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對小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來說有著獨特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可以有效開啟學生的想象之門,豐富并拓展學生的審美情感,塑造學生完善的人格與良好的個性。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呵護學生的童心,讓童話教學更富生機和活力,進而促進學生內在生命力的覺醒,升華精神追求。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適當調整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童話素養(yǎng)的培育,增加語文課堂的生機。
興趣是學生面對某種事物的偏好,在興趣的推動之下,學生會在事物認知方面保持強大的動力與強烈的熱情。因此,興趣培養(yǎng)應該作為教育教學的核心關注點,并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教學活動順利實施。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結合小學生的這一特征創(chuàng)新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官資料,帶給學生各個感官的刺激,觸動他們的興奮點,讓他們對童話學習產生興趣。多媒體教學法能夠讓童話課堂有聲有色,增強教學感染力,實現(xiàn)動靜整合與視聽結合,是不可多得的童話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與學生童話閱讀興趣培養(yǎng)方法。例如,在教學《丑小鴨》時,為了讓學生對這一童話產生學習興趣,教師就可以在課前收集大量有關《丑小鴨》童話的圖片和視頻資料,然后精心制作多媒體課件,方便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為學生進行直觀展示,為學生補充必要的童話內容,同時開拓學生的眼界,讓學生在直觀學習的過程中領悟童話故事傳達的道理,意識到只要不放棄自己的追求,就會實現(xiàn)夢想。
小學語文童話教學需要以學生為中心,最大化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為只有在學生深層次理解所學內容之后,才會在消化吸收以及內化遷移當中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所以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積極討論,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建立起童話學習的信心,順利達成學習目標。例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對于文章主旨內涵的理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針對童話故事的主旨內涵進行討論,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在讀完這篇童話故事之后獲得的啟發(fā)。有的學生說,通過這個故事明白了想獲得成功,需要互相幫助。也有的學生說,通過這篇童話故事知道了看問題要全面,不能只看局部。還有的學生說,通過這篇童話故事了解了青蛙生長發(fā)育的過程。這樣學生在溝通討論與彼此分享的過程中,就能夠加深對童話故事的理解,提高童話學習的綜合性和全面性。
童話故事相比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其他內容來說具有更強的直觀化特點,所以在童話教學方法的選擇上,也需要和童話故事的特征相適應。小學生活潑好動,所以童話教學也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天性,給學生提供一個釋放和展現(xiàn)天性的平臺。為了讓原本沉悶的童話課堂煥然一新,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色彩,就要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童話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童話實踐中加大投入力度,有效掌握其中的知識與方法。例如,在教學《小白兔與小灰兔》時,教師可以組織開展分角色扮演活動,讓原本單調乏味的童話學習因為學生的實踐參與而更加多彩。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選擇自己要扮演的角色,并讓學生積極探討具體的表演方法,同時注意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全面詮釋自己的角色,啟迪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
教師童話素養(yǎng)主要指的是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當中,在長時間的學習與實踐環(huán)節(jié),針對童話鑒賞、童話教學、童話創(chuàng)作等在理論與實踐層面上到達的水平。小學生常常會以教師為榜樣,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約束和調整,所以教師要關注自己榜樣作用的發(fā)揮,通過不斷提高自身的童話素養(yǎng)來保證童話教學水平。為有效提升自己的童話素養(yǎng),一方面,教師要自主閱讀豐富的童話作品與有關理論書籍,通過豐富理論和實踐積累解決好童話教學當中的問題,幫助學生解答各種各樣的學習難題,進而得到學生的認可與信賴,保證童話教學有序展開。另一方面,學??梢越M織有針對性的教育培訓活動,鼓勵教師之間進行充分交流與研討,讓教師彼此學習,共同進步,督促教師深層次了解童話,提高童話素養(yǎng),把握童話的藝術特點與教學邏輯,打造精彩的童話課堂。
童話是深受小學生喜愛的文學作品類型,更是學生獲取精神營養(yǎng)的必要途徑。童話存在的價值是滋養(yǎng)兒童的心靈,所以開展童話教育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分析閱讀童話和深刻品味童話作品的過程中受到心靈的滋養(yǎng),為學生良好個性與健康心理素質的形成提供必要保障。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對童話教學的特點與要求進行積極把握,在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特點和內在發(fā)展需求的前提下設計童話教學活動,變革傳統(tǒng)教育模式,充分挖掘并體現(xiàn)童話的教育優(yōu)勢。