絞股藍為草質藤本植物,集制茶、藥用、食用于一身,很受市場歡迎?,F將其栽培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1.優(yōu)選土壤。絞股藍喜陰濕環(huán)境,忌陽光暴曬,只要濕度大,在枯枝落葉多的泥土、沙石,以及正在風化的塊石或墻壁上都能生長良好。絞股藍沒有主根,無須深厚的土層,但土壤宜濕潤、肥沃、偏堿性。在山谷兩旁和疏林下種植,可在冬前翻犁1次,使土壤風化;開春后再翻犁1次。在翻犁前,可撒施腐熟農家肥。還可在葡萄等果園和瓜棚下套種。
2.播種與移栽。絞股藍的繁殖方法有根莖繁殖、扦插繁殖、種子繁殖三種。
根莖繁殖可在春季2—3月或秋季9—10月進行,將根莖挖出,剪成5厘米左右的小段,每小段l~2節(jié),再按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開淺穴,每穴放入1小段根莖,覆土厚約3厘米,栽后及時澆水保濕。
扦插繁殖是一種成活率高、方法簡便、生長迅速的繁殖方式。江南地區(qū)3—10月均可扦插。選取無病植株的健壯莖蔓,將其剪下,再剪成若干小段,每段有2~3節(jié),剪去下面1~2節(jié)上的葉片,按株行距10厘米×10厘米斜插入苗床,入土1~2節(jié),澆水保濕,適當遮陰,約7天后即可生根。待新芽長至10~15厘米長時,便可移栽。
種子繁殖,可于10—11月采種,采收果皮變成藍黑色的成熟果實,除去果皮,清洗種子,將種子表皮水分稍晾干后,用沙床儲藏至翌年播種。絞股藍種子發(fā)芽的適宜溫度為25~28℃,低于20℃或高于35℃,種子難以發(fā)芽。播前用溫水浸種8~10小時,撈出后稍晾,就可直播或育苗移栽。直播于3月中下旬進行,按行距30~40厘米開淺溝,或按穴距30厘米開淺穴,每穴播種4~5粒,播后覆土1厘米,然后澆水,出苗前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同時在畦面上覆蓋一層10厘米厚的稻草,并澆水保濕,出苗后再揭去稻草。當幼苗具3~4片真葉、苗高15厘米時,即可移栽。
移栽定植時間一般為5—9月。在事先整好的畦上,按行距50厘米、穴距40厘米,打15厘米見方的定植穴,每穴栽苗2株,株距10厘米。定植后澆定根水,以后每天澆水1次,每次澆水以使土層10厘米深處濕潤即可。成活后可以少澆水,注意保持表土濕潤,但不要積水。
3.除草松土。除草是絞股藍能否栽培成功的關鍵。一般種植絞股藍的地塊,容易滋生雜草,因此要及時除草。嚴禁使用化學除草劑除草,宜將除草與松土相結合,即在幼苗封行前,要淺耕松土和經常除草,以確保田間清潔、無雜草。特別要注意清除與絞股藍非常相似的“五葉膽”。
4.防治蟲害。絞股藍的害蟲主要有三星黃螢葉甲、小地老虎、蠐螬等。
三星黃螢葉甲為絞股藍的主要食葉害蟲,其幼蟲和成蟲都喜食絞股藍的嫩芽、嫩葉,常造成絞股藍葉片缺刻和出現孔洞,發(fā)生嚴重時成片葉子被食盡,僅剩莖條。防治方法:一是在冬春苗枯時節(jié),清除地面的枯枝落葉、雜草,以減少蟲口基數;二是用40%樂果1500倍液,或90%敵百蟲1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天噴1次,連噴2~3次。
小地老虎以幼蟲咬食植株,常造成缺株斷壟。防治方法:一是冬春季節(jié)鏟除地面雜草;二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噴霧或澆穴。
蠐螬主要是以幼蟲為害,在苗期咬斷嫩莖,植株生長期在根部取食,使植株逐漸黃萎,發(fā)生嚴重時甚至枯死。防治方法:一是在冬季鏟除雜草,中耕翻土,以消滅越冬蟲口;二是施用腐熟有機肥,施后覆土,以減少害蟲產卵機會;三是7—8月成蟲發(fā)生盛期,可在晚上點燈誘殺。
(江西? 彭炎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