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凱 王峰 余華洋 楊衡
摘要:經(jīng)過多年用落羽杉種子繁育苗木的生產(chǎn)實踐,總結(jié)出了一套比較成熟的落羽杉播種苗繁育技術(shù),以期對落羽杉育苗起到指導(dǎo)作用。
關(guān)鍵詞:落羽杉;苗木;培育
落羽杉(Zaxodium distichum(L)Rich)是一種古老的孑遺植物,原分布于北美洲和拉丁美洲部分地區(qū),20世紀20年代引種到中國,至今已有100年的栽培歷史。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引種栽培、大面積推廣應(yīng)用,該樹種在我國栽培區(qū)表現(xiàn)良好,是一種優(yōu)良的用材林、農(nóng)田防護林、園林綠化樹種,具有適生性強、生長快、材質(zhì)好、不脅地、樹形美、病蟲害少等諸多優(yōu)點,被原國家林業(yè)局列入重要的速生豐產(chǎn)林樹種。目前,落羽杉已在我國大江南北廣泛栽植,尤以華東地區(qū)栽植數(shù)量最多。近年來,淮濱縣根據(jù)新形勢下國土綠化的新要求,將落羽杉作為平原地區(qū)農(nóng)田林網(wǎng)、生態(tài)廊道、濕地、村莊等綠化的首選樹種,在全縣大力推廣栽植。為保障造林用苗需求,淮濱縣國有苗圃場承擔了落羽杉苗木繁育任務(wù),在多年的育苗實踐中,積累了一些育苗經(jīng)驗。
1 苗圃地選擇
苗圃地宜選在交通便利、地勢平坦、通風(fēng)良好、排灌方便、陽光較充足、土層厚度不少于50cm、地下水位不超過1.5m的肥沃、疏松、濕潤的微酸性砂壤土、壤土作圃地。
2 整地與作床
2.1整地
秋末或冬初,對圃地土壤進行深翻,深度為25cm。翌年2月上中旬,將圃地土壤耙勻后再翻地1次。2月底或3月上旬作床,作床前667m2均勻施復(fù)合肥50kg作為基肥,再將圃地土壤耙細、耙勻,平整地面,然后作床。
2.2作床
采用高床育苗,床寬1~1.2m,高15~20cm,作業(yè)道寬30cm,長度依圃地而定。床面土碎平整,圃地四周挖好排水溝。
3 種子催芽與播種
3.1 種子催芽
落羽杉種子催芽常用低溫層積催芽法或冷水浸種法。
3.1.1低溫層積催芽法。結(jié)合種子貯藏時進行,12月~翌年2月底,將種子用濕沙(沙的含水量為飽和含水量的60%)與種子混合(沙:種子=8:1)后裝入透氣的編織袋中,放人干燥地窖或室外通風(fēng)、背陰處。定期檢查沙是否失水干燥,如干燥(沙色發(fā)白)時應(yīng)澆水保濕。種子經(jīng)過約80~90d以上低溫濕沙層積貯藏,充分吸足水分,促進胚芽萌發(fā)。播種前1周左右檢查種子,如果尚未裂嘴露白,再移到能保持20℃左右處繼續(xù)催芽。
3.1.2冷水浸種法。2月下旬,將種子放人編織袋中,編織袋要留足40%的空間,以保證種子吸水膨脹。將裝有種子的編織袋放人比較潔凈水中浸泡15~25d,2d翻動1次,當種子露白后撈出,然后將撈出的種子平攤,厚度不超過10cm,早中晚各翻動1次,以防種子發(fā)熱。
3.2播種
春季3月中旬播種。播種前7~lOd進行土壤消毒,每1m2用75%五氯硝基苯2~4g、50%辛硫磷2g,混拌適量細土,撒于土壤中進行滅菌殺蟲,撒辛硫磷后,苗床表面要再覆一層土。播種量為8-10kg/667m2。將催芽好的種子,用50%退菌特或50%甲基托布津粉劑拌種,用藥量為種子重量的0.2%~0.5%。采用寬幅條播,條溝深2~3cm,溝距20cm;條溝方向與作業(yè)道方向垂直,有利于人工除草、間苗、補苗、澆水、施肥等作業(yè);播后覆土,覆土厚度要適當、均勻,厚度一般為1cm,輕壓使種子與泥土密結(jié)。然后噴1遍透水,再用稻草或麥秸作覆蓋物均勻覆蓋,以利于保溫、保墑。定期檢查苗床土壤墑情,干旱時應(yīng)及時澆水。
4 苗期管理
4.1揭覆蓋物
播種15~20d,苗木大部分出土,根據(jù)氣溫逐步揭去覆蓋物。
4.2間苗及定苗
幼苗出齊后長到苗高5cm時進行第1次間苗,并對過稀部分按苗木株距10cm補植均勻,以后大約每隔20d間苗1次,一般間苗3次即可。拔除生長不健全及受傷、感染病蟲的幼苗,每次間苗后都要及時澆透水。苗高7-10cm時即可定苗,定苗量應(yīng)大于計劃產(chǎn)苗量的5%~10%,定苗后保留株數(shù)以50株/m2為宜。
4.3水肥管理
根據(jù)土壤墑情,適時適量澆水,保持苗床濕潤。6月上旬~8月上旬,可追施氮肥,前期施肥濃度宜小,以后可逐步增加。噴施后澆1次水,防止肥料灼傷苗木。8月中旬停施氮肥。9月中旬、下旬葉面追施0.2%~0.3%磷酸二氫鉀水溶液各1次,促進苗木木質(zhì)化。
4.4除草松土
幼苗期,采取人工除草,及時拔除雜草,以免雜草生長過大,拔除時松動苗根或把苗木帶出土。苗木生長到15~20cm后,可采取噴灑除草劑控制雜草。定期松土,使土壤保持疏松,增加土壤透氣性,并有利于土壤保墑和根系的生長發(fā)育。
4.5病蟲害防治
苗期主要病害為莖腐病。幼苗出土后至木質(zhì)化前,晴天每隔15d噴施1%波爾多液進行預(yù)防,連續(xù)陰雨天結(jié)束或澆水后,要立即噴施1次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發(fā)病期,發(fā)現(xiàn)病苗,立即拔除并燒毀,噴施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硫酸銅300倍液防治,交替用藥,防治效果更好。
苗期蟲害主要為小地老虎、蠐螬。小地老虎防治方法為:①羽化期,采用黑光燈或糖醋液(糖6:醋3:白酒1:水10:敵百蟲1)誘殺成蟲。②堆草誘殺幼蟲。播種前或幼苗出土前,于傍晚在苗圃地堆放青綠嫩草,把用25%滅幼脲Ⅲ號100~200倍液配制的毒餌放于草堆下面,每10m放一堆草進行誘殺,次日清晨在草堆下?lián)焓坝紫x并殺死。③發(fā)生嚴重時,用1.2%煙堿.苦參堿乳油800倍液潑澆根際周圍,或者每1hm2選用50%辛硫磷乳油750mL,或用2.5%溴氰菊酯乳油或90%晶體敵百蟲750g兌水750L噴灑于幼苗及其周圍表土。
蠐螬防治方法為:①加強苗圃管理,中耕除草,松土,破壞蠐螬適生環(huán)境。②成蟲期,用黑光燈誘殺成蟲或人工捕殺成蟲。③播種前,用5%辛硫磷顆粒劑2.5kg/667m2加適量土做成毒土,均勻撤于地面并淺耙,或用50%辛硫磷乳劑1500~2250mg/hm2兌水進行土壤處理。危害時,用50%辛硫磷乳劑2000~30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2000倍液灌根,或用3%克百威顆粒劑撤施。成蟲發(fā)生期,噴灑2.5%功夫乳油2000~2500倍液,或10%聯(lián)苯菊酯乳油8000倍液等藥劑。
5 移栽苗培育
秋、冬季土壤上凍前或早春土壤解凍后,將要移植的苗木起苗,對主根和較長側(cè)根的傷口進行適當修剪,剔除有病蟲害、機械損傷、生長不良和無頂芽的苗木,將苗木分級栽植于提前準備的圃地。移栽株行距要根據(jù)經(jīng)營水平和培育目的而定,如培育2~3年生用于片林、農(nóng)田林網(wǎng)等造林的苗木,移植株行距可定為30cm x 40cm。單位面積上移植的株數(shù),要比計劃產(chǎn)苗量多5%左右。
6 苗木出圃
起苗前1~2d,苗床要充分淋濕或灌水。起苗時,需深挖多留根、多帶宿土,盡量減少傷及側(cè)根和須根,保持根系完整,根系過長或劈裂則進行修剪,苗木質(zhì)量按GB 6000的規(guī)定執(zhí)行。1年生苗木可50~100株扎成1捆,2~3年生苗木可10~20株扎成1捆,用黃泥漿根,置于陰涼處待栽或裝運;也可用保濕劑處理根部。起苗到造林間隔天數(shù)最好不超過3d。苗高2m以上的大苗,樹根要帶泥土球,土球大小根據(jù)苗木大小而定。I級、Ⅱ級苗木出圃造林,Ⅲ級以下的苗木,留床或移植后繼續(xù)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