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寫好寫景作文,學生不僅需要具備基礎的寫作技巧,擁有一定的寫作素材儲備,最重要的是需要養(yǎng)成仔細觀察生活的習慣,只有對周圍的景物進行細致的觀察,才能在寫景作文的學習過程中更加如魚得水。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寫景作文的教學時,需要著重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在日常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的習慣,逐漸豐富學生的文學素材儲備,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在進行小學語文寫景作文教學時,學生往往會因為無從下筆而喪失學習興趣,因此,教師需要營造適合的課堂教學情境,讓學生在適合的情境中進行學習,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時的好伙伴,在興趣的推動下,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充分的激發(fā),也就能夠更加有效地進行習作學習了。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學習需求,在開始教學前先將學生引入教學情境中,然后引導學生逐步展開寫作學習,在情境的襯托下,寫作學習不會顯得太過抽象和枯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更能接受所學知識。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進行“四季”這一主題的寫景教學時,教師在開展教學之前可以先向?qū)W生提問“四季中最喜歡哪一個季節(jié)”。在得到學生的回答之后,教師可以接著提問“喜歡這個季節(jié)的哪些地方”。學生的回答多種多樣:喜歡春天的窈窕柳樹;喜歡夏天的涼爽溪流;喜歡秋天的紅色楓葉;喜歡冬天的皚皚白雪……通過這樣提問的方式營造出教學情境,自然而然地將學生引導到課堂教學內(nèi)容中。提問過后,教師還可以給學生自由討論的時間,這樣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回答,將自己喜歡的季節(jié)以及這個季節(jié)自己喜歡的景物描寫下來。然后教師進行評改,針對學生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這樣的教學過程突出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寫景作文的教學時,為了防止學生出現(xiàn)寫作內(nèi)容空洞、語言匱乏等問題,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通過展示圖片以及播放視頻的方式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讓學生充分感知景物的美麗,并且學習到不同角度的景物描寫方法,以此來拓寬學生的寫作思維,讓學生在寫作時能夠胸有成竹,下筆如有神。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比如不同季節(jié)、不同時間、不同方位等,通過多媒體展示,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的技巧,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
例如,在進行“故宮”這一主題的景物描寫時,因為有的學生沒有去過故宮,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運用照片和視頻將不同時間的故宮展示出來,供學生觀察描寫,教師可以一邊展示一邊給學生介紹早晨、中午、夜晚不同時間段的故宮。通過時間的角度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故宮不同時間段的魅力展示出來,拓寬學生的寫作思維,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學生在進行景物寫作時,良好的觀察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只有用心觀察身邊的景物,才能體會到景物的變化以及魅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讓學生通過日常觀察獲取寫作素材。觀察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固定時間、固定角度、固定物體去觀察。要想提高觀察能力,需要學生具備足夠的耐心,也需要教師的日常督促,讓學生逐漸養(yǎng)成觀察的習慣,才能慢慢提高觀察能力。
例如,在進行“我身邊的景”這一主題的學習時,教師可以提前兩周甚至一個月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選擇自己身邊的景物,可以是家門口的花草樹木,也可以是家里種的盆栽等,每天對其進行觀察,選擇固定的時間或者固定的角度去觀察,并將其記錄下來。等到正式進行寫作教學時,學生就可以將自己的觀察日記與其他同學分享,然后通過教師的幫助,將觀察日記整理成作文,完成景物的觀察寫作。通過這樣的方式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總而言之,小學生要想寫好寫景作文,不能光從書本上學習寫作技巧,還需要注重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學會細致地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以此來拓寬寫作思維。學生還需要不斷豐富自身的作文素材儲備,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讓自己在寫作時有內(nèi)容可以敘述,有情感可以抒發(fā)。在進行小學語文寫景作文教學時,教師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多接觸新鮮事物,開闊學生的視野。教師還需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案,加強寫景作文的習作訓練,幫助學生優(yōu)化寫作結(jié)構(gòu)和語句表達,讓學生能夠熟能生巧,不斷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在通過反復訓練增強寫作能力的同時,鍛煉觀察能力,提升文學審美水平,增強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