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毅玲
(福建省九龍江北溪水資源調(diào)配中心,福建 漳州 363107)
九龍江北溪水閘是福建省一座大I 型攔河引水水閘樞紐,分為南北港橋閘。其中南港橋閘15 孔,長200 m。工程于1980 年5 月投入運行,本工程是漳州市、廈門市重要水源地。2018 年管理單位組織對北溪水閘水下地形進行測量,發(fā)現(xiàn)南港水閘下游干砌條石海漫段出現(xiàn)沖坑,若不進行及時處理,將會進一步產(chǎn)生沖刷下切,沖坑擴大,引起消能設施的進一步破壞,危及水閘的運行安全和供水安全。
北溪水閘在運行過程中管理單位定期對水下地形進行測量,根據(jù)2010 年、2011 年、2012 年、2013 年、2014 年、2017 年1 月、2018 年7 月水下地形圖,沖坑發(fā)生時間推測是在2017 年1 月~2018 年7 月期間。沖坑主要分布在水閘右岸后啟孔,共兩個沖坑(如圖1,圖2),1 號、2 號沖坑中心距離消力池末端分別為45 m 和34 m,均位于下游干砌條石海漫處。其中1 號沖坑上部外緣離南港13 號閘下游54.7 m,離船閘閘室墻25.6 m,沖坑上部面積244.34 m2,沖坑最深處-5.3 m,沖坑的體積約為250 m3;2 號沖坑位于船閘泄水孔附近干砌條石海漫與防沖槽交界處,該處設計高程-4 m,實測最深處高程為-4.48 m,沖坑上部面積46.64 m2,沖坑的體積約為30 m3。
通過初步分析,基本認為沖坑的形成屬于局部破壞。由于海漫段地質(zhì)條件較差,地基為粗砂、蠣殼淤泥質(zhì)中砂。加上閘后河床過量采砂等原因造成下游河床下切,閘后低潮位歷年來呈下降趨勢,導致閘上下游水位落差變大。
圖1 1 號沖坑
圖2 2 號沖坑
對北溪水閘河床上下游沖坑進行處理,主要對南、北港水閘上下游河床沖坑回填拋石。在低潮位時,對基坑底部毀損條石及沙土進行清理、整平、將邊界處交錯條石砌整齊,清理過程中應注意避免破壞船閘邊墻、海漫等周邊水下建筑物,再進行模袋混凝土澆筑護面。
3.2.1 清理沖坑及條石碼砌
通過船上長臂挖掘機在低潮位點對基坑的底部進行清理,清理深度到達0.5 m~1.0 m。上游側清理至漿砌條石海漫下緣(樁號Y=0+055.00),下游清理至拋石防沖槽上緣(樁號Y=0+079.00),右岸清理至樁號X=0+160.66,左岸清理至X=0+132.66,形成一個24 m×4 m 一的矩形坑。樁號X=0+132.6~X=0+130.6 為干砌條石邊緣整理范圍,將交錯條石水下采用船上吊輔助,水下人工碼砌整齊,凹凸面采用條石碼砌補充完整[1]。
3.2.2 回填砂石料
在清理殘渣后,水下拋填砂石墊層至-3.85 m~-4.85 m高程;形成深0.85 m 的矩形坑。
3.2.3 鋪設土工布
鋪設兩層350 g/m2的土工布,在土工布上面拋填15 cm厚砂石反濾料鎮(zhèn)壓。
3.2.4 澆筑模袋混凝土
采用C25 模袋混凝土護面,厚度為70 cm,模袋混凝土護面尺寸為28 m(垂直水流)×垂直水(順水流向);模袋主要起模板和早期防護作用,模袋采用矩形型機織模袋。模袋按設計要求在工廠進行整片制作,1 號沖坑模袋由7 個尺寸4 m×24 m的隔離體組成,每個隔離體之間互不相通,相鄰模袋之間底層設置30 cm~50 cm 的搭接。模袋下放時,潛水員先對其四角進行定位,模袋底部可掛鉛錘沉底固定,固定之前需要先保證鋪設準確,并及時灌注混凝土[2]。
在低潮位時,采用船上300 m 時運輸船+長臂挖掘機液壓0.65 m~1.0 m 液對基坑底部毀損條石及沙土進行清理、整平、配自航式倉容積100 m 部的石駁船將棄渣送至下游河床低洼處回填,基坑周邊與海漫接觸部位采用80 t 浮吊輔助,配備蛙人下水定位,將邊界處交錯條石馬砌整齊,清理過程中應注意避免破壞船閘邊墻、海漫等周邊水下建筑物。
4.2.1 施工流程
施工流程見圖3。
圖3 施工流程圖
4.2.2 模袋的準備
(1)模袋產(chǎn)品應采用優(yōu)質(zhì)材料,由專業(yè)生產(chǎn)模袋的企業(yè)制作生產(chǎn)。
(2)模袋布按設計要求制作,本工程的模袋指標見表1。
表1 模袋指標
模袋示意圖見圖4。
圖4 模袋示意圖
4.2.3 模袋鋪設固定
在模袋上端,沿軸線方向設立固定樁,固定樁間距為2 m。將直徑50 mm、長度6 m 的鋼管直接橫穿在模袋上端原本預設的布套之中,要求同一個單元一次穿好。在做好模袋上端的定位之后,需要將其下端對應的找出來,將其拉倒制定的位置,然后實現(xiàn)平直定位處理,通過潛水員將其固定。等待模袋沉入水底之后,還需要潛水員做好相互的配合,實現(xiàn)其檢查處理[3]。
模袋與模袋處搭接采用正反搭接,先施工的在下,后施工的在上。施工過程全程定位,保證搭接質(zhì)量。
模袋鋪設完成后,及時進行混凝土的灌注。
4.2.4 砼工程
(1)砼配合比設:原材料要求見表2。
表2 砼配合比設計原材料
(2)砼配合比設計要求:①要求水泥漿量大;②要求砂率大,通常模袋混凝土砂率應大于50%;③石子粒徑小,如果粒徑過大則對于充灌模袋有不利影響;④摻入粉煤灰;⑤要摻入混凝土高效減水劑,也可以摻入泵送劑。
4.2.5 砼拌制
本工程采用泵送C25 細石水下混凝土。
4.2.6 砼輸送
混凝土采用地泵施工。
4.2.7 模袋混凝土充填
①在正式進行充填之前,必須要保證全部模袋定位不發(fā)生位移,然后再進行施工。充填過程間隔不要超過半個時,速度保持在10 m3/h~15 m3/h 范圍內(nèi),壓力在0.2 MPa~0.3 MPa 之間最佳。
②充填時應避免出現(xiàn)模袋動態(tài)張力不均勻的情況,施工人員在監(jiān)督過程中若發(fā)現(xiàn)存有流動不暢或者是堵塞等問題時,應盡快整治。
③充填時相鄰塊體連接要先縫好,上下層及上層和上層間應確保牢固,上層要盡量做到縫密一些。
④每一只灌口充填完成后相關人員要相互配合,緩慢抽出軟管,然后盡快將灌口扎緊,避免混凝土從中溢出。
⑤在填充每個模塑袋到另一個模塑袋之后,重復上述步驟,以便繼續(xù)填充直到完成填充任務。
經(jīng)過施工過程中的定位測量及施工完成后的水下地形測量數(shù)據(jù)評定,此次沖坑除險措施方案加固效果滿足加固設計要求,達到了加固預期。此加固方案對于感潮水工工程及需帶水加固作業(yè)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