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思洋
我們有時會感到無法拒絕他人—明明不是自己想要的、想做的,但卻無法拒絕他人的請求。同事來尋求幫忙,盡管不是很方便心里不太愿意,想著“不,不,不,我的工作還沒做完”,但脫口而出“好啊,沒問題”。打車遇到了繞路的司機,本想詢問原因,但話到了嘴邊卻又覺得算了吧,沒法掉頭了說了也白說,只好支付額外的金額。
在處理社交沖突時全部接受或全部反對,都并非是適應性的應對策略,這不僅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同時會引發(fā)不同程度的情緒困擾。不會拒絕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會備感壓力,對他人產生不滿和憤怒等情緒,感覺越來越委屈和焦慮。長此以往會降低我們的自尊,導致抑郁和焦慮等問題。
為什么有些人不會拒絕呢?通常是因為他們對說“不”持有許多不合理的信念。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通過行為矯正和認知修正來改變頭腦中的不合理信念—自信訓練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自信訓練(assertive training),亦稱肯定性訓練、果敢訓練。能夠幫助我們更堅定地表達自己,不過分追求來自他人的認同,不害怕拒絕他人。有助于增強我們的自信心、自尊感以及決斷能力,轉變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必須要完美、害怕拒絕等不合理信念。
拒絕別人
并沒有你想象的恐怖
來訪者Z因難以拒絕他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了許多問題,情緒受到困擾,前來尋求幫助。
“我會扛下許多明明不應該是我做的工作,很難拒絕,我完全沒必要這樣,卻做了很多額外的工作。不但很累,做錯了還會受到責備。在生活中也是這樣,我必須努力滿足每個人對我的期待和要求,我沒辦法拒絕別人,也很害怕別人會因此討厭我……”
首先,自信訓練從幫助來訪者識別和記錄無法拒絕他人,難以表達自身想法觀點的情境開始。我要求Z回憶最近一次無法拒絕他人的情境,并將這個場景詳細地描述出來。
來訪者Z自述在某天下班前,因怕影響同事關系,接受了同事委托的額外工作加班到很晚,感覺為同事做了這么多事,對方應該感激自己,或者至少認可她的工作,但第二天同事什么也沒說。Z感覺很累很生氣,同時也覺得很委屈。
接下來,我引導Z記錄無法拒絕他人的情境下出現(xiàn)的思維想法,來識別極端的、災難化的不合理信念。
通過如下提問,改變Z害怕拒絕他人的不合理想法,矯正錯誤的思維信念。
◎ 支持這個想法的證據(jù)是什么?
◎ 反對這個想法的證據(jù)是什么?
◎ 有沒有別的解釋或觀點?
◎ 拒絕他人最壞會發(fā)生什么?最好的結果是什么?
◎ 如果是我的朋友或者家人處于相同的情境,我會對他說什么?
通過以上的步驟,Z認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利說“不”,不應因害怕讓別人失望而犧牲自己的幸福。希望找到合理拒絕他人的行為方式,重新獲得自主權,建立良好的人際交往。
角色扮演,“實操”練習
來訪者Z提出了一些可能的方式,我們也對每種方式的可能結果進行了探討。隨后我建議通過角色扮演練習如何合理有效地拒絕別人,又不會因此感到內疚的技巧。
1先等一等,不要條件反射地回答“好,沒問題”
說出你的真實想法,例如“我知道你很著急,但是我的工作還沒做完,我不確定可不可以,晚點再答復你好嗎?”這既表明你聽清了對方的訴求,也說明了現(xiàn)狀,邁出了合理拒絕的第一步,也留給自己思考和作出選擇的時間。
2沒有人是全能的,適當?shù)卣f出“我不行”
在已經明確對方的需求,但自身能力不足時,可以直接說明原因,例如“你需要一個會數(shù)據(jù)分析的人幫你完成,但我并不會,我想我可能沒辦法給你提供幫助,反而會搞砸這項工作?!眻远ㄗ杂傻乇磉_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同時也尊重他人的正當需求,客觀地看待問題。
3在說“不”后,不要過度解釋
為了減輕拒絕他人后的“愧疚感”,來訪者Z會做出很詳細的解釋,本以為照顧到對方感受禮貌地拒絕了,可結果往往卻是對方認為Z有接受的可能。拒絕理由不用想得太復雜,越簡單越好。我們明確的拒絕不僅維護自己利益,同時也得到其他人的尊重和稱贊。對于內心不愿或不方便做的事情,只管拒絕就好,不需要違心地做,也去相信對方不會被這影響。
將效果延伸到咨詢室外
在幫助來訪者Z掌握了說“不”的技巧后,通過布置家庭作業(yè),引導Z在生活中練習新的交往方式。Z表示在剛開始拒絕他人時會感到焦慮,但隨著日常交往中得到他人良好的反饋以及鼓勵,焦慮感已經有所緩解。發(fā)現(xiàn)合理地拒絕他人并不會傷害彼此的感情,對方也不會有負面的看法,隨著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情感,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自信了,與同事朋友相處更輕松了。
隨著話題的深入,引導來訪者Z認識到長期深遠的改變不可能一蹴而就,通往幸福是個終其一生的長期過程。鼓勵Z將治療中學會的技術運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學會自助。
咨詢結束后,來訪者Z反饋自身的情緒困擾得到緩解,不合理的思維模式開始轉變,感覺有了更多的力量也變得自信了,表示在與他人相處時愿意嘗試勇敢合理地說“不”。
對于“好好先生”或是“好好小姐”,拒絕他人會讓他們感到十分困難,當正面沖突發(fā)生時會害怕被否定、被傷害,可能很難把“不”說出口。我們可以通過自信訓練,明確地表達自己,而非一味地迎合他人。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好壞以及我們自身的價值,并非取決于我們是否接受對方的要求。學會拒絕有時是為了更好地接受,遵循我們內心的感受,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試著不再一味地當別人的Yes Man,而是做自己的Yes 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