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俊平
老鐵匠
錘子一響,老鐵匠鐵青的臉
像出爐后冷卻的鐵
叮當
叮當
粗糙、遲鈍的毛鐵被老鐵匠錘幾錘
粹幾粹火
就露出內心的鋒芒
打把剪子,剪臍帶
打把鐮刀,割稻子
打把斧子,砍柴火
打把鐵釘,釘棺材
手握寸鐵,山村安詳
叮當。叮當。一把鐵錘,從年頭敲到年尾
斬釘截鐵的老鐵匠
把鐵銹
敲在自己蒼老的臉上
驟冷驟熱的一生,老鐵匠走后,剪子
鋤頭斧子也跟著不見蹤影
在田頭,屋角
總能嗅出一股生銹的味道
讓山村火星四濺的老鐵匠,把日子錘煉成鋼的老鐵匠
跟著繡花奶、剃頭爹、織布嬸、說書叔住在
同一個村莊的老鐵匠
小小的墳墓,像一個小小的鐵匠鋪??傆兴寄?/p>
從石頭縫隙里滲出來
叮當、叮當
喊山
奶奶喊過的山,娘接著喊
喊過黑石崖,喊過丫叉崗。喊聲像閃電
照亮山里的溝溝坎坎
悠長的聲音
像皮影戲藝人手中的提線,硬是拉直了遠山
酸疼疼的腰桿
天晴喊,天陰喊。喊山的人
踮起腳尖
扯破喉嚨喊。喊出一條窄窄的路
鋪在家與山之間
沿著喊聲的轍印,麻雀往屋檐下飛
糧食和牛羊
往同一條山路上趕
喊來炊煙,喊來蟲鳴。喊來滿天的星星
喊山的人,懷揣著一座山
把自己喊成了一盞燈
墓碑
鑿醒沉睡的火星,一字不識的石匠
一筆一劃地臨摹
一袋煙的功夫,從石頭里摳出的名字
接受陽光的撫慰
漸漸有了人世間的溫度
這時的石頭,不再是先前被人踹上幾腳,被狗
撒上一泡的石頭。也不是流浪
荒野的石頭
被哭聲扶正的石頭,挺直腰板
接受膜拜、祭奠。接受思念的撫摸,甚至
冤家的惡語
石頭里,究竟有多少的善惡、炎涼和秘密
只有墓碑
與它身后的那堆黃土知道
親情流淚,墓碑不哭。唇齒傾訴
墓碑不語
站在青草凄凄的風俗里,墓碑
與世間交流
墓碑想成為口碑,石匠作不了主。取決于那堆黃土
掩埋的
善的厚度
油燈
棉質的燈芯,蜷縮在淺淺的桐油里。一個家
一盞燈
油燈瘦弱。內心駐著
豆大的
光明
一生,喜歡與黑暗抗爭。油燈遇上風
戰(zhàn)戰(zhàn)兢兢。像母親
捧著燈,走在黑的前面。只為身后閃爍的眼睛
看的更清
一路走來,照迷路的羊羔
照夜歸的人
油燈,儼然是一名至親
至愛的親人
與黑暗和驚恐達成和解
即便是短短的一瞬
在油燈昏黃、溫情的的目光里
鋒利或尖銳的事物
也變得遲鈍
或圓潤
油燈慈祥。照一間堂屋
也照一座墳
一條河的浩蕩
從龜山走向巴河,每經過大一點的村莊或集鎮(zhèn)
故鄉(xiāng)的河流,就得改一次姓
譬如,余家河、戴家河、明家河,它們只是這條河的一岸
或者是一灣,它們并不是這條河的全稱
曾經清澈的河水,像一面鏡子
照耀落水者泅渡者的彼岸和如梭的船影。如今
鏡子破碎。斷流的河床睡著沉重的石頭。只有低處
殘存的一些水蕩子,像一塊塊破碎的鏡片,收藏著河流
某一個局部的剪影
縱然我萬般眷戀,但缺乏碧波
我就是重拾一河的碎鏡
也拼湊不出它原先的浩蕩、湍急、澎湃,拼湊不出
它一瀉千里的激情
更拼湊不出山洪暴走后,它留給兩岸
煙雨朦朦的恬靜。
炊煙
與靛青土布
有一種近親的藍
劈柴
淘米
喂養(yǎng)炊煙
母親鼓一鼓腮幫
生活的上空
炊煙彌漫
高興時,它摸摸藍天
悲傷時,它在屋檐下徘徊。農忙時
它擦亮蔥郁的藤蔓。炊煙
像母親的影子
一到吃飯的時辰
老遠就能看見炊煙與踮望。因為炊煙
故鄉(xiāng)才有母親的味道
黃金古訓
男兒膝下有黃金。奶奶
告誡父親時,喜歡用眼角的余光
斜睨我一下,意思是讓我也記住
這個比金條
還貴重的古訓
敬重黃金的奶奶
從來沒有見過真正的黃金
少年時代,我三次見過父親
跪下
一次在田間,為饑餓的一家偷糧食
一次在鄰居家里,為姐姐籌學費
還有一次在寺廟,為病危的母親
“撲咚”的三聲
一聲比一聲沉,活生生地在我的心窩
砸出三個
坑
從那時起,我發(fā)誓
不向命運跪下
三次啊
我看到父親的膝下
有塵土有補丁有血痕
和
塵土、補丁、血痕
熬煉成的黃金
故鄉(xiāng)的小溪
像打著赤腳的小孩
挽著山色和嘩嘩流淌的朝暮
向前跳躍
一路上,小溪帶著
季節(jié)的小情緒
時而清徹渾濁
時而咆哮寧靜
溪水漫過石頭
一群叫不出名的野魚游弋在
藍天白云里
魚鷹像閃電,沿著小溪
彎彎曲曲地飛
水草纏繞漁歌
帶有淡淡的腥味
捶衣聲起起落落
浪靜后
小溪不認識水底
那個浣衣的人
小溪兩岸流出鄉(xiāng)音
痛失故鄉(xiāng)
只有溪水養(yǎng)大的魚兒和石頭
常常游回
思念的上游
項俊平,《湖北經濟內參》主編?!锻肋线汐@獎致辭:感謝青蒿,感謝四個人》一文的撰寫者。詩歌作品散見《飛天》《綠風》《滇池》《長江文藝》《詩神》《青年詩人》等報刊雜志。有多首詩作選入《讀者》《青年文摘》等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