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玥婷/宿州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
現代人類精神文明建設的加速,加之商業(yè)發(fā)展需求,使得高校美術專業(yè)呈現出了空前火爆的狀態(tài),但是實際人才輸出質量欠缺人意。外國美術史作為高校美術專業(yè)的基礎理論課程,其發(fā)展受政治、經濟、軍事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關聯到的內容可謂博大精深,知識點多且雜,學生學習存在一定難度,加之相關教學組織始終不得要義,影響了學生參與情緒,改革勢在必行。
所謂線上授課,亦稱為在線教育或遠程教育,是一種基于網絡的學習行為。宏觀信息化時代生態(tài)下,互聯網的應用愈加普及,是現代人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著十分龐大的受眾基礎,提高了線上授課發(fā)展的可能性,其實用價值得到了進一步釋放,并主導著新一輪的教學改革。單就線上授課本身而言,其首先基于網絡的應用特性,打破了時空限制,拉近了師生交互距離,可實現隨時隨地的學習行為,有利于學生對碎片化時間的整合,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同時,線上授課還集載了海量資源,并且表現形態(tài)多樣,包括圖片、影像、視頻等,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多重感官刺激,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更加深刻,由此獲得了更多的體悟。另外,線上授課真正實現了學生教學主體性,在相對開放、自由的虛擬空間形態(tài)下,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有效釋放,并基于教師引導,滿足了其個性化成長需求。
(一)扎實保障基礎
基于線上授課背景下的外國美術史課程教學改革,作為一項龐雜的系統(tǒng)化實施工程,是技術與智力匯合的結果,對高?;A配套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應當得到足夠的支持與保障,從而實現最大效用價值產出。在此過程中,高校需樹立高度的戰(zhàn)略規(guī)劃意識,緊跟時代潮流,立意高遠,統(tǒng)籌資源管理,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逐步加大對信息化水平建設的投入,積極導入先進技術及相關設備應用,為師生提供良好的網絡服務條件。同時,加強宏觀頂層設計,以線上授課為依托,引導新一輪的外國美術史教學改革,關注微觀層面的設計,結合其學科特性,制定詳細的實施操作規(guī)則,明確各階段的目標導向,保障系列工作有序展開。另外,深刻意識到師資戰(zhàn)略要位,審慎線上授課對其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戰(zhàn),并由此組織開展多樣化的培訓教研活動,邀請學術名流、教學名師廣泛參與,深度探討外國美術史課程教學改革的未來,及時補充相關專業(yè)教師學識涵養(yǎng),強化他們的信息化教學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共享有效工作經驗,提升其綜合素質素養(yǎng)水平,為該項工作展開筑牢智力保障。
(二)豐富知識資源
外國美術史作為美術專業(yè)的學科基礎,是提升學生藝術素養(yǎng)和專業(yè)技能的教學關鍵,其觸及到的內容較之中國美術史更加龐雜,縱向維度上有著美術史發(fā)展的時間進程,橫向來看包括每個國家的文化、經濟、政治等背景差異,并且相互穿插、相互影響,造成了外國美術史知識點繁雜,給學生學習造成了障礙。而線上授課的種種優(yōu)勢表現,使得上述問題迎刃而解,且產生了極強的吸引力。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教師需認真解讀學生的認知成長規(guī)律,結合外國美術史發(fā)展特性,建立系統(tǒng)化的知識網絡圖譜結構,并明確重難點部分,有目的、有方向地組織教學,通過翻轉課堂,勢必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有學者研究指出,在當今這個信息社會,人類的知識每隔三年左右就會革新一次,并且知識量至少翻一倍。尤其是在美術史界,隨著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日益精進,美術考古的成就快速更新,對學生無疑產生了一種全新的挑戰(zhàn)。為此,要充分發(fā)揮線上教育的優(yōu)勢,通過互聯網的即時傳播功能,了解美術考古的動態(tài)前沿,并將相關報告導入到教學中,保持知識的先進性。
(三)創(chuàng)新方法引導
俄羅斯有句諺語,“巧干能捕雄獅,蠻干難捉蟋蟀”,道出了做事要講究方法的真理。某種維度上講,線上授課重構了師生交互關系,強調學生主觀能動性地發(fā)揮,注重其自學能力培養(yǎng),對之發(fā)展有著長遠的意義??茖W的方式方法引導,不僅可以提高外國美術史課程教學效果,還有利于改善其質量。具體而言,教師要盡快從傳統(tǒng)應試教育思維模式中跳脫出來,重視“以生為本”理念的植入,善于從多方面了解學生的成長個性,并結合外國美術史課程特點,組織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始終保持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為人師表、以身作則,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深入人類語言學研究,進以有效調動學生處參與情緒。同時,加強外國美術史“微課件”開發(fā),善于借助網絡上豐富的資源承載,創(chuàng)新課程知識表現形態(tài),還原當時的美術發(fā)展環(huán)境,使之對美術史的內涵認知更加深刻,并設計一些模棱兩可的趣味性探究話題,引導學生自主探尋答案,勢必能夠給其留下深刻印象。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實時交互,及時答疑解惑,保證正常教學進程。
(四)完善評價模型
完善的評價模型建構,能夠對外國美術史教學改革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提高了服務輸出的供需契合度,是進一步改善工作實效的關鍵一環(huán)。在以往的考核模式下,外國美術史課程與其他理論課程一般,均是以卷面分數核定學生成績,難免會流于形式主義的泥沼,導致學生上課不聽、考前突擊,甚至作弊的行為惡象。因此,基于線上授課背景下的外國美術史課程教學改革,應關注學生良好學習行為的培養(yǎng),重視考核模型的重構。當然在此過程中,通過傳統(tǒng)筆試對學生的知識把握程度進行考量仍然是有必要的,但不是絕對的。完善的考核機制設定,需有機地將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結合起來,增加課堂隨驗內容,趁熱打鐵,起到固化知識的作用。同時,充分利用網絡的痕跡功能,全面整理學生回答互動情況、線上學習時間、瀏覽內容趨向等信息,并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了解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等表現,繼而針對性地輸出教學引導,潛移默化中規(guī)范他們的自我管理行為,養(yǎng)成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此之余,充分利用網絡的虛擬性,匯集學生相關反饋意見或建議,明確外國美術史課程教學改革方向。
總而言之,基于線上授課背景下的外國美術史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是實現其效率和質量雙向提升的有效路徑,作為一項相對龐雜的系統(tǒng)化工作組織,在實際踐行中,首要依托扎實的保障基礎,并不斷豐富知識資源、創(chuàng)新方法引導、完善評價模型,從而更好地輔助學生專業(yè)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