 余萬噸,收入1269.82 萬元。蔬菜種植戶戶均增收4 萬元。蔬菜日交易量高峰期達1.5 萬公斤,交易額6 萬余元。合作社已經成為了垣曲縣最大的蔬菜生產基地,產品占據(jù)了垣曲縣城各大蔬菜市場并銷往外地。
張劉生的合作社是奔著村民的脫貧致富而來,是為了給村民開創(chuàng)致富的門徑,吸收的大多數(shù)都是村里的建檔立卡戶和附近閑散勞動力,在扶貧攻堅的決戰(zhàn)中發(fā)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運行操作中,張劉生堅持“合作社+基地十貧困戶”的摸式,對貧困戶低價承包,并負責技術和產品回收,讓他們最大限度獲得盡可能多的利潤。他的誠心和實在贏得越來越多的村民的信賴,大家都積極參與進來,并很快得到收益。
五十多歲的任俊青因為孩子上學和建房欠下了五、六萬元的外債,他與合作社簽約了三畝溫室大棚蔬菜,幾年下來,不僅還清了外債,而今收入頗有盈余,成了小康人家。身有殘疾的建檔立卡戶王紅軍無力參加重體力勞動,但完全可以種菜。合作社成立后,他找到了掙錢的門路,承包了三畝大棚蔬菜,三年過來,把身背集體開發(fā)的十多萬元房款還清了,他高興地說:“跟著張劉生,脫貧有保障?!睋?jù)統(tǒng)計,幾年中間靠合作社擺脫貧困的建檔立卡戶有四五十戶之多,他們每年的合作社收益都在四、五萬元以上,大大超出了去周邊外地零散打工的收入。至于附近來合作社零散務工的勞動力的務工收入則無以計數(shù)。合作社因此凝聚了全村和周邊鄉(xiāng)民的人心,成了脫貧致富的搖錢樹和聚寶盆,也因此先后被垣曲縣委縣政府授予“優(yōu)秀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助力脫貧攻堅突出貢獻單位”,被運城市農委授予“典型示范合作社”,被山西省農業(yè)廳授予“山西省省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等榮譽稱號。
從2012 年至今,張劉生一直在村委主任的位置上,大家信任他、擁護他、依靠他。他一邊精心經營著鼎諾種養(yǎng)合作社,一邊還要鼎力把村里的事情辦好。
2016 年,皋落鄉(xiāng)政府為解決邊遠山區(qū)群眾脫貧,將157 戶571 口人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放到了皋落村。為完成這項任務,張劉生耐心做好本村鄉(xiāng)民的工作,將最好的地段讓出來。在建筑施工上嚴把質量關,附屬設施一步到位,讓搬遷戶入住即有一種幸福感、舒心感。為保證這些人家能搬得來、穩(wěn)得住、能致富,他還協(xié)調為這些人家尋求增收門路,除一部分安排在他的合作社外,一部分協(xié)調到附近的沐風、煜耀、酒廠等企業(yè),還有一部分幫助他們自主創(chuàng)業(yè)。這些人家都對他這個村委主任滿懷感激之情。
在美麗鄉(xiāng)村建設上,幾年來張劉生付出了巨大努力。他多方籌集款項硬化了七個居民組在嶺上的官道,開辦了老年日間照料和活動中心,建成了設施一流、嶄新而氣派的村辦幼兒園,特別是創(chuàng)建了規(guī)?;趾辍⒏挥懈蘼湮幕厣摹俺嗟椅幕w驗園”,使其成為皋落地區(qū)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三千個日月輪轉,今天的皋落村早已是今非昔比,舊貌換了新顏:新街代替了老巷樓房代替了窯院,繁榮代替了貧困,開明代替了閉塞……
張劉生很忙,但忙得很值得,很有獲得感。
張劉生很辛苦,但辛苦得有價值,很有幸福感。
皋落人感激他,有人給他編了幾句順口溜:“多虧劉生回村莊,創(chuàng)業(yè)務工有保障。蔬菜基地致富路,村容村貌大變樣。擼起袖子加油干,扶貪攻堅奔小康……”是的,皋落村近多年的變化張劉生功不可沒。他也因此歷受黨和政府的表彰獲得“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山西省脫貧攻堅奮進獎”“運城市脫貧攻堅創(chuàng)新獎”“運城市優(yōu)秀共產黨員”“垣曲縣脫貧攻堅模范獎”“垣曲縣優(yōu)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他為之奮斗的皋落村也獲得“美麗宜居示范村”的美譽。
然而,他卻無力家為。老父親多次住院,他只能晚上看看。如今長年臥榻在床,他只有托弟妹在床前代勞。老母親年高體弱,腿有傷病,他更無力顧及……
在榮譽面前,張劉生顯得很低調,很淡然。他說,說他是領頭雁也罷,鋪路石也罷,他知道這都是對他的鼓勵。他更知道,這都是他做為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做的,他就是要做脫貧致富的領頭雁,甘當扶貧攻堅的鋪路石。他還說,皋落村已經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但這只是小康路上的第一步,以后還有更長的路要走。他已經設計好了,鼎諾種養(yǎng)合作社要繼續(xù)擴大再生產,轉型再發(fā)展,要讓更多的人在致富路上走得更遠。
這就是張劉生,一個堅實厚重,心懷高遠的皋落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